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9B14)

作品数:28 被引量:1,057H指数:18
相关作者:霍治国李世奎王素艳刘锦銮薛昌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冬小麦
  • 13篇小麦
  • 7篇风险评估
  • 7篇干旱
  • 4篇低温冷害
  • 4篇气象
  • 4篇冷害
  • 3篇水分
  • 3篇农业气象
  • 3篇农业气象灾害
  • 3篇气候
  • 3篇气象灾害
  • 3篇区划
  • 3篇涝渍
  • 3篇涝渍灾害
  • 3篇寒害
  • 2篇冬小麦干旱
  • 2篇油菜
  • 2篇玉米
  • 2篇香蕉

机构

  • 15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安徽省气象局
  • 6篇广州市气象局
  • 4篇吉林省气象局
  • 4篇河南省气象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安徽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象局
  • 1篇合肥市气象局
  • 1篇泰安农业气象...

作者

  • 12篇霍治国
  • 9篇李世奎
  • 6篇刘锦銮
  • 6篇王素艳
  • 6篇盛绍学
  • 5篇薛昌颖
  • 4篇毛飞
  • 4篇马树庆
  • 4篇马晓群
  • 4篇杜尧东
  • 3篇刘荣花
  • 3篇白月明
  • 3篇朱自玺
  • 3篇刘玲
  • 3篇毛慧琴
  • 3篇侯婷婷
  • 2篇王友贺
  • 2篇庄立伟
  • 2篇方文松
  • 2篇陈晓艺

