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31070)

作品数:179 被引量:7,638H指数:52
相关作者:彭补拙骆永明许世远濮励杰赵其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9篇经济管理
  • 56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2篇污染
  • 37篇土壤
  • 32篇土地利用
  • 26篇长江
  • 26篇长江三角
  • 26篇长江三角洲
  • 15篇重金
  • 15篇重金属
  • 13篇污染土
  • 13篇污染土壤
  • 12篇植物修复
  • 12篇土壤污染
  • 11篇水稻
  • 11篇可持续发展
  • 11篇城市
  • 10篇农业
  • 10篇耕地
  • 9篇点源
  • 9篇点源污染
  • 9篇水稻土

机构

  • 82篇中国科学院
  • 69篇南京大学
  • 2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6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2篇江苏省环境科...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5篇彭补拙
  • 37篇骆永明
  • 18篇许世远
  • 17篇濮励杰
  • 14篇赵其国
  • 13篇胡雪峰
  • 12篇王少平
  • 12篇潘根兴
  • 12篇杨浩
  • 11篇曹慧
  • 11篇陈振楼
  • 11篇高效江
  • 11篇吴龙华
  • 10篇丁克强
  • 10篇张燕
  • 10篇陈浮
  • 10篇乔显亮
  • 9篇俞立中
  • 8篇杨桂山
  • 8篇刘世亮

