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166)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詹金彪邹立波刘琼葛利萍夏铮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蓖麻毒
  • 7篇蓖麻毒素
  • 4篇蛋白
  • 4篇蓖麻毒素A链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毒素
  • 3篇蓖麻蛋白
  • 2篇毒素类
  • 2篇失活蛋白
  • 2篇逆向转运
  • 2篇转位
  • 2篇细胞内
  • 2篇抗肿瘤
  • 2篇活性
  • 2篇核糖
  • 2篇核糖体失活蛋...
  • 2篇胞内
  • 1篇蛋白类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1篇詹金彪
  • 2篇邹立波
  • 2篇刘琼
  • 1篇陈春
  • 1篇沈建根
  • 1篇沈芬平
  • 1篇陈欣虹
  • 1篇徐小蓉
  • 1篇王峰
  • 1篇张晖
  • 1篇葛利萍
  • 1篇夏铮
  • 1篇郑树

传媒

  • 6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07
  • 6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蓖麻毒素A链细胞内转运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张晖詹金彪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内质网区蓖麻毒素的逆向转运
2007年
蓖麻毒素是植物来源的核糖体失活蛋白。蓖麻毒素必须通过细胞的内膜系统到达内质网,然后转位至胞质,才能作用于胞质内的核糖体。在内质网中毒素的两条链分离,具有催化活性的A链被内质网上的蛋白质识别,并被转位到胞质内催化核糖体失活。现对内质网在参与蓖麻毒素胞内转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刘琼詹金彪
关键词:蓖麻毒素内质网逆向转运转位
蓖麻毒素与肿瘤治疗被引量:17
2001年
蓖麻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作用 ,其作用机制已经阐明。蓖麻毒素A链是活性链 ,可以和特异性免疫抗体结合 ,将毒素靶向肿瘤细胞 ,毒素在胞浆中发挥其强大的杀伤作用 ,将肿瘤细胞杀死。免疫毒素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邹立波詹金彪
关键词:蓖麻毒素免疫毒素肿瘤治疗
天然蛋白毒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展望被引量:2
2005年
 天然蛋白毒素根据其来源可分为植物、细菌和真菌蛋白毒素等家族。其中,植物蛋白毒素包括有双链结构的毒素和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一般具有N-糖苷酶的活性,可催化核糖体28SRNA的保守位点脱嘌呤,从而失活核糖体60S亚基。细菌蛋白毒素具有结构的多样性,可以失活延长因子2(EF-2)或激活G蛋白,引起细胞功能障碍。毒素一般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逆分泌途径进行运输和转位。天然蛋白毒素具有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詹金彪郑树
关键词:毒素类蛋白类
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和活性测定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GFP-RTA经PCR扩增,与T载体连接,用内切酶从T-GFP-RTA中切下GFP-RT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在BL21(DE3)中表达GFP-RTA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性。结果:测序发现插入的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完全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经诱导表达后,菌体产生绿色荧光,MTT法表明该融合蛋白呈现与RTA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的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具有蓖麻毒素A链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
陈欣虹刘琼詹金彪
关键词:蓖麻蛋白蓖麻毒素A链发光蛋白质类
丝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luffin-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从丝瓜籽中克隆HIV整合酶抑制剂luffin-a基因,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根据报道的cDNA序列,用RT-PCR的方法从未成熟的丝瓜籽中克隆luffin-a基因,T-A克隆后鉴定核苷酸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ET-44a(+)-luffin-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IPTG诱导表达。用透析法对包含体复性;SDS-PAGE鉴定luffin-a表达产物,用MTT法分析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克隆的luffin-a基因与国外报道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3%,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经SDS-PAGE分析:luffin-a主要存在于包含体中。MTT法测定:复性后蛋白具有与蓖麻毒素A链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luffin-a的表达系统,所表达蛋白经复性后具有生物学活性。
徐小蓉詹金彪夏铮
关键词:细胞毒性HIV整合酶聚合酶链反应
溶酶体参与蓖麻毒素A链降解途径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溶酶体在蓖麻毒素A链(RTA)细胞内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溶酶体的靶向信号肽KFERQ连接在RTA的羧基端;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KK223.3-RTA和pKK223.3-RTA-KFERQ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经IPTG诱导表达RTA和RTA-KFERQ蛋白;重组蛋白质用Blue-Sepharose6B亲和柱纯化,以MTT法分别测定纯化后的RTA与RTA-KFERQ蛋白对体外培养的HEPG2(人肝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3种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RTA和RTA-KFERQ。与RTA相比较,纯化的重组蛋白在体外有相似的蛋白质合成抑制活性,RTA-KFERQ对HEPG2、Hela和A549细胞的毒性分别减少了约49.87%、54.18%、88.68%。结论:RTA不能完全被溶酶体灭活,RTA可能存在溶酶体外的降解途径。
陈春詹金彪沈芬平沈建根
关键词:蓖麻蛋白蓖麻毒素A链溶酶体
蓖麻毒素在细胞内的运输和转运途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3年
蓖麻毒素是一种典型的天然毒蛋白 ,其 A链 ( RTA )可催化失活核糖体大亚基 ,故能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而导致细胞死亡。近年来 ,蓖麻毒素已被用来合成肿瘤导向药物——免疫毒素 ,但有关毒蛋白进入细胞的途径仍不甚清楚。研究 RTA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可以揭示毒蛋白运输的普遍规律。对蓖麻毒素的结构和细胞内的转运途径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葛利萍詹金彪
关键词:蓖麻毒素A链内吞免疫毒素
信号肽靶向的毒素蛋白质内吞途径研究
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能产生大分子的蛋白毒素,包括植物毒素和植物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RIP):这些毒蛋白的存在,一方面可能防御外界病原体对植物的侵害,同时又可抵制植物种属之间的同化.己发现的植物毒素有蓖麻毒素、相思子毒素等...
詹金彪
文献传递
蓖麻毒素的提取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研究蓖麻毒素的提取方法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根据Nicolson和Blaustein的方法稍加改良,通过PBS提取、硫酸铵分段盐析、Sephrose4B亲和层析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等步骤,从去壳蓖麻籽中提取天然蓖麻毒素;采用细胞培养,以MTT法分析不同浓度蓖麻毒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步骤提纯的蓖麻毒素,分子量为63kD,由2个亚基组成。细胞毒性分析:蓖麻毒素在高浓度下(5×10-8mol/L~5×10-10mol/L)对正常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率无差异(P>0.05),而在低浓度下(5×10-11mol/L~5×10-13mol/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种浓度蓖麻毒素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大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作用无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结论:蓖麻毒素在低浓度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选择性,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大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作用在各种浓度下无选择性。
邹立波詹金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