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339020)

作品数:15 被引量:203H指数:8
相关作者:官建国张清杰陶剑青袁润章瞿伟廉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纳米
  • 3篇磁流变
  • 3篇磁流变液
  • 3篇磁性
  • 3篇磁性纳米
  • 3篇磁性纳米粒子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铁氧体
  • 2篇羰基铁
  • 2篇网络
  • 2篇纳米复合材料
  • 2篇聚苯
  • 2篇聚苯胺
  • 2篇核壳复合粒子
  • 2篇复合材料
  • 2篇钡铁氧体
  • 2篇苯胺
  • 2篇
  • 2篇复合材

机构

  • 15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1篇官建国
  • 7篇张清杰
  • 4篇袁润章
  • 4篇陶剑青
  • 3篇程海斌
  • 3篇瞿伟廉
  • 2篇甘治平
  • 2篇赵文俞
  • 2篇陈伟
  • 2篇李鹏
  • 1篇唐新峰
  • 1篇滕军
  • 1篇程旭东
  • 1篇钟珞
  • 1篇王振杰
  • 1篇王琦
  • 1篇李祥辉
  • 1篇汪菁
  • 1篇刘晖
  • 1篇姜正国

传媒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功能材料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2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分散钡铁氧体空心粒子的制备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以单分散的聚(苯乙烯鄄共鄄丙烯酸)[P(St鄄coA鄄A)]乳胶粒子作为模板粒子,通过其表面羧基与在弱极性溶剂中制得的均匀分散的钡铁氧体前驱物溶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聚苯乙烯/钡铁氧体前驱物核壳复合粒子,再将内核在体积比为1∶1的丙酮和环已烷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溶解而获得单分散钡铁氧体前驱物空心粒子。复合粒子经热处理后得到主晶相为BaFe12O19的钡铁氧体空心粒子。
甘治平官建国陶剑青叶先华
关键词:钡铁氧体
多层及高层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诊断的神经网络方法被引量:46
2002年
本文提出了强震后多层及高层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诊断的神经网络方法。文中在提出有结点损伤的梁柱有限元刚度矩阵的基础上,建立了有结点损伤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完好结构和有损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获取二者应变模态差值作为损伤标识量,并输入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了框架结构结点损伤诊断的神经网络系统。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神经网络可以对多层及高层框架结构结点各种程度的损伤做出成功诊断。
瞿伟廉陈伟
关键词:地震损伤应变模态神经网络有限元模型
液相沉积法制备聚(苯乙烯-丙烯酸)/铁的氧化物纳微核壳粒子被引量:4
2006年
描述了一种基于液相沉积法制备纳微核壳粒子的新方法,即以聚(苯乙烯-丙烯酸)乳胶粒子为模板,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和液相沉积的方法,将氢氧化铁包覆在模板粒子表面,形成聚(苯乙烯-丙烯酸)/铁的氧化物核壳纳米复合粒子。通过TEM和SEM观察,Fe2O3晶粒在模板粒子表面生长并呈草莓状,壳层厚度均匀。该特殊结构有利于通过煅烧除核的方法获得硬质空心磁球。
黄中梅官建国
关键词:液相沉积法核壳粒子
聚苯胺/镍纳米复合材料原位复合与性能表征被引量:12
2005年
采用先合成导电聚苯胺,然后用多元醇原位液相还原的方法,合成了聚苯胺/镍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镍的含量约为19.22%(质量分数)。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生成的纳米镍“镶嵌”在聚苯胺颗粒的表面,形成了类似“草莓”状的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热稳定性有较明显提高。复合颗粒同时具有铁磁性和导电性,复合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最高可达到10.77Am2/kg,电导率为9.86×10-3S/cm。
李鹏官建国张清杰袁润章
