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建设项目

作品数:44 被引量:138H指数:5
相关作者:林殷张聪王珊珊侯小妮闫兴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8篇中医
  • 10篇中医药
  • 6篇健康
  • 5篇养生
  • 5篇文化
  • 4篇药文化
  • 4篇医药
  • 4篇医药文化
  • 4篇英译
  • 4篇中医药文化
  • 3篇千金要方
  • 3篇埋线
  • 3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3篇健康信息
  • 2篇道教
  • 2篇医文化
  • 2篇院校
  • 2篇章太炎
  • 2篇生命

机构

  • 4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国家信息中心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卫生部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吉利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林殷
  • 7篇张聪
  • 6篇王珊珊
  • 5篇侯小妮
  • 3篇廖艳
  • 3篇张玉苹
  • 3篇王利敏
  • 3篇裘梧
  • 3篇曾凤
  • 3篇周双琳
  • 3篇闫兴丽
  • 2篇金宁宁
  • 2篇王洋
  • 2篇周晓菲
  • 2篇李怡然
  • 2篇舒秀明
  • 2篇崔莲
  • 2篇朱燕波
  • 2篇都立澜
  • 2篇徐颖洲

传媒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医药导报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宗教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道教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华医学图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医院院长论坛...

年份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部埋线对女性老化皮肤的作用效应
2014年
目的 观察面部埋线疗法对女性老化皮肤的作用效应.方法 选取60例面部皮肤老化的女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假埋线对照组,每组各30例.埋线组接受埋线治疗;对照组同样接受埋线针刺入,但不注线.各组均操作2次,21d1次,共计42 d.分别于治疗前后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和CK皮肤性质检测仪对志愿者面部皮肤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 埋线组面部皮肤皱纹、纹理、毛孔、水分、弹性改善明显(P<0.05),紫外线色斑、红血丝、色素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皮肤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面部埋线疗法可一定程度地改善女性面部皮肤老化,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改善面部皮肤老化的方法之一.
周双琳张聪林殷
关键词:皮肤老化
埋线疗法对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的作用效应。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埋线治疗组。埋线治疗组在背部皮下埋线1次;埋线治疗组与衰老模型组均行D-半乳糖腹腔注射100d;空白对照组不做治疗。100d后进行皮肤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皮肤明显变薄,胶原疏松,免疫组化染色Ⅰ、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低(P<0.01)。埋线治疗组皮肤厚度正常,Ⅰ、Ⅲ型胶原无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减低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埋线疗法对雌性衰老大鼠皮肤胶原组织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可通过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来抗皮肤老化。
周双琳张聪林殷
关键词:埋线疗法胶原蛋白羟脯氨酸
宋本《千金要方》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方剂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对宋本《千金要方》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方剂文献的对比研究,发现宋本对《千金要方》原书的方剂文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改动:一是通过章节次序调整及方剂归属类别的重新划分,使学术框架更为严谨;二是对方剂治疗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三是注重方剂配伍理论在组方时的指导作用,将方剂配伍理论作为考察方剂组成的重要指标,使得方剂学理论体系更为规范。以上研究结果将为方剂学学术发展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锋曾凤
关键词:《千金要方》方剂
构建四大名著中医药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阐述四大名著中医药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建立的背景、方法与意义,并就语料库的使用给出了翻译示例,旨在为探究古典文学中医药文化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王珊珊孔祥国都立澜
关键词:四大名著中医药文化英译语料库
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探析被引量:1
2017年
丰富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是中医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做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做好中医翻译的关键。本文讨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进而基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举例分析讨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结论指出:跨文化交际视阈下,做好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首要前提是译者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是基于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精神,体现在所有的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之中;两种翻译策略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或者将二者相结合。
刘平吴夏南王珊珊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医文化英译归化异化
《红楼梦》中的中医药文化英译得失
2018年
选取《红楼梦》的3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基本原理、疾病与证候、方剂、养生文化、医俗等方面举例讨论3个英译本,发现3个版本各具特色,对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各有所长,但由于译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及对中医药理解程度有限,在翻译中也存在诸多文化误读。通过分析3个英译本对中医药文化翻译的得失,探讨了中医药文化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王珊珊李怡然张清怡
关键词:《红楼梦》中医药文化英译
宋校《金匮要略方论》附方考证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对宋校《金匮要略方论》与宋校《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宋人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所增的附方与此3书所载方剂相合,但其具体内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表明:(1)宋人校书时,于《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中确实发现一些标注为"仲景"的方剂,而当时的《金匮要略》文本中却未记载这些方剂,故在整理过程中,据其他著作补入附方。(2)虽说宋人所校中医经典较严谨,但从《金匮要略方论》附方与原书差异对比来看,宋人的校勘工作在整体统一性上,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3)宋人校勘医书时,所采资料广泛,存在同一内容多种资料并存的现象。提示中医药工作者首先要对宋校医书的严谨性、可靠性采取更加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不宜盲信、盲从;其次要对这些医书的版本源流、基本构成、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正确理解、有效利用文本意义;最后,对于文本中存在的差异应审慎对待,在详加考订之后再作结论。
李楠曾凤
关键词:《金匮要略方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校勘
“小儿纯阳说”考辨被引量:4
2019年
为正确理解运用小儿生理特点及其调治原则,对"纯阳"从辞源学和道教原旨进行考辨。辞源学上,"纯"与"阳"都有本义和引申义,前者既有细微也有纯粹、强大意,后者既有火热也有快速、活动意。道教内丹术中,"纯阳"有三重含义,即划分仙界的标志、先天阴阳的统称、未破身状态,但非盛阳和纯粹之阳。"小儿纯阳说"语出《颅囟经》,确实受到道教影响。后世医家将纯阳等同盛阳观点是对"纯"与"阳"本义和引申义的混淆和对道教纯阳说的误解。道教纯阳说兼具稚阳和生机旺盛两义,受道教影响,小儿纯阳说也应兼具二义。
王一辰林殷张聪廖艳李孟慧韩悦杨亚洁热依拉.吐尔逊
关键词:小儿生理特点
道教与中医 中国文化滋养的连理枝被引量:1
2015年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中医学是中国本土的医学。当今中医最重要的几个文化意象,如“悬壶”“杏林”“橘井”等,都来自道教的传说。“悬壶”是医家行医的代称,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讲的是费长房看到一个老翁悬壶卖药于市集,发现他实乃因过见责的神仙,遂得其传授医术的故事。
裘梧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医学道教文化意象后汉书
祝肇刚从虚论治食管裂孔疝经验被引量:1
2022年
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 hiatal hernia,EHH)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主要指胃经膈食管裂孔持续或暂时性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归属于中医“吞酸”“胃痞”“噎膈”等范畴,目前西医药物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欠佳,且易反复发作,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祝肇刚先生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载,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祝师认为食管裂孔疝为本虚标实之证,脾气亏虚,不主肌肉为发病之本,胃失和降,气机上逆为致病之标,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常为病进之因。治疗上强调治病求本,从虚论治,针对病机,提出健脾益气扶正为主,佐以和胃降逆的治疗大法,以加味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应用,同时结合饮食与起居调护,常常获得满意的疗效。文章通过总结祝肇刚先生从虚论治食管裂孔疝的经验,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安荣仙张蔷王洋李仁杏王利敏祝肇刚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从虚论治名医经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