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8-002)

作品数:170 被引量:1,257H指数:17
相关作者:郭巧生王文全郭玉海崔旭盛罗光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4篇农业科学
  • 93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5篇种子
  • 28篇肉苁蓉
  • 28篇苁蓉
  • 16篇发芽
  • 15篇甘草
  • 14篇栽培
  • 13篇药材
  • 12篇药用
  • 11篇植物
  • 11篇生活力
  • 10篇色谱
  • 10篇相色谱
  • 9篇夏枯草
  • 9篇黄酮
  • 9篇发芽率
  • 8篇中药
  • 8篇种质
  • 8篇种子质量
  • 7篇液相色谱
  • 6篇性状

机构

  • 4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8篇中国农业大学
  • 2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4篇永宁县本草苁...
  • 13篇中国中医科学...
  • 13篇江西中医药大...
  • 12篇教育部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吉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药科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广西药用植物...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广州星群(药...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重庆市中药研...
  • 4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23篇郭巧生
  • 20篇郭玉海
  • 18篇王文全
  • 18篇崔旭盛
  • 11篇罗光明
  • 10篇侯俊玲
  • 9篇黄璐琦
  • 8篇徐荣
  • 8篇董学会
  • 8篇于福来
  • 8篇郭兰萍
  • 8篇陈君
  • 7篇李卫东
  • 7篇孙荣进
  • 7篇陈宇航
  • 7篇刘丽
  • 7篇郑雷
  • 6篇赵东平
  • 6篇孙卫邦
  • 6篇牛晓雪

