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724)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管敏鑫张娟娟瞿佳刘晓玲朱金萍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遗传性
  • 8篇遗传性视神经...
  • 8篇遗传性视神经...
  • 8篇神经病
  • 8篇视神经
  • 8篇视神经病
  • 8篇视神经病变
  • 8篇LEBER遗...
  • 8篇LEBER遗...
  • 8篇病变
  • 6篇突变
  • 5篇外显率
  • 3篇线粒体
  • 3篇M
  • 2篇单体型
  • 2篇神经萎缩
  • 2篇视神经萎缩
  • 2篇线粒体DNA
  • 2篇LEBER
  • 2篇MT

机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邢台市眼科医...
  • 1篇Attard...

作者

  • 8篇管敏鑫
  • 7篇张娟娟
  • 4篇孟祥娟
  • 4篇朱金萍
  • 4篇刘晓玲
  • 4篇瞿佳
  • 3篇赵福新
  • 2篇孙艳红
  • 2篇林蓓
  • 2篇米慧
  • 2篇韦企平
  • 2篇童绎
  • 2篇周翔天
  • 2篇张赛
  • 2篇高敏
  • 1篇冀延春
  • 1篇张铭连
  • 1篇蒋萍萍
  • 1篇陈洁

传媒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仅女性发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表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仅有女性发病的11个携带m.11778G>A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中患者的表型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1?362例汉族LHON患者的MT-ND4基因进行了系统的筛查,再对携带MT-ND411778G>A突变的11个家系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线粒体单体型分析。结果:筛查发现11个携带m.11778G>A突变的LHON家系仅累及女性母系成员。此11个家系中患者LHON外显率较低,分别为16.7%、18.8%、15.0%、6.7%、6.7%、33.3%、20.0%、16.7%、7.7%、8.3%、25.0%,平均每个家系外显率为15.90%±0.08%。LHON患者的视力损伤程度由轻度到重度不等,发病年龄7~25(12.4±4.8)岁,属于LHON的高发年龄阶段。11位先证者的线粒体单体型分别为B5a、Z、N9、B4c1b、G2h、B5a、M7b、N9a10、C7b、M7b1、M10。结论:本研究中11个携带相同m.11778G>A突变的不同家系之间,及在相同线粒体遗传背景下的同一家系中不同母系成员间LHON外显率和发病年龄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m.11778G>A突变是LHON发病的分子基础,但突变本身并不足以造成LHON的表型表达,提示其他修饰因子(线粒体单体型、核修饰基因及环境因素)在LHO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吕媛媛徐曼张娟娟管敏鑫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母系遗传线粒体外显率
线粒体tRNA^Phe 593T>C对m.14484T>C相关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表型表达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Phe 593T>C对MT-ND614484T>C相关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收集的742例汉族LHON患者和376例对照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中4个LHON家系进行临床、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评估。结果:4个LHON家系(WZ133、WZ1224、WZ1225和WZ1260)的外显率分别为42.9%、12.5%、12.5%和5.6%,发病年龄9~2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6岁。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显示WZ133携带m.14484T>C和m.593T>C突变,而其他3个家系仅携带m.593T>C突变。线粒体tRNA二级结构分析发现:m.593T>C突变的tRNA^Phe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且自由能增加,使得tRNAPhe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结论:tRNAPhe 593T>C可能对m.14484T>C相关LHOH的表型表达有影响。
徐曼次晓蕊吕媛媛张娟娟管敏鑫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突变外显率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ND6 T14502C突变的三个汉族家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3个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收集3个临床诊断为LHON的中国汉族家系。对3个家系的先证者及母系成员进行眼科相关检查,并用24对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全序列扩增。结果发现先证者视力轻度损害.家系外显率低,分别为:11.1%、10.O%、4.0%。3个家系的先证者都未携带NDlG3460A、ND4G11778A、ND6T14484C这3个常见原发突变,发现先证者的ND6T14502C(158V)同质性突变.多态性位点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MlOa。mtDNAND614502位点T—C碱基的改变使ND6亚基第58位进化高度保守的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结论线粒体ND6T14502C突变可能是LHON相关的线粒体突变位点之一。
林蓓米慧孟祥娟朱金萍张娟娟刘晓玲孙艳红周翔天瞿佳管敏鑫
关键词:突变外显率