传媒

  • 18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吉林气象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5
  • 7篇2004
  • 18篇2003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机制及在华北冬麦区的示范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论文将底墒效应利用技术、土壤深松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有限水分胁迫效应利用技术、喷施多功能防旱剂五项单项抗旱技术在冬小麦播前及各个发育阶段适时、适地综合集成,并给出了应用量化指标。于1998~2000年在河南、河北、山东省进行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是通过各单项抗旱技术触发和优化冬小麦找水、增水、保水、节水、控水的五种水分利用机制,发挥了植物生理生态、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库、麦田小气候效应和化学制剂喷施等多种防旱抗旱的效能,时间贯穿于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可实现持续防旱抗旱。集成技术具有比各单项技术更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在两个典型大旱年的情况下,集成技术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6%~53.7%,平均提高27.7%;小麦增产7.0%~42.3%,平均增产16.6%;每公顷增加纯收入490~1200元。
霍治国李世奎安顺清薛昌颖朱自玺吴乃元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农业气象灾害
东北低温冷害防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型被引量:8
2004年
将农业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成果与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建立了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防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型,以提高灾害决策分析水平。概述了概念模型的基本结构,介绍了其数据库、知识库和模型库的组成,以及基于这三大库结构的查询分析功能和对低温冷害发生可能性的预测防御功能,最后对今后防灾减灾智能化的决策系统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李祎君王春乙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低温冷害防御
干旱对北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评估被引量:45
2003年
对非灌溉与灌溉两种不同的背景,以水分平衡原理求得的自然水分亏缺率为轴线,以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为核心,分别从基于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的两种不同途径,研究了北方地区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水平。建立了基于灌溉地区的冬小麦实际产量与自然水分亏缺率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敏感性的不同,确定出A、B两类不同干旱年型的自然水分亏缺率及其相应的实际减产率指标。结果表明:(1)水分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各地差别较大,光温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在陕西、山西和河南3省的概率分布呈由南向北增大的趋势,而在山东呈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增大的趋势,且整个北方冬麦区呈现较好的连片性和区域性。(2)根据自然水分亏缺率,划分出5种干旱年型:轻旱、中旱、重旱、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与其相应的缺水率分别为<20%,20~30%,30%~40%,40%~70%和>70%。A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2%,12%~14%,14%~21%和>21%,该类指标适用于山东东部及中部的部分地区、陕西南部渭河一带、河北中部的部分地区;B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5%,15%~21%,21%~40%和>40%,该类指标适用于本区的其它地区。
王素艳霍治国李世奎卢志光庄立伟侯婷婷
关键词:干旱冬小麦风险评估
华南地区荔枝寒害风险分析与区划被引量:51
2003年
以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广东、广西为代表,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历年气候、种植面积和产量资料,分别就华南地区各县荔枝的灾损率、易灾性和防寒抗灾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以综合的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对华南地区荔枝寒害风险进行了空间区域分划和分区评述。
刘锦銮杜尧东毛慧琴
关键词:荔枝寒害风险分析风险区划
灌溉降低华北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40
2003年
从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其缺水率模式。采用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基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代表站点近40a(1961~2000年)冬小麦供需水的有关资料,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干旱年型不同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分析了灌溉可降低的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和底墒水只能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的1/3~2/3。如果没有灌溉,冬小麦全生育期缺水率20%以上出现的概率大都在80%以上,缺水率30%~40%的重旱年出现的概率高达30%;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相应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随之降低。如果在缺水的关键期适当补充3次水,总量在2025m^3/hm^2左右,则缺水率≥10%的风险概率可降到10%以下,而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可满足水分的需求;为节约用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除严重干旱年外,大部分地区一般只需灌3次水便可满足冬小麦稳产、高产的水分需求。
薛昌颖霍治国李世奎卢志光毛飞庄立伟王素艳
关键词:冬小麦华北平原干旱灌溉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128
2003年
概述了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对低温环境的反应,分析了玉米冷害致灾的因素、机理及指标。用变异系数、概率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玉米冷害风险的地域分布,对玉米冷害经济损失风险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东北北部、东部冷害风险较大,中、西、南部较小,严重冷害年东北区玉米损失达600多万t,折合人民币60多亿元。
马树庆袭祝香王琪
关键词: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风险评估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东北地区40年的水稻实际产量资料,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以相对气象产量序列为研究对象,选取平均减产率、产量变异系数和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低温冷害等气候条件下东北地区历年水稻生产的风险水平。
袁福香马树庆
关键词:水稻生产风险评估气象产量气候条件低温冷害减产率
有限供水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及底墒利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5
2004年
设计5种不同供水处理进行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底墒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限供水对夏玉米根长的影响效应比根生物量显著,有限供水能促使夏玉米更多地利用土壤底墒,供水少,底墒利用率高,凸现出夏玉米对土壤缺水干旱的生理性适应机制和抗旱生态反应。5种供水处理以供水151.3mm,耗水190.1mm的夏玉米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改变高水高产的传统耕作观念,推行有限供水,生育期内合理调配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发挥土壤水库的调节作用,达到稳产又节水的生态农业目的。
任三学赵花荣霍治国王素艳
关键词:有限供水夏玉米根系生长发育
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孕灾环境特征及其指标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的分级指标。[方法]对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孕灾环境特征、涝渍致灾因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及安徽省油菜涝渍的发生几率进行分析,并利用涝渍判别模型确定不同区域油菜涝渍灾害分级指标。[结果]油菜产量与降水量、降水日数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安徽省影响显著的油菜涝渍主要发生在4~5月,致灾因子是降水日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发生涝渍灾害,对减产起决定性作用。安徽省油菜发生轻度涝渍的几率为2.5年一遇,中度涝渍是4年一遇,重度涝渍是6年一遇,但不同区域有较大差异。[结论]利用涝渍判别模型确定的油菜涝渍灾害分级指标评估涝渍等级的总体效果良好。
盛绍学石磊李彪
关键词:涝渍灾害油菜环境特征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被引量:168
2004年
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灾情特征。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灾害性质、灾损和抗灾性能的含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概念模型,根据多年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应用性强、可操作的各种灾害的灾害强度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和灾损风险概率模拟模式、抗灾性能模式,并采用逐年产量和气象资料的样本序列,由上述模拟模式估算了各种灾害强度和不同灾损发生的风险概率及风险指数,阐述了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在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对各种灾损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分别提出了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了风险区域划分。
李世奎霍治国王素艳刘荣花盛绍学刘锦銮马树庆薛昌颖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