传媒

  • 4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3篇中国现代中药
  • 12篇种子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中药材
  • 7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江西中医学院...
  • 5篇现代中药研究...
  • 5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中国种业
  • 4篇第六届肉苁蓉...
  • 3篇吉林中医药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39篇2012
  • 110篇2011
  • 26篇2010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孔树脂纯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工艺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以总黄酮回收率为指标,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并优化富集纯化参数,制定一套适用于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富集纯化工艺。方法实验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吸附与解吸附两种方法筛选树脂型号;采用正交设计对上样液浓度、上样液pH、上样速度和洗脱乙醇浓度4个因素优选。结果 HPD-BJQH大孔树脂最为适宜;最优工艺为:上样浓度为2.15 mg/mL,上样量为9 BV,上样液pH为5,上样速度为3 BV/h,70%乙醇洗脱,洗脱速度为2 BV/h,洗脱体积为3 BV。纯化后总黄酮的纯度从原来的9.68%提升到36.11%。结论本工艺结果稳定,能较好的纯化甘草地上部分的总黄酮。
韩亚男程新宇侯俊玲王文全郑巧云
关键词:总黄酮大孔树脂正交实验纯化
黄连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及生物量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除药根碱外,其它生物碱在根茎中的含量比在须根中高。除小檗碱外,各生物碱及总碱含量在叶柄和叶片中以三年生黄连较高。在须根和根茎中,主要是以四年生和五年生黄连中生物碱含量较高。
王钰瞿显友罗维早
关键词:黄连生物量生物碱
贮藏年限及药材分级对夏枯草药材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年限及药材分级对夏枯草内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安徽庐江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内收集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果穗(当年、1年、2年),并对基地药材随机取样,结合果穗外观形状与市场现行标准,将药材分为3级;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分别测定夏枯草药材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及多糖含量;HPLC测定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结果: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随贮藏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总黄酮、多糖、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随贮藏年限延长,各成分含量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夏枯草药材并未遵循分级标准呈现出明显规律,其中总黄酮含量以二级最高;多糖含量则以一级最高;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呈现出从一级到三级逐渐下降趋势;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表现出从一级到三级依次上升趋势。结论:夏枯草药材安全储藏期以当年为宜;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多以三级药材最高,二级药材其次,一级药材最低。
陈宇航郭巧生刘丽王澄亚
关键词:夏枯草贮藏
白木香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确定白木香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36个批次的白木香种子样本进行分选,测定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通过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确定白木香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白木香种子被分为2个等级,其中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的种子认定为合格种子。其中,种子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和千粒重为影响白木香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余指标作为参考指标。结论:建立了白木香种子的分级质量标准。
孟慧张争杨云陈波
关键词:白木香种子
宁夏中宁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肥力及枸杞子品质比较研究
目的:明确宁夏中宁地区不同施肥背景下,土壤肥力及其枸杞子品质的差异。方法:通过走访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8份,采用农林或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土壤氮(N)、磷(P)、钾(K)、pH、全盐、有机质和枸杞子多糖、甜菜碱、亚...
刘赛徐荣陈君徐常青郭昆郭巧生张蓉
关键词:宁夏枸杞土壤肥力枸杞多糖亚硝酸盐
文献传递
引发剂对黄檗种子休眠解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黄檗种子具休眠特性,且休眠程度因种子产地和年份不同有较大差异,常规低温层积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效果不甚理想。为了解决黄檗种子的萌发率低的问题,探究最有效的打破种子休眠方式,采用了各种化学引发剂浸种处理,以及协同4℃或8℃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NAA、6-BA、KNO3、PEG6000溶液浸种可部分解除种子的休眠,并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用引发剂溶液浸种后4℃层积30天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其中GA3(1000 mg/L)、NAA(80 mg/L)、6-BA(400 mg/L)、KNO3(1.0%)、PEG6000(20 g/L)溶液浸种后4℃层积30天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分别将黄檗种子发芽率分别从11.50%升高到91.00%、94.00%、97.00%、94.50%、83.00%。引发剂可有效打破黄檗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并能缩短低温层积时间。
李艳芳刘琰璐张昭张本刚王晗张阳
关键词:黄檗种子休眠解除低温层积引发剂关黄柏
洪雅黄连生物量动态变化及有效成分积累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四川洪雅地区黄连(味连)根茎生物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最佳采收期,实现洪雅地区黄连的GAP种植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定点采集三至五年生黄连样品,分析黄连根茎生物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根茎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结果:随着黄连生长年限的增长,根茎生物量在不断增加,以四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增长较快,在10月份达到最高。黄连根茎中有效成分的积累有一定规律。四年生黄连的6种生物碱和总碱要高于三年和五年生黄连。不同月份间,四年生黄连根茎中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总碱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根据黄连根茎生物量变化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规律,洪雅地区黄连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份的四年生黄连根茎。
王钰瞿显友钟国跃李隆云罗维早张艺银福军
关键词:黄连生物量生物碱
铁棍山药POD特性及褐变抑制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以铁棍山药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其褐变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的特性以及抑制剂对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棍山药POD对愈创木酚的最适反应pH为5.0,温度为50℃,在80℃下温育5 min基本失活,酶促反应的最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且最适浓度为0.04 mol/L,Km值为0.012 mol/L;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抗坏血酸对POD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柠檬酸对POD的抑制作用次之,植酸对POD的抑制作用再次之,而氯化钠、EDTA-2Na对POD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为抑制由POD引起的鲜切铁棍山药片的褐变,应在较低(<20℃)或较高温度(>70℃)下进行操作,鲜切片的无硫护色剂首选L-半胱氨酸盐酸盐或抗坏血酸,其次是柠檬酸,第三是植酸,护色剂溶液pH值应低于5.0或高于6.4。
赵喜亭赵月丽王苗王会珍鲁梦娇王天亮李明军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褐变抑制
广州相思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5个年份24份广州相思子种子样品进行测定,发现广州相思子当年收获的种子发芽率较高(84%~92%),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逐年下降,贮藏3年以上的发芽率下降至0,确定发芽率是影响种子质量的首要因素。参照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指标,结合种子过筛分级结果,选择净度、水分、发芽率、千粒重作为种子质量分级指标,确定了广州相思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韩春艳孙卫邦董青松欧彪
关键词:种子
白花蛇舌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制定白花蛇舌草种子质量标准。方法:对所收集的30份不同产地和不同年份的白花蛇舌草种子进行发芽率、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和生活力等指标的测定,使用SPSS 11.0软件,利用K类系统聚类方法制定分级标准。结果与结论:以发芽率作为主要指标,净度、千粒重和含水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初步制订了白花蛇舌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卢魏魏朱再标郭巧生冯杉宁梓君曹亚悦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种子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