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15E0403)

作品数:18 被引量:196H指数:8
相关作者:程林松黄世军张晋杜保健张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油藏
  • 10篇压裂
  • 8篇水平井
  • 8篇平井
  • 6篇致密油藏
  • 4篇压裂水平井
  • 4篇应力敏感
  • 4篇渗透率
  • 3篇低渗
  • 3篇低渗透
  • 3篇低渗透油藏
  • 3篇定向井
  • 3篇油气
  • 3篇产能
  • 2篇底水
  • 2篇底水油藏
  • 2篇油气藏
  • 2篇有限导流
  • 2篇水平井开发
  • 2篇体积压裂

机构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6篇程林松
  • 9篇黄世军
  • 4篇张晋
  • 3篇田虓丰
  • 3篇刘红君
  • 3篇刘佳
  • 3篇杜保健
  • 3篇张健
  • 2篇王涛
  • 2篇贾品
  • 2篇艾爽
  • 2篇毛文辉
  • 1篇范子菲
  • 1篇战剑飞
  • 1篇耿昌浩
  • 1篇薛永超
  • 1篇彭珏
  • 1篇曹仁义
  • 1篇李翔龙
  • 1篇辛一男

传媒

  • 5篇计算物理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9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气体积压裂水平井非稳态产能评价模型被引量:15
2014年
页岩基质渗透率极低,天然裂缝发育,是一种典型的双重介质。气体在页岩纳米级孔隙中同时存在吸附解吸、扩散和渗流等多种流动机理,同时,天然裂缝渗透率会随地层压力的降低而降低。以平板双重介质模型为基础,综合气体在页岩纳米级基质孔隙中的吸附解吸、扩散和渗流机理,考虑天然裂缝的应力敏感效应,建立了一个页岩气体积压裂水平井非稳态产能评价模型,采用摄动法和Laplace变换,求取了模型的解析解,绘制了典型生产曲线。结果表明,吸附解吸和扩散作用分别影响早期产能和中后期产能,而天然裂缝的应力敏感性影响所有流动阶段的产能。
艾爽程林松黄世军傅礼兵王涛杜保健张晋刘红君
关键词:页岩气吸附解吸应力敏感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为了了解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水脊发展规律,根据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机理,建立了其开采过程的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方程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底水油藏水平井采油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数群,根据相似准则研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物理模拟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分别研究了均质地层和具有隔夹层底水油藏的水脊上升形态与水平井开发动态。结果表明:在均质条件下,水平井见水位置在中部;当水平井附近具有隔夹层时,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缓慢,并且随着隔夹层展布的增大,底水受到的抑制作用愈发明显,水平井见水时间延迟;对实际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进行分析表明,隔夹层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与物理实验结果相同。研究表明,可以充分利用隔夹层对底水的遮挡作用,尽量使夹层靠近水平井,并且应适当增大隔夹层的展布,提高水平井开采效果。
刘佳程林松黄世军
关键词:底水油气藏水平井物理模拟
考虑裂缝角度与干扰的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被引量:7
2015年
致密油藏孔喉细微、微裂缝发育,压裂水平井是开发的必要手段。由于受复杂地应力和天然裂缝影响,人工裂缝通常与井筒呈一定角度,使得角度缝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建立了考虑全渗透率张量的各向异性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根据势叠加原理,采用考虑应力敏感的半解析方法,构造了储层向人工裂缝流动的离散势函数单元,建立了考虑天然裂缝下任意角度人工裂缝有限导流能力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模型为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生产能力评估、合理工作制度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彭珏
关键词: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
致密气藏压裂倾斜缝压力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致密气藏斜井筒压裂形成的倾斜缝,将裂缝离散为微元,推导了裂缝内部有限导流数值解;采用倾斜板源函数及势叠加原理得到了气藏流动解析解,通过将缝内流动和气藏流动在裂缝面上进行压力及流量耦合,建立了压裂倾斜缝不稳定流动模型。划分了流动阶段,给出了对应的拟压力或拟压力导数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储层及压裂参数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井筒储存效应时,压裂倾斜缝流动形态分为:裂缝与地层双线性流、地层线性流、早期径向流、拟复合线性流和晚期拟径向流。井筒存储效应产生的井筒续流段会掩盖双线性流。裂缝倾斜角和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对井底压力动态影响时间最长,会一直延续到晚期拟径向流阶段。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唯一决定了裂缝与地层双线性流和地层线性流的出现与否及持续时间。随着气藏厚度的增大,早期径向流的持续时间增加,拟复合线性流的出现时间推迟。最后,利用苏里格气田一口压裂定向井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贾品程林松李彩云黄世军刘红君
关键词:有限导流
