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951402)

作品数:17 被引量:336H指数:11
相关作者:金会军罗栋梁游艳辉吴青柏陈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冻土
  • 8篇多年冻土
  • 4篇气候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黄河源区
  • 3篇冻土区
  • 3篇多年冻土区
  • 3篇植被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活动层
  • 2篇冻融
  • 2篇冻融过程
  • 2篇降水
  • 2篇公路
  • 2篇高寒草甸
  • 2篇草甸
  • 1篇大兴安岭林区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陇东学院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四川省交通运...
  • 1篇佳木斯市气象...

作者

  • 4篇罗栋梁
  • 4篇金会军
  • 3篇游艳辉
  • 2篇吴青柏
  • 2篇宜树华
  • 2篇任世龙
  • 2篇吕世华
  • 2篇李乃杰
  • 2篇罗斯琼
  • 2篇何瑞霞
  • 2篇杨思忠
  • 2篇秦彧
  • 2篇陈建军
  • 2篇陈渤黎
  • 1篇孙琳婵
  • 1篇王一博
  • 1篇张中琼
  • 1篇杜二计
  • 1篇焦克勤
  • 1篇李韧

传媒

  • 4篇冰川冻土
  • 2篇高原气象
  • 2篇Scienc...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陇东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Resear...

年份

  • 7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地温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植被常常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遮阳、蒸腾散热、阻风挡雪、保水吸水等来影响下伏多年冻土。但是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下伏冻土热状况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的影响,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验区杜香-真藓-落叶松林、真藓-落叶松林、塔头-落叶松林、柴桦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镇原冻土观测场塔头湿地5种典型林型,分析不同林型对冻土的温度和冻融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林型的不同组分,由于反射率、覆盖度和根系吸水能力的差别,使得各种林型下的地面温度也不相同。在夏季,月平均地面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真藓-落叶松林、杜香-真藓-落叶松林、伊图里河塔头湿地、柴桦落叶松林和塔头落叶松林。由于塔头落叶松林存在乔木层和灌木层,与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相比,8月份平均地面温度差值低10℃以上。柴桦落叶松林两个钻孔的对比实验表明,铲除地表植被会使活动层0.8 m以上部分的地温升高,并且主要发生在8、9、10月份。对冻土而言,林区植被暖季降温的贡献大于冷季增温的贡献。另外,塔头-落叶松林根系吸水能力最强,这种林型下的土壤开始融化和冻结的日期最晚,冻结初期地面降温速率为0.1℃/d,而0.2 m以下降温速率几乎为零。同样柴桦落叶松林的塔头根系吸水能力使得其0.5 m和0.8 m的降温速率低于除塔头落叶松林外的其他林型,但是地面上植物的凋零和枯萎会加快地面的冻结速率。真藓-落叶松林的乔灌木层发育不好,地面降温速率大于杜香-真藓-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由于没有乔灌木层的庇护,地面以下的降温速率高于其他林型。
常晓丽金会军于少鹏孙海滨何瑞霞罗栋梁孙广友吕兰芝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林型冻结速率
长江源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形成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8
2011年
通过对长江源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及湖塘影响周边条件下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热融湖塘的形成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热融湖塘形成对土壤质地、含水量、容重以及土壤养分等产生强烈改变,尤其表层土壤;土壤机质(SOM)、全氮(N)等化学物质和其他养分成分在不同退化的土壤中都有所改变.有机质和全N的含量随植被退化变化最多,呈现原始未退化迹地>热融湖塘影响迹地>湖塘核心迹地的趋势,全P和全K的含量变化较小,土壤水分含量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发现,热融湖塘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土壤环境退化增强,土壤质地的改变和土壤养分成分的改变有严格的相关性,与土壤物质之间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说明热融湖塘的形成对冻土区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王一博吴青柏牛富俊
关键词:多年冻土高寒草甸土壤属性
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的青藏高原温泉区域的冻土分布制图被引量:12
2011年
以探地雷达、电磁测深、钻探等技术方法获得野外数据及数字高程(DEM)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高程、坡度、坡向等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利用非线性的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方法建立了基于高程、太阳辐射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通过自身的交叉验证及对比年平均地温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说明MARS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运用MARS模型模拟了整个温泉区域冻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ARS模型分类精度较高,验证了此模型模拟温泉区域冻土分布的可行性;此模型除了考虑高程对对多年冻土分布的控制作用外,还体现了太阳辐射这一局地综合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调整作用,较好地模拟了高程相对较低的低山区多年冻土的存在.
张秀敏南卓铜吴吉春杜二计王通游艳辉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
黄河源区若尔盖站冻融期土壤温、湿度的模拟与改进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LM3.5对黄河源区若尔盖站进行了一年的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观测值与模拟值,检验了该模式在黄河源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土壤温度的模拟,非冻结期较好,深层土壤温度稍偏高;冻结期模拟值偏低,冻结深度偏大。对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在冻融期出现了较大偏差,含水量骤降(冻结)、骤增(消融)的时间均较观测提前。模式土壤热传导参数化方案中的土壤基质热导率计算偏大是造成土壤温、湿度偏差的主要原因。将Johansen土壤基质热导率方案替换了原模式参数化方案后,模拟结果有一定的改进,土壤温度暖舌、冷舌的模拟深度显著减小,冻结期土壤温度模拟偏低的现象也得到了改进,土壤含水量骤降、骤增的时间与观测更为接近。
陈渤黎罗斯琼吕世华张宇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融过程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maximum seasonal freeze depth in 1950s–2007 over th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China被引量:2
2014年