传媒

  • 43篇土壤
  • 22篇长江流域资源...
  • 8篇自然资源学报
  • 7篇经济地理
  • 7篇农业环境保护
  • 6篇土壤学报
  • 6篇地理科学
  • 6篇Pedosp...
  • 4篇资源科学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人文地理
  • 3篇农业系统科学...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导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16篇2003
  • 55篇2002
  • 57篇2001
  • 25篇2000
  • 1篇1999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115
2001年
利用 1988、1993、1998年的遥感影像 ,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驰法对马山景观组分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 ,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求得研究区景观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人为改造活动与景观组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空间变化过程。马山区已经从 1988年的传统农业景观转化为 1998年的城郊混合景观 ,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人为影响指数 ,利用网格采样和地统计学分析 ,研究了马山 1988~ 1998年间景观的人为开发利用活动 ,揭示人为活动的空间变异、强度分布及景观转变过程的社会驱动力。
陈浮葛小平陈刚彭补拙
关键词:遥感影像景观变化最大似然法
用^(137)Cs计年法确定湖泊沉积物沉积速率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5年
137Cs计年法利用137Cs固有的理化和沉降特性,在湖泊沉积物的137Cs垂直分布与大气137Cs沉降间确立对应关系,找出有异常137Cs含量的沉积层作为时标,但需注意137Cs从水体表面至湖底的时间和粘粒含量对各层137Cs含量的影响,并用其它方法校验时标的可靠性。再求取不同时标层间的年均沉积厚度,或因克服了压实效应而更能反映真实沉积速率的年均沉积通量,且结合GIS等手段进一步估算湖泊各区域的沉积总量;还可延伸研究湖泊内源污染负荷及相关环境演变和湖泊演化。但是,沉积柱样的分割厚度取多少才能既满足计年精度要求又不使工作量过大,137Cs的大气沉降时间与进入沉积物时间还与泥沙的陆地迁移时间有关,沉积物中究竟是否发生137Cs下渗及其机理等都还是此法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张燕潘少明彭补拙
关键词:沉积通量下渗
二次综合分析法在土地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土地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着眼于广义上的环境,在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的同时,兼顾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环境综合体在规划期的总质量体现在各环境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协调程度。土地总体规划期的环境状态可采用态势度和协调度来综合量度。以江苏南京溧水县为例展开的典型研究,表明二次综合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可行的。
华文周炳中陈逸张健彭补拙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协调度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88
2003年
植物修复是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根际土壤酶促进降解和微生物对其的一系列降解。本文简述了植物修复的含义,系统综述了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并阐述了利用植物对农药、氯代化合物、多环芳烃和其它有机污染物进行修复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刘世亮骆永明丁克强曹志洪
关键词:污染土壤有机污染物植物修复根际微生物
全球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其对策被引量:9
2001年
全球变化对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其多方面内容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和接受性产生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全球变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利的方面 :( 1)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面积减少及土壤性质恶化 ;( 2 )自然灾害增多导致土地利用安全性降低 ;( 3)酸雨危害加重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 4 )地表植被减少及湿润指数降低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针对以上问题 ,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 :( 1)加强全球变化监测与预警 ;( 2 )制定适应于全球变化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 ;( 3)增强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的应变能力 ;( 4 )加强全球合作 ,减缓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全球变化速度。
安旭东朱继业陈浮彭补拙
关键词:全球变化土地持续利用长江三角洲
不同种植时间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特征被引量:96
2002年
土壤生物学指标能够反映土壤质量在各种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微小变化,是敏感的土壤质量指标。本文以太湖地区高强度开发为背景,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的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菜园土壤随着利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土壤养分逐渐升高,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壤纤维素酶活性随菜地利用时间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它们能较好地区别不同利用年限的菜地土壤,可以作为敏感的土壤生物学指标。但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曹慧杨浩孙波赵其国
关键词: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
太湖流域丘陵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被引量:84
2002年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的分析是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本文采用半方差和克立格插值法,研究了太湖丘陵地区高强度开发背景条件下土壤肥力质量的空间变异特点。从变异系数看,土壤速效P最大,达120.76%,而pH最小,仅为14.85%。土壤养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自相关性,PH、有机质、水解N、速效P和速效K的相关距离分别为958.45、1295.18、449.37、299.53和295.37m。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其中菜地、水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高,而自然林下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同时,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短期种植的经济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降低,这是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应该加以重视。
曹慧杨浩孙波赵其国臧波
关键词:太湖流域丘陵地区土壤养分
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的识别方法被引量:21
2001年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 ,它们所起作用各异 ,为尽可能客观地找出其中的关键因子 ,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治理或准确地评价环境治理效果 ,设计了一套直接寻找关键因子的方法 ,称作增量趋势法。该法是利用环境监测数据Ci 与标准值Cis,计算出各因子的相对超标量 yi1=[Ci(t) -Cis]/Cis 及相对变化量yi2 =[Ci(t) -Ci(t- 1) ]/Ci(t- 1) ;根据相对超标量yi1和相对变化量 yi2的符号 (>0或≤ 0 )的不同组合方式 ,将各因子分成 4种状态 ,再在各状态中 ,依 yi1和 yi2 的数值大小进行子排序 ;最后 ,由各因子所处的状态与位次进行总排序 ,找出关键因子。为说明该方法如何运用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水质为例 ,分析了各水污染因子所处的状态 ,并进行了排序 ,同时还与传统方法做了简单的对比。结果表明增量趋势法具有如下特点 :(1)物理意义明确 ,分析方法简明 ,适宜于用计算机和环境信息数据库进行自动分析 ;(2 )由于增量趋势法是利用原始监测数据 ,通过简单运算来寻找关键因子的 ,因此 ,能客观地判别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揭示污染治理的效果 ,找出污染加剧的原因 ,增加评价的准确性 ,减少治理时的盲目性 ;(3)趋势增量法同时还考虑了污染因子的动态演变过程 ,可分析随时间推移各因子趋于好转或恶化的变化趋势 。
张燕张洪窦贻俭彭补拙盛学良
关键词:排序环境质量识别方法
GIS在土壤空间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2年
本文对GIS在土壤空间分析中的应用流程作了探讨,包括土壤空间分析中所需数据的采集、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查询与专题制图的制作等。以江苏省吴县市横泾镇为例,以最大收益为原则,采用GIS方法并结合有关模型计算出横泾镇最优的农业结构用地和可能的最大收益。本文给出的一种基于土壤空间分析和土地适应性评价方法,亦可为农业用地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高俊峰曹慧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土壤
苏南典型水稻丰产方施肥与地表水浓度动态变化—以苏州市旺山村为例被引量:10
2002年
本研究选取苏南太湖流域苏州市吴中区(原吴县市)横泾镇旺山村水稻丰产方为试验点,研究不同施N水平下田面水、排水渠、灌水渠、毗邻农田的河水等地表水体中N、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N肥用量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田面水及邻近地表水体N、P的浓度变化特征与基肥施用方式有关。水稻施肥期间,农田是周边水体的N、P污染源,是监控稻田N、P流失的关键时期。在当地常规施N量的基础上再增加N肥用量边际产量开始下降,不但不能增加收益而且还导致稻田周围水体N、P污染的加剧。
宋静骆永明乔显亮吴龙华赵其国阙惠庭陈水男徐红艳张维官许根海
关键词:水稻丰产方施肥地表水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