气顶油环协同开发下油气界面运移规律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针对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时,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展开了不同采气速度下油气界面运移规律的研究,研究中通过三维可视化气顶油环油藏物理模拟装置和与室内实验等尺寸的数值实验模型,模拟不同采气速度下气顶油环油藏的开发过程,通过模型可视窗口和数值模型饱和度场,实时观察记录油气界面运移规律以及油井生产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采气速度增加,气顶膨胀能得到有效抑制,油气界面运移速度减慢,且内、外油气界面运移速度逐渐趋于平衡,油气界面运移形态逐渐稳定,有效减缓油井气窜的发生,增加气顶膨胀驱油的动用范围。通过物质平衡原理,建立气顶油环协同开采的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采油速度越小,采气速度越大时,油气界面向油环侵入的速度越小,合适的采油速度和采气速度可以保持油气界面平衡。
刘佳程林松范子菲黄世军张健
关键词:气顶油藏油藏工程方法
致密油藏多角度裂缝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被引量:20
2015年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致密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由于受复杂的地应力和天然裂缝的影响,人工裂缝通常与井筒呈一定角度,导致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建立考虑全渗透率张量的各向异性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势叠加原理,采用考虑应力敏感的半解析方法,构建基质向人工裂缝流动的离散势函数单元。将裂缝内流体流动处理为离散单元之间的线性流动,将基质与裂缝流动耦合求解,得到考虑天然裂缝下多角度裂缝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角度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际产量误差小于7%。敏感性分析发现,储层主渗透率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夹角对产能影响较大。
方思冬战剑飞黄世军何聪鸽
关键词: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应力敏感
有限导流压裂定向井耦合流动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考虑人工裂缝、斜井筒和地层中的耦合流动,将压裂定向井的流动分为地层向裂缝渗流、裂缝内流动和斜井筒变质量管流.采用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建立地层中势分布和渗流数学模型.应用边值理论,将人工裂缝面离散为裂缝网格,并与斜井筒变质量管流模型进行耦合,建立有限导流压裂定向井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并形成相应的迭代算法.应用分析表明:该模型与Prats图版法相比,对于垂直缝吻合度较高;裂缝导流能力和井斜角对产量及裂缝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大.
贾品程林松黄世军方思东
关键词:有限导流产能
天然裂缝储层压裂定向井稳态产量的蒙特卡洛计算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各向异性天然裂缝储层,蒙特卡洛随机模拟天然裂缝分布,从统计学角度表征天然裂缝参数,根据势叠加原理,把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当成独立的源进行势叠加,考虑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耦合作用,建立压裂定向井稳态产量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蒙特卡洛的天然裂缝模拟能从统计学角度反映产量变化趋势,能快速分析压裂定向井稳态产能.
张晋黄世军程林松
关键词:定向井压裂
底水油藏中隔夹层对水平井开发影响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结合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实际井动态分析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研究隔夹层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底水油藏物理模型,研究水平井隔夹层大小对水平井效果的影响,表明靠近水平井远离油水界面的隔夹层下部出现"屋檐油",此处的剩余油为油藏高含水期挖潜剩余油的主要方向。结合底水油藏数值模型,研究不同隔夹层展布范围以及不同隔夹层分布位置下水平井的开发动态。随着隔夹层展布范围增加,隔夹层距离油水界面越远(越靠近水平井下方),则水平井开发效果越好。通过对国内某典型油田水平井生产资料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与物模、数模结果一致。
刘佳程林松
关键词:隔夹层底水油藏水平井物理模拟
致密油藏液测应力敏感特征及微观作用机理被引量:6
2015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藏岩心(K<0.1 m D)为研究对象,采用煤油和氮气作为实验流体,开展了应力敏感实验,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结果,分析了致密油藏应力敏感特征的微观作用机理。从实验结果发现,致密油藏孔喉越细微,铁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作用越强烈,对孔喉的支撑作用越明显,因此液测应力敏感渗透率损失程度随着岩心渗透率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但是恢复程度一直减小,最终出现完全不恢复的现象。同时,由于边界层的作用导致液体的临界孔喉半径远大于气体,而临界孔喉的影响导致液测应力敏感的渗透率损失程度和恢复程度与气测的差异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本文实验结果可为致密油藏产能预测及开发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田虓丰程林松薛永超毛文辉张苗怡侯涛杨彦柳王翊民
关键词:致密油藏应力敏感渗透率恢复孔喉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