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35B02)

作品数:14 被引量:97H指数:7
相关作者:袁杰利解傲王建黄陈吴英韬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菌群
  • 5篇肠道
  • 4篇益生菌
  • 4篇肠道菌
  • 4篇肠道菌群
  • 3篇膳食
  • 3篇黏膜
  • 3篇肠黏膜
  • 2篇血症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 2篇膳食纤维
  • 2篇模型大鼠
  • 2篇肝病
  • 2篇便秘
  • 2篇肠黏膜通透性
  • 1篇代谢产物
  • 1篇毒素血症
  • 1篇血尿酸
  • 1篇血液

机构

  • 9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重庆市沙坪坝...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力邦临床...

作者

  • 9篇袁杰利
  • 3篇解傲
  • 3篇黄陈
  • 3篇王建
  • 2篇吴英韬
  • 2篇梅璐
  • 2篇李利
  • 2篇朱琳
  • 2篇樊荣
  • 2篇邹洁
  • 2篇朱文艺
  • 2篇刘俊
  • 1篇郑鹏远
  • 1篇冉莉
  • 1篇冯筱青
  • 1篇张乾勇
  • 1篇阎吕军
  • 1篇糜漫天
  • 1篇杜珊珊
  • 1篇陈诗慧

传媒

  • 8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血尿酸乳酸菌筛选及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提出利用具特殊活性乳酸菌来预防、治疗高尿酸血症方法,筛选具有较高降血尿酸活性的乳酸菌。方法基于RP-HPLC方法,通过检测培养液培养前后肌苷、鸟苷含量变化,筛选出具有最快核苷分解速率的乳酸菌株作为候选菌株。并将其施用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观察对模型大鼠血尿酸含量影响。结果获得具有最佳核苷分解速率的菌株DM9218。动物实验结果表明DM9218干预组的血尿酸浓度(219.25±21.98)μ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311.75±27.07)μmol/L(P<0.05)。结论菌株DM9218具有最快的核苷分解速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尿酸作用。菌株DM9218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杨殿斌袁杰利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乳酸菌
静脉补充鱼油脂肪乳对呼吸科ICU患者炎症反应治疗作用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静脉补充鱼油脂肪乳对呼吸科ICU患者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在新桥医院呼吸科重症ICU住院并行IMV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55例,分为2组,试验组26例、对照组29例,除采用常规治疗外,2组均采用等氮等热量肠内营养结合静脉营养给予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联合添加鱼油脂肪乳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未添加鱼油脂肪乳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在使用营养支持前1天和支持后第6天检测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天数。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CRP、TNF-α、IL-6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营养支持后第6天试验组炎症反应指标CRP、TNF-α、IL-6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入住ICU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油脂肪乳能够改善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并有益于缩短机械通气天数。
樊荣刘俊邹洁杜珊珊李利朱文艺黄陈王建
关键词:鱼油脂肪乳营养治疗炎症反应
菌株DM8320安全评价及其发酵乳对大鼠肾结石形成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对具有降解草酸能力的菌株DM8320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并观察其发酵乳对肾结石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DM8320的质粒,细菌易位试验以及急性毒性试验对DM8320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构建大鼠肾结石模型的同时灌胃目的菌株的牛奶发酵乳,实验第29天,收集24 h尿液并检测尿液中钙离子、草酸的含量。取大鼠左肾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各个实验组结石发生情况。结果菌株DM8320中不含质粒,未发生细菌易位现象,不具有毒性。DM8320发酵乳可降低肾结石模型大鼠尿中的草酸和钙离子含量。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石蜡切片,结石组中结石含量最多,低剂量组次之,高剂量组肾结石结晶含量较少。结论菌株DM8320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其发酵乳对Wistar大鼠肾结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董婷婷朱琳袁杰利
关键词:乳酸菌草酸肾结石
肠道菌群对肠黏膜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肠道菌群在肠道免疫稳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分化和T细胞亚群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以改变肠道免疫系统的状态。本研究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彭慧平唐艳董为为邓英李明袁杰利
关键词:肠道菌群T淋巴细胞亚群
