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0521003)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6
相关作者:郑天凌田蕴蒋云霞胡忠曹晓星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汕头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
  • 2篇细菌
  • 2篇细菌多样性
  • 1篇毒藻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多样性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修复
  • 1篇双加氧酶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态
  • 1篇水生生态系统
  • 1篇水域
  • 1篇塔玛亚历山大...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7篇郑天凌
  • 5篇田蕴
  • 2篇蒋云霞
  • 1篇苏建强
  • 1篇曾胤新
  • 1篇邹扬
  • 1篇杨小茹
  • 1篇曹晓星
  • 1篇郑小伟
  • 1篇胡忠
  • 1篇刘慧杰
  • 1篇周月霞
  • 1篇宁修仁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白令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提取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总DNA,构建沉积物中的细菌16SrDNA文库,通过RFLP酶切分型与序列测定,进行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获得的125条序列归属于10个细菌类群,包括占据优势地位的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49.6%)、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8%),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6%)、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5.6%)、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4%)、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2.4%)、绿弯菌门(Chloroflexi,1.6%)、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0.8%)、螺旋体(Spirochaetes,0.8%)。此外,还有一部分分类地位尚不明确的细菌(2.4%)。而在变形细菌中,δ、γ亚群为其中的优势类群。
邹扬曾胤新田蕴郑天凌
关键词:白令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天然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大片段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改良及优化后的原位裂解法提取红树林土壤环境DNA,通过脉冲场电泳图谱显示所得DNA片段主要集中于23~50kbp范围,表明大片段DNA在总DNA中的比率明显提高;对改良后的原位裂解提取法与不同DNA纯化方法的组合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电洗脱为最佳纯化方法;运用改良后的原位裂解提取法与电洗脱纯化法联用实验方案,构建了4个季节天然红树林土壤Cosmid宏基因组文库.随机挑取克隆子,提取质粒后经BamHI酶切验证,平均插入片段均大于35 kbp,且片段类型各不相同,推测该文库至少包含了335 Mbp潮间带微生物基因组信息.该方法的建立使得开发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色微生物资源成为可能,并为探索其它生境的未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借鉴.
蒋云霞郑天凌
关键词:宏基因组文库未培养微生物
化感作用对水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或微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微环境区域,从而抑制或促进该区域内其它植物或微生物生长的现象。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生生态系统中化感物质的种类、作用特点和机理;讨论了水...
李欣毅郑天凌
关键词:化感作用化感物质水生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过去、现在、未来被引量:42
2006年
红树林土壤生境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资源的珍稀性,对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然而由于传统研究方法等因素的限制,至今人们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系统了解仍较为有限。近年来,基于16S rRNA,18S rRNA基因的各种分子微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亦面临着崭新的局面。文中主要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理生化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作用中的可能性、有效性等方面阐述了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以更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红树林土壤微生物资源为目标,展望了21世纪,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及资源开发的巨大前景。
蒋云霞郑天凌田蕴
关键词: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
PAHs降解基因及降解酶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7年
由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具有高遗传毒性和“三致”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其生物降解基因和降解功能酶研究备受关注。多环芳烃双加氧酶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多环芳烃降解的关键酶系之一,主要由细菌产生,可通过氧化反应使多环芳烃开环生成小分子的中间产物并最终氧化成CO2和水。目前,有关这类酶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功能等的研究相继开展,本文对PAHs降解基因、降解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曹晓星田蕴胡忠郑天凌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物降解双加氧酶
基于分子技术的1株产毒藻藻际细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采用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1株产毒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时期的藻际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藻际微生物的16SrDNA克隆文库中的克隆子总共可分为34种基因型,选取各谱型的代表克隆子测定其16Sr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所有基因型分属于2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延滞期的藻培养液中,α-Proteobacteria占36.4%,β-Proteobacteria占9.1%,γ-Proteobacteria占27.3%,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7.3%;在指数后期的培养液中,α-Proteobacteria占53.3%,β-Proteobacteria占13.3%,γ-Proteobacteria占6.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6.7%;在稳定期的培养液中,α-Proteobacteria占47.8%,β-Proteobacteria占8.7%,γ-Proteobacteria占21.7%,δ-Proteobacteria占4.3%,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17.4%;其中有不少克隆子与已知序列同源性低于94%,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藻际环境中附着有新的未开发的微生物资源,这些细菌可能在微藻的生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所以本研究结果在赤潮微生物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杨小茹苏建强郑小伟周月霞田蕴宁修仁郑天凌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菌多样性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污染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稳定同位素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球化学,它是将人工合成的同位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追踪标记物在生命活动中的变化规律,目前该项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生物修复是利用存在于土壤、地下水和海洋等环境中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染的生态环境修复为正常生态环境的过程.这些降解微生物都来自于小部份可培养微生物,对于大部份未可培养降解微生物,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很难得到.而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如13C标记底物,收集利用该底物的微生物核酸,就可以得到具有降解作用的功能微生物,为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提供重要的菌源和功能基因.环境中的许多物质都可以用SIP来标记,这些标记物主要有PLFA-SIP、DNA-SIP、RNA-SIP等,它们都可以用来在复杂样本中进行有特殊代谢功能微生物的鉴定和分析,在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慧杰田蕴郑天凌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环境污染生物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