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7JD02)

作品数:51 被引量:320H指数:9
相关作者:付广付晓飞夏世斌王秀芹石强更多>>
相关机构: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矿业工程
  • 16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1篇瓦斯
  • 9篇煤层
  • 8篇盆地
  • 7篇凹陷
  • 6篇油气
  • 5篇贝尔凹陷
  • 5篇成藏
  • 4篇主控因素
  • 4篇综放
  • 4篇工作面
  • 4篇测井
  • 3篇源岩
  • 3篇疏松砂岩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钻孔
  • 3篇空区
  • 3篇海拉尔盆地
  • 3篇防灭火
  • 3篇采空
  • 3篇采空区

机构

  • 17篇煤科集团沈阳...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东北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焦煤集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石化石油机...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东风汽车有限...
  • 1篇鞍钢集团矿业...

作者

  • 7篇付广
  • 3篇及志宇
  • 3篇付晓飞
  • 3篇肖玉峰
  • 3篇刘凤新
  • 3篇马龙
  • 3篇石强
  • 3篇夏世斌
  • 3篇王秀芹
  • 2篇曾旭
  • 2篇田继先
  • 2篇吕延防
  • 2篇陈艳丽
  • 2篇李江涛
  • 2篇杨勉
  • 1篇孙同文
  • 1篇郎微
  • 1篇何永清
  • 1篇王静
  • 1篇舒丽娟

