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90118)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康金莉肖冬华马长伟更多>>
- 相关机构:石家庄铁道大学南昌工程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论中国农村信用社的近代变迁
- 2014年
- 近代中国产生了极具现代意义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并形成颇具声势的农村信用合作运动。以新比较经济学为视角,审视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演进轨迹:1923-1927年,由于北洋政府实力孱弱,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诞生即陷于制度可能性曲线的私立秩序战略状态