关键词:聚苯胺原位复合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被引量:10
2005年
在不同的磁场强度H、剪切速率γ和温度T下,测试了纳米复合磁流变(MR)液的磁致剪切应力△τ以及响应时间△tο结果表明,H、γ和T对纳米复合MR液的△t的影响较小,纳米复合MR液对撤消磁场的响应比施加磁场的响应略慢;随H增加,△τ增加;随户提高、△τ出现最大值;随T升高,△τ缓慢降低。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可用公式△τ=kHH+(Kγ1-kγ2γ)γ-kt△T来描述,其中:kH=28.32,kγ1=2.85,kγ2=0.0013,kt=3.8。用它能较全面地评价纳米复合MR液的性能,并可作为设计磁流变液智能器件的基础。
陶剑青程海斌李祥辉
关键词:磁流变液羰基铁铁纳米粒子
纳米Fe_3O_4/Fe复合磁流变液的流变性被引量:8
2003年
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Fe3O4粒子,平均二次粒径为51.2nm,比表面积为109.6m2/g。以合成的纳米Fe3O4粒子与羰基铁粉复合配制了纳米复合磁流变(MR)液,并测定了其流变性。结果显示:纳米复合MR液对温度比较稳定;复合MR液在接近零场的低磁场强度下表现为牛顿流体,随着磁场强度提高转变为非牛顿流体;反复加载或撤除磁场,具有"开/关"特性,响应迅速,施加磁场时的响应时间Δt约为50~100ms,撤退磁场时约为100~150ms。
程海斌李立春官建国陶剑青张清杰袁润章
关键词:磁流变液
Fe/SiO_2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4
2006年
研究了用3-氨丙基硅烷偶联剂分子与微米级金属铁粉之间偶联接枝-Si(OCH3)3基团和在醇-碱-水溶液中制备Fe/SiO2核壳复合粒子的工艺。XRD、SEM和酸浸实验对Fe/SiO2核壳复合粒子及其热处理复合粒子的研究表明:降低氨水的加入速度可以有效抑制游离SiO2的形成,当加入速度为每分钟约5滴时可获得几乎无游离SiO2的Fe/SiO2唑核壳复合粒子;SiO2纳米壳致密化的最佳热处理温度范围为600~700℃,900℃热处理时SiQ2纳米壳出现熔化脱离现象;复合粒子的耐酸性在200~700℃内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
赵文俞张清杰官建国
关键词:核壳复合粒子显微结构耐酸性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被引量:1
2006年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既可实现电、磁性能的复合,又可通过调节各组元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对目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控制,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李鹏官建国张清杰袁润章
关键词:磁性纳米粒子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
聚合条件对P(Stc-oA-A)乳胶粒子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通过控制聚合时电解质浓度([M])、丙烯酸浓度([AA])及其加入时机等条件合成了粒径和表面羧基含量可控的P(Stc-oA-A)乳胶粒子,研究了P(Stc-oA-A)乳胶粒子的结构随聚合条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聚合时体系中[AA]越高、加入AA越晚、[M]越低,所获得的乳胶粒子的粒径越小;[AA]越高、AA加入的越早,则表面羧基含量越高。
甘治平官建国王振杰
关键词:无皂乳液聚合粒径
聚合物保护纳米镍粉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8
2005年
采用改进的多元醇液相还原工艺,用 1,2 丙二醇作还原剂,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剂保护下,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在均相成核条件下,合成了粒径 25nm,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纳米镍粉,运用XRD、TEM、SAED、FTIR 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NaOH浓度、PVP加入量等因素对制备纳米镍粉的影响。研究发现NaOH可以提高成核速率,调节颗粒生长溶质浓度,是形成粒径均匀纳米颗粒的重要条件。适量的聚合物保护剂,可以阻止成核颗粒生长,减小粒径,防止颗粒团聚,FTIR分析显示PVP分子与纳米颗粒之间存在化学作用。
李鹏官建国张清杰袁润章
关键词:磁性纳米粒子聚乙烯吡咯烷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