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0180Z)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周志春刘青华金国庆丰忠平张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马尾松
  • 2篇SCA
  • 2篇GCA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养分
  • 1篇性状
  • 1篇养分
  • 1篇优良家系
  • 1篇育种
  • 1篇育种值
  • 1篇生长量
  • 1篇生长性状
  • 1篇生物量
  • 1篇种质
  • 1篇物量
  • 1篇磷钾
  • 1篇环境互作
  • 1篇钾养分
  • 1篇半同胞
  • 1篇半同胞家系

机构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福建省林业科...
  • 1篇淳安县新安江...
  • 1篇福建省国有来...
  • 1篇浙江省淳安县...

作者

  • 4篇周志春
  • 3篇金国庆
  • 3篇刘青华
  • 2篇丰忠平
  • 2篇张振
  • 1篇余启新
  • 1篇陈文荣
  • 1篇范辉华
  • 1篇刘月荣
  • 1篇沈丹玉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马尾松三代测定林抽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与针叶氮磷钾养分的遗传相关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测定分析马尾松三代测定林的抽梢性状及针叶氮磷钾含量,揭示抽梢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探究针叶中氮磷钾含量与生长的相关关系,为解析马尾松高生长的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5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马尾松三代种质遗传测定林,对其抽梢性状(初次抽梢生长量、后续抽梢生长量、年抽梢次数及年抽梢长度)、树高及针叶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探究马尾松抽梢性状及针叶养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遗传控制方式,揭示抽梢性状间及与针叶氮磷钾含量的遗传相关。【结果】马尾松三代测定林的初次抽梢生长量、后续抽梢生长量、年抽梢次数、年生长量和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0.89 m、0.45 m、1.90次、1.34 m和5.16 m,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次数、年生长量等抽梢性状和树高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加性基因效应百分数在52.10%~73.28%,而初次抽梢生长量则几乎完全受显性效应控制(98.32%);针叶养分含量中,钾含量以加性基因效应(69.70%)控制为主,氮磷含量则几乎完全受显性效应控制。抽梢性状、树高与氮磷钾含量受中等及以上程度的遗传控制(hf2=46.54%~84.17%)。性状间及与针叶养分含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发现,树高与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长度及抽梢次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后续抽梢生长量与抽梢长度、抽梢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次抽梢生长量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抽梢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针叶氮含量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长度及抽梢次数极显著正相关;针叶磷含量与初次抽梢生长量及抽梢长度成极显著正相关;针叶钾含量与抽梢长度呈显著负相关。N/P比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
张振金国庆余启新刘青华丰忠平董虹妤周志春
关键词:马尾松GCASCA
马尾松3代种质幼林生长性状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分别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和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的3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3代子代测定幼林,对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和地径的配合力效应及其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效应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遗传效应中,树高在两地点皆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地径在卫闽点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在姥山点则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在不同环境下,对树高和地径表型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环境效应〉加性基因效应〉显性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显性基因效应〉加性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参试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稳定性普遍高于特殊配合力(SCA)稳定性。以树高生长量为选择指标,在2个试验点各初选2个优良亲本和5个优良杂交组合,姥山点和卫闽点优良亲本的遗传增益分别是试验平均的5.61%~8.05%和10.22%~12.98%,是当地优良天然林分子代的45.11%~48.48%和51.84%~55.64%,而优良组合的遗传增益分别是试验平均的3.37%~17.69%和9.35%~25.93%,是当地优良天然林分子代的42.04%~61.72%和50.64%~73.48%。
董虹妤刘青华金国庆丰忠平甘振栋周志春
关键词:马尾松GCASCA
马尾松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以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三代测定幼林为对象,分析幼林期(2、3和5 a)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及2 a生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结果表明,马尾松幼林期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树高、地径、冠幅和活枝数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且生物量在2 a生亦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杂交组合2 a生的地上生物量占植株总生物量的87.17%。幼林期生长性状以树高的增长量最大,5 a生较2 a生增长了4.23倍。采用综合育种值法,依据预测的树高(H)育种值为主,结合地径(D——0)和2 a生茎干生物量(Bs)指标的配合选择方式,以入选率20%优选出杂交组合分别为22×44、33×22、40×44。以5 a生时树高、地径的单株育种值为依据,2%的入选率优选出16个单株,其树高、地径、冠幅及活枝数平均增益分别为1.07 m、1.58 cm、0.32 m和4.67个。
张振余启新滕国新金国庆丰忠平周志春
关键词:马尾松生物量生长量育种值
马尾松产脂力与生长性状的家系变异及优良家系早期选择被引量:35
2013年
利用设置在福建南平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研究其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进行脂用马尾松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皆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相对于生长、树冠性状,产脂力变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61.91%,具有丰富的选择基础。产脂力受中度遗传控制,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2和0.31,表明对马尾松产脂力通过家系和单株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家系产脂力与胸径、树高和材积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表明在遗传育种进程中可同时对生长性状和产脂力进行改良。此外,产脂力与冠幅、冠高、轮盘数、活枝数也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综合生长、树冠性状的遗传力以及与产脂力相关程度,认为胸径是高产脂优树间接选择的最佳指标。以单株产脂量和单株材积生长作为综合选择指标,共选出20个优良家系和16株优良单株,选出的优良单株产脂力遗传增益在52.54%154.40%,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0.22%31.85%。
刘青华周志春范辉华刘月荣沈丹玉陈文荣
关键词: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产脂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