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9)

作品数:10 被引量:311H指数:7
相关作者:卢妍刘德燕万忠梅黄靖宇赵志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湿地
  • 6篇沼泽
  • 6篇沼泽湿地
  • 4篇三江平原
  • 4篇通量
  • 4篇土壤
  • 4篇排放通量
  • 3篇氮输入
  • 3篇植物
  • 3篇湿地植物
  • 3篇N2O排放
  • 3篇N2O排放通...
  • 2篇有机碳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生态系统
  • 2篇酶活性
  • 2篇光合速率
  • 2篇N
  • 1篇凋落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卢妍
  • 4篇刘德燕
  • 3篇万忠梅
  • 2篇黄靖宇
  • 2篇王毅勇
  • 2篇赵志春
  • 2篇徐洪文
  • 1篇杨桂生
  • 1篇王丽丽
  • 1篇李英臣
  • 1篇孙丽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54
2009年
土壤酶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动态分布、酶活性对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以及外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加深理解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万忠梅宋长春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生态环境
外源氮输入对湿地植物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选择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典型草甸植被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在淹水和非淹水2个土壤水分条件下,分别以NH4NO3水溶液的形式均匀撒入0,6,12,24g/(m2·a)(以N元素量计),进行了野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小叶章的株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着氮输入的增多而增大,且土壤处于非淹水状态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小叶章植株的分蘖能力则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氮输入量为12g/(m2·a)时最大,随后减小.氮输入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土壤处于非淹水状态时随着氮输入的增加依次增大;而土壤淹水时则随着氮输入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氮输入量为24g/(m2·a)时表现出了抑制作用.
刘德燕宋长春孙丽
关键词:湿地植物氮输入土壤水分光合速率
植物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O_2和CH_4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03~2005年在生长季对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沼泽化草甸和毛果苔草(Carexlasiocarpa)沼泽地区CO2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野外对比观测实验。结果表明:2003-2005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C02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C02排放通量的1.65、2.06和2.01倍,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CO2排放通量的2.58、2.27和4.21倍,表明沼泽湿地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植物地上部分的呼吸作用,且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CO2排放通量均显著大于毛果苔草沼泽,主要是由于植物生物量的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不同。2003~2005年植物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CH4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的4.84、3.55和6.45倍,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CH4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的2.60、1.25和3.22倍,且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H4排放通量均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水位的差异以及植物对CH4排放能力的不同造成的。
卢妍宋长春王毅勇赵志春
关键词:三江平原CH4排放通量湿地植物
沼泽湿地植物光合特性及固“碳”潜势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被引量:14
2008年
以沼泽湿地典型草甸植被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在三江平原进行了野外培养实验,探讨了4个不同氮素输入水平(0(N0)、6(N6)、12(N12)、24(N24)g·m-2·a-1)下沼泽湿地植物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响应特征,并从光合固"碳"的角度分析了小叶章沼泽湿地的固"碳"潜势.结果表明,外源氮输入明显促进了小叶章的株高、叶面积及植株数,显著增加了碳的生物量积累,到植物生长季结束,N6、N12和N24三个施氮水平下,小叶章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79%、133.11%和190.55%.同时,小叶章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70%、26.69%和53.54%.从光合固"碳"的角度来看,外源氮输入能够促使沼泽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更多CO2.
刘德燕宋长春黄靖宇
关键词:小叶章氮输入光合速率固碳
植物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3个生长季(2003—2005年)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N2O排放通量进行野外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湿地生态系统N2O排放通量的影响不尽相同。植物的参与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N2O的排放,2003—2005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表观N2O排放通量的1.58倍、2.09倍和2.34倍,同期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表观N2O排放通量的1.86倍、1.50倍和1.33倍。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N2O排放通量均大于毛果苔草沼泽,这主要是由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性以及水文情况的差异造成的。
卢妍宋长春王毅勇赵志春
关键词:三江平原N2O排放通量湿地植物
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N_2O通量日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进行N2O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和土壤的N2O通量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和土壤的N2O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6:00,最小值均出现在6:00,其变化趋势与气温、地表温度、5cm、10cm、15cm和20cm地温均呈正相关关系。小叶章植株的存在促进了土壤-植物系统N2O的排放,土壤-植物系统N2O日平均通量是土壤的1.81倍。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N2O通量日变化的变异系数大于土壤。
卢妍宋长春徐洪文
关键词:三江平原N2O排放通量日变化
磷输入对沼泽湿地小叶章枯落物分解过程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布置外源磷输入小区,选取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梯度外源磷输入(CK:0;P1:1.2g·m-2·a-1;P2:4.8g·m-2·a-1;P3:9.6g·m-2·a-1)对小叶章枯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前期,低磷输入(P1)抑制了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继续分解的过程中则极显著促进了二者的酶活性(P<0.01),而低磷输入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则与之相反;中磷输入(P2)在小叶章枯落物分解的整个过程都促进了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对脲酶活性除在分解65d时有抑制,其他时期均提高了其酶活性;高磷输入(P3)均提高了枯落物分解后期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其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无明显规律;3种磷输入均显著抑制了酸性磷酸酶活性(P<0.01)。
万忠梅宋长春刘德燕
关键词:沼泽湿地酶活性
外源氮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目前,由人类活动造成的陆地生态系统氮输入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生物固氮,外源氮输入的增多已经并将继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凋落物分解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氮输入增多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机理:由于研究点环境状况不同,凋落物性质的差异和分解阶段的不同等原因,氮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抑制或促进作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无影响和抑制三种效果,有关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着重指出对于作为大气CO2"汇"的沼泽湿地,氮输入的增多能够对其碳"汇"功能产生影响,因此进行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凋落物分解方面的研究,对于探讨湿地碳循环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及其机理非常重要。
刘德燕宋长春
关键词:氮输入有机碳矿化凋落物分解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79
2009年
对三江平原3种主要类型天然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及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及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趋势具有基本近似的特征,表现为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和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相关性最为显著.另外,毛苔草湿地土壤MBC/SOC、DOC/SOC的比值低于其它2种类型湿地,表明毛苔草湿地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低,淹水抑制了微生物和酶的分解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因此,沼泽湿地水文条件的变化将会对土壤碳累积与分解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万忠梅宋长春杨桂生黄靖宇王丽丽李英臣
关键词: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总有机碳
沼泽湿地草甸N2O排放通量日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草甸进行N2O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小叶章草甸土壤一植物系统和土壤的N20通量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和土壤的N20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6:00,最小值均出现在6:00,其变化趋势与气温、地表温度和5、10、15、20cm地温均呈正相关关系。小叶章植株的存在,促进了土壤-植物系统N2O的排放,土壤-植物系统N2O日平均通量是土壤的1.61倍。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N2O通量日变化的变异系数大于土壤。
卢妍宋长春徐洪文
关键词:三江平原N2O排放通量日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