白藜芦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分别口服安慰剂胶囊或白藜芦醇胶囊,每日2次,2粒/次(150 mg/粒),共服用3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干预后,干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载脂蛋白A-Ⅰ(Apo A-Ⅰ)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组患者TC和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2)干预后,干预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改善NAFLD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陈诗慧袁丽佳冉莉万婧张乾勇糜漫天
关键词:血脂血液流变学
益生菌与中药在改善肥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口服益生菌制剂,可以有效的改善肥胖,而中国传统中药在治疗肥胖上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益生菌、中药以及其相互作用在改善肥胖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梅璐郑鹏远袁杰利
关键词:肠道菌群益生菌中药肥胖
环磷酸腺苷复方制剂改善癌性贫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复方制剂对癌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为临床进一步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院肿瘤科明确诊断肿瘤且合并贫血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口服环磷酸腺苷复方制剂(环磷酸腺苷≥10mg/100g),20m L/次,2次/d,连续服用10d;观察两组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结果:经过10d治疗后,实验组的HGB[(87.65±13.39)vs(77.35±14.09)]g/L、RBC[(2.95±0.55)vs(2.62±0.62)]×1012/L、HCT[(27.38±4.40)vs(23.94±4.6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的HGB[(87.65±13.39)vs(77.93±9.29)]g/L、RBC[(2.95±0.55)vs(2.68±0.49)]×1012/L、HCT[(27.38±4.40)vs(24.4±2.9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充环磷酸腺苷复方制剂有助于改善癌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况。
黄陈冯筱青阎吕军郝萍罗巧琴邹瑜王建
关键词:环磷酸腺苷癌性贫血恶性肿瘤
支链氨基酸在肝病肠内营养配方食品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功能不全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也会使肝脏病变进一步恶化,从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研究表明,支链氨基酸除作为蛋白来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肝病治疗,如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移植、肝癌、糖尿病肝病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营养治疗的普及,支链氨基酸肠内营养配方食品有望成为肝病治疗的常规疗法。
张小微肖阳杨宏苏昕峰王洁
关键词:肝病支链氨基酸
50例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了解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5月期间新桥医院胸外科食管癌住院患者共50例,患者入院后2d内对其进行连续3d 24h膳食回顾调查、SGA评价、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DRIS),被调查患者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VA当量、VE、VC、VB_1、VB_2、VB_3、Ca、Fe、Zn、Se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严重不足;SGA分级营养良好A级13例(26%),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27例(54%),重度营养不良C级10例(20%);不同营养状况分级患者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BMI相关性较好(P<0.05),与皮褶厚度、上臂围、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相关性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74%,亟需进行营养干预,同时,SGA可作为一种相对简便行之有效的评价工具用于临床评价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
樊荣邹洁刘俊李利朱文艺黄陈王建
关键词:食管癌营养评价膳食调查
多联益生菌对5-氟尿嘧啶诱发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多联益生菌对5-氟尿嘧啶(5-Fu)诱发大鼠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损伤以及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Fu+生理盐水组、5-Fu+低剂量益生菌组和5-Fu+高剂量益生菌组,每组7只。所有大鼠于化疗结束后第3天处死,应用PCR-DGGE技术测定肠道菌群变化,鲎试剂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HE染色观察肠黏膜变化和脾脏变化。结果与5-Fu+生理盐水组相比,经益生菌干预后的大鼠其肠道菌群失调和体重减轻症状有明显改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脾脏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脾脏损伤程度降低。结论该多联益生菌制剂能有效减轻5-Fu对大鼠肠黏膜及肠道菌群的破坏,同时减轻其对脾脏的损伤,并且改善大鼠在化疗后的生存质量。
吴英韬解傲袁杰利
关键词:益生菌5-氟尿嘧啶肠黏膜通透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