传媒

  • 14篇煤矿安全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地质科学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设备工程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2篇能源与环保
  • 1篇煤炭技术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位巷周期垮落分期排抽采空区瓦斯技术被引量:9
2016年
针对塔山煤矿大采高综放工艺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占工作面总涌出量82%,工作面上隅角、支架缝隙瓦斯超限频繁等问题,以回采期间采空区瓦斯赋存量变化规律为基础,在采空区垮落带布置高位巷,利用周期垮落实现"一巷两用"的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经试验考察,高位巷布置在开采层上部垮落带2#煤层中,回采工作面开采初期,高位巷作为专用瓦斯巷引排采空区瓦斯,将工作面通风方式由"U"型改造为"U+I"型,高位巷瓦斯排放量逐步增长至30 m^3/min,回风巷风排瓦斯量由初始平均值23 m^3/min降至5 m^3/min以下;开采中后期,高位巷被密闭作为大管径抽采巷负压抽排采空区瓦斯,抽排量提升至40 m^3/min,较引排作用提高33%。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均持续控制在0.6%以下,有效防治采空区瓦斯涌入回采面。
王春光
关键词:综放工艺采空区高位巷
“U+L”型通风超长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U+L"型通风超长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以黄陵矿业公司205采煤工作面为例,模拟分析了采空区漏风规律、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氧浓度分布规律,通过束管监测验证了氧浓度分布。研究得出:进风侧采空区瓦斯和氧浓度场叠加形成的狭长"S"型区域和封闭联络巷是煤自燃诱发爆炸的重大风险区域,并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李江涛
关键词:煤自燃瓦斯超长工作面
基于Russell流体因子疏松砂岩含气性评价研究
2011年
基于Russell提出的流体因子f计算含气饱和度方法可以评价疏松砂岩储层的含气性。偶极横波测井能够准确地测量疏松砂岩的纵、横波速度,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可以计算流体因子f。针对疏松砂岩特点提出了调节参数c值的求取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流体因子f对储层流体的评价能力。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应用基于f的含气性评价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其结果与生产试气结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是一种提高疏松砂岩储层解释精度的有效方法。
马龙石强肖玉峰王秀芹及志宇刘凤新
关键词:流体因子疏松砂岩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横波
高丰度含气区转换波地震资料构造恢复方法探索被引量:3
2010年
由于高丰度含气所造成的气烟囱现象的存在,导致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纵波地震剖面上出现同相轴下拉、频率降低、成像模糊等现象,而在转换波剖面上,成像质量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同相轴下拉的现象。为进一步提高含气区的成像效果,尝试将时间域转换波地震剖面转换到深度域中,验证深度域转换波地震剖面对同相轴下拉假象的消除能力。以高精度速度建模为基础,对高丰度含气区转换波地震剖面时深转换方法及流程进行了探索,并用实例说明利用声波测井速度建立的速度场可以对转换波地震资料进行时深转换,转换后的深度域剖面上的同相轴下拉现象得到了校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时间域里的构造塌陷假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含气区同相轴下拉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柴东地区多波地震勘探资料品质及应用效果的改进措施。
陈茂山林畅松唐东磊郭向宇陈海清何永清侯燕
关键词:转换波地震资料气烟囱时深转换
贝尔凹陷“源断势”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源岩、断裂和势能场(简称"源断势")控藏模式,采用油藏分布与源、断、势叠合方法,分别对油成藏、分布控制作用和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1)南一段油源区控制着油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低势区控制着油聚集的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的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集成藏,反转构造低势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古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基岩的油聚集成藏。3)断裂控制着源岩区外油的运移,长期发育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上覆大磨拐河组中的运移,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侧向基岩的运移。结论为"源断势"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控制着贝尔凹陷油聚集与分布,但不同层位的表现特征不同,南电组和铜钵庙组主要表现在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上,大磨拐河组主要表现在反转构造上,基岩主要表现在古隆起上。
付广刘云燕
关键词:源岩贝尔凹陷主控因素
马19块东营组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马19块的研究目的层东营组的马圈子油层经过40多年的开发,目前普遍存在产能低含水高的特征,因此挖潜剩余油成为马19块开发关键。通过精细油藏地质特征描述,分析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储层动用程度低的地区,受构造、沉积微相双重控制作用;断层的断棱、夹角、小断块附近,以及微高点剩余油富集;河道间薄层砂、分流河道侧缘、正韵律油层的中上部剩余油富集。
舒丽娟
关键词:层状油藏剩余油沉积微相
碳分子筛制氮机新型高效吸附塔充填技术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煤矿大流量(2 000 m3/h)井下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装置吸附塔结构对碳分子筛填装工艺的特殊要求,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集成创新开发了用于煤矿井下大流量碳分子筛制氮机的新型高效吸附塔充填技术工艺。应用结果表明,氮气出口浓度达到了98%以上,在稳定状态下,氮气纯度可达99%。新型充填技术工艺的研发可极大地提高吸附塔工作效率,满足大流量(2 000 m3/h)井下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装置对于高性能充填工艺的要求,显著提高我国煤矿注氮防灭火技术装备水平。
王刚
关键词:吸附塔充填工艺注氮防灭火
屯兰矿区含瓦斯煤微结构定量表征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揭示含瓦斯煤微结构对瓦斯运移的意义,对屯兰矿区太原组含煤岩系不同埋藏深度7个煤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定量表征,结合布拉格方程式,计算出煤微晶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化程度增加,含瓦斯煤XRD图谱中(002)峰不对称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延展长度(La)和堆砌高度(Lc)逐渐增加而层间距(d002)却减少;结合所建立的煤物质的单位体积数学模型,发现含瓦斯煤透气性系数、孔隙度与有序相体积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进而提出屯兰矿区深部煤层发生瓦斯突出的潜势比浅部煤层的高,因此需要加强对深部煤层瓦斯突出的预防工作.
李江涛梁文勖贺志宏
关键词:含瓦斯煤微结构
新型植物纤维基ACF催化甲烷分解试验研究
2020年
通过研发多重活化新型活性炭纤维制备工艺,成功制备高性能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丝瓜络活性炭纤维(LSACF),并将其作为CMD催化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温度、甲烷空速、甲烷分压等3个因素对催化效率的影响。该研究可为甲烷裂解催化剂的制备探索以及产物分析提供参考。
周博逊张怡汪越刘琪章诗辞杨夯夏世斌
关键词:丝瓜络活性炭纤维纳米碳
炮掘扰动下瓦斯抽采孔护救促抽技术与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端氏煤矿煤岩大巷炮掘递进过程中近1/2瓦斯抽采孔受扰动影响失效,抽采能力大减,"抽、掘"失衡严重的问题,在分析失效钻孔抽采参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得知:顺层孔因深部煤体塌孔堵塞而失效,穿层孔因周围煤岩体和封孔段松动漏气而失效,经研究确定顺层孔采用全孔段下放筛管护孔技术,穿层孔采用"破孔、透孔、分段封孔"3步走补救技术。应用实践表明:失效抽采孔采用护救技术后,考察期内顺层孔和穿层孔爆破后的抽采纯量平均值较爆破前分别提升13%和20%;抽采时间在爆破后至少延长1个多月;抽采达标时间大幅缩短,区域消突效果检验合格率从45%升高至90%以上。
王春光
关键词:瓦斯抽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