MT-ND1 m.3635G>A突变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阐明MT-ND1 m.3635G>A导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的发病机制。方法比较对照组和携带者组之间以及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永生淋巴细胞系的呼吸链复合体酶活力、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合成和氧消耗速率。结果通过对携带者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永生淋巴细胞系的线粒体功能进行研究,发现病例组复合体I酶活力比对照组下降51.0%(P<0.05);病例组细胞内总ATP合成为对照组的35.8%~73.2%,平均为50.7%(P〈0.05);细胞的氧消耗速率(oxygen consumptionrate,OCR)测定表明病例组基础OCR(P<0.05)、ATP偶联OCR(P<0.05)和最大OCR(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m.3635G>A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是LHON相关的致病性突变。
张娟娟张增君付汝宁冀延春蒋萍萍童绎瞿佳管敏鑫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突变
17例携带m.3460G>A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线粒体单体型分析
2020年
目的:研究线粒体单体型对17个携带m.3460G>A突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外显率的影响。方法:对收集的1 218个LHON患者进行m.3460G>A筛查,然后对携带m.3460G>A患者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单体型分析。结果:共筛查出17个携带m.3460G>A突变家系,占该研究群体的1.4%(17/1 218),线粒体单体型分析显示,其分别为单体亚型A、B5b、B5b2、C4a1、D4、D5b1、F1、F1a1、H2、M7b1、M7b2、M7c1、M8a2、M10a、M12,单体亚型D5b1有3例,其余各1例。11例单体亚型属于单体型M,6例属于单体型N,前者出现视力损伤的人数明显多于后者,损伤程度亦重于后者。结论:LHON家系中单体型M出现重度视力损伤的概率大于单体型N。
陈洁次晓蕊张娟娟管敏鑫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单体型外显率视力损伤
中国人群携带m.14484T>C突变的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单体型及多态位点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线粒体ND6基因(MT-ND6)上的m.14484T>C突变是Leb 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一个原发性突变,但该突变自身不足以产生视力损伤.为研究线粒体单体型对携带该突变人群LHON发病的影响,文章对1 177例中国汉族LHON患者MT-ND6基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筛查,共筛查到67例患者携带m.14484T>C同质性突变,在该研究群体中所占比例为5.7%.携带m.14484T>C突变的51例家系LHON的外显率从5.6%~100.0%不等,平均外显率为21.5%.对家系中51例先证者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各表现为不同的多态性,分别属于18个东亚线粒体单体型.其中单体型A和单体型F在病例组频率均明显低于106例对照组.另外,单体型M10a在病例组中占9.8%,在对照组中未被发现,进一步发现该单体型家系LHON的平均外显率(46.13%)显著高于其他单体型家系的平均外显率,提示线粒体单体型M10a可能增加视力损伤的风险.
孟祥娟朱金萍高敏张赛赵福新张娟娟刘晓玲韦企平童绎张铭连瞿佳管敏鑫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突变单体型外显率
MT-ND1 3571C>T突变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3个携带m.3571C>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3个LHON家系中66名成员和116例正常对照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相关区域进行PCR扩增突变、纯化及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线粒体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家系所有受试者和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m.3460G>A、m.11778G>A和m.14484T>C这3个常见的原发突变位点,而3个先证者及其母系成员均携带m.3497C>T和m.3571C>T突变位点,非母系成员和116例正常对照均不携带m.3497C>T和m.3571C>T突变位点。m.3497C>T是已知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结论 m.3497C>T和m.3571C>T突变可能协同增加LHON的发生,考虑为LHON的易感位点。
朱金萍孟祥娟张赛高敏张娟娟赵福新刘晓玲童绎管敏鑫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
7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线粒体DNA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摘要】目的观察7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7个家系先证者及其母系成员和134例正常健康者进行临床眼科检查。除7个先证者外,还确诊2例LHON患者。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对受检者线粒体DNA全序列进行扩增,双向测序,结果与修正的剑桥参照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突变位点。计算突变位点的外显率,分析家系的单体型。结果7个家系先证者及其母系成员均未携带ND4G11778A、ND1G3460A和ND6T14484C这3个常见的原发突变位点,但均携有与LHON相关的ND1 T3394C突变位点。134位正常健康者中仅发现4例携带此突变位点。7个家系的ND1T3394C外显率分别为12.50%、22.22%、16.67oA、6.25%、9.09%、11.11%、28.57%。根据本亚线粒体单体型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7个家系分别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M9、M9、M、D4、M、M9、M9。结论中国LHON家系中存在ND1 T3394C突变位点,该突变位点的外显率为6.25%~28.57%,表现度不一。
米慧林蓓朱金萍孟祥娟刘晓玲赵福新张娟娟周翔天孙艳红韦企平瞿佳管敏鑫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遗传性LEBER线粒体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