Investigation 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maximum seasonal freeze depth(MSFD) over the Heihe River Basi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ecological-hydrological processes,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Based on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s at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 over the Heihe River Basin, MSFDs time series are structured into a composite time series over the 1960–2007 period. Evaluating the averaged MSFD time series for 1960–2007 reveal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nd of-4.0 cm/decade or a net change of-19.2 cm for the 48-year period over the basin. The MSFD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MAAT), winter air temperature, mean annual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MAGST), degree days of thawing for the air(DDTa) as well as for the surface(DDTs), and degree days of freezing for the surface(DDFs). While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DFs and MSFD time series, MSFD was deeper and changed greatly in the Heihe River source area. It was shallower in the east-central basin and gradually deepened in other sections of the basin. The MSFD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2003–2005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averaged degree days of freezing for air(DDFa) in 1960–2007. However, the maximum of MSFD may not be accurate, because there is no long term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deep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regions near the lower boundary of permafrost.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averaged DDFa increased at a rate of 51.6 °C-day/100m, therefore, the MSFG and the date reaching MSFG became deeper and later, respectively.
QingFeng WangTingJun Zhang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资源论证
1981-2010年三江平原40~320cm深地温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1981-2010年黑龙江佳木斯气象站40~320cm逐月平均地温观测资料,研究了三江平原地温变化规律、气候突变、异常年份及冻融特征等.结果表明:40~320cm年平均地温呈极显著升温趋势,升幅为0.496~0.574℃.(10a)-1,其中夏季升幅最大;月平均地温呈波形变化,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月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增大,7月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维持正梯度.除秋季40cm和80cm,冬季320cm平均地温变化相对平稳,未出现地温突变现象,其他各层年、季平均地温均发生了突变;40cm和80cm年平均地温在1981年出现了异常偏冷,320cm年平均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异常偏冷,40cm和160cm年平均地温在2004年出现了异常偏暖;80cm土壤较40cm冻融时间出现晚,冻结期缩短18d左右,土壤的冻结过程比消融过程要快.
吕红玉张林媛张宏茹李文福王桂香
关键词:地温倾向率气候突变
Permafrost changes and engineering stability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被引量:42
2013年
Climate change and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permafrost temperature increase,active layer thickening,and ground-ice thaw,which trigger changes in the engineering stability of embankments.Based on the important research advances on permafrost changes and frozen soil engineering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the changes in permafrost temperature and active layer thickness,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factors,the respons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activities on permafrost,dynamic change of engineering stability of Qinghai-Xizang Railway,and the cooling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crushed-rock layers are discussed using the monitoring data of permafrost and embankment deformation.Finally,solutions to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 under climate change are proposed.
WU QingBaiNIU FuJun
关键词:高原多年冻土冻土工程温度升高冻土温度
巴颜喀拉山青康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和活动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3年
巴颜喀拉山是较典型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南、北坡迥异的气候、土壤及地表景观控制和影响其多年冻土空间分布。2008~2012年冻土调查及测温资料表明,该山以高温冻土(〉-1℃)为主。海拔是冻土主要影响因素。年均地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高程递减率在北坡6℃/km,南坡4℃/km。北坡查拉坪及巴颜喀拉山口一带,活动层厚度约1m,活动层随海拔降低而增厚;南坡活动层厚度受局地因素影响较大,与海拔无明显相关。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游艳辉杨思忠王永平
关键词:活动层
黄河源区玛多县1953-2012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及突变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基于黄河源区玛多县195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对黄河源区气温和降水特征与突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年来黄河源区玛多县暖湿化特征明显。年均气温倾向率为0.28℃·10a-1,各季气温倾向率分别为:春(0.148℃·10a^-1),夏(0.212℃·10a^-1),秋(0.279℃·10a^-1),冬(0.501℃·10a^-1),均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0.2mm·10a^-1,以春(3.883mm·10a^-1)、夏(4.506mm·10a^-1)降水量增加最大,年、春季降水量变化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1989年开始黄河源区气候转暖,1998年发生气候变暖的突变,2001年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从1988年增多,2004年发生降水量增多突变,2010年开始降水量显著增多。小波分析表明,年均气温存在25a、14a、11a的年代际变化和6a的年际变化,以12a为其变化第一主周期;年降水量存在45a、30a、12a的年代际变化和5a的年际变化,以30a为其变化第一主周期。
罗栋梁金会军
关键词: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预测被引量:86
2012年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的共同影响下,浅层多年冻土近地表和活动层的热状况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环境、水文、工程等产生较大的影响.以A1B,A2,B1气候变化情景模式为基础,运用Stefan公式计算和预测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羌塘盆地为中心,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向其四周不断增加,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A1B、A2模式下活动层厚度变化大,相对人类活动强度较小的B1模式活动层厚度变化较小.到2050年时,A1B情景活动层厚度平均约为3.07m,相对于2010年活动层厚度约增加0.3~0.8m;B1情景活动层厚度增加0.2~0.5m;A2情景增加0.2~0.55m.到2099年,A1B情景活动层的平均厚度将约为3.42m;A2情景将可达3.53m;B1情景将可达2.93m.气候变暖将可能加深活动层,百年后将大范围改变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
张中琼吴青柏
关键词:青藏高原活动层气候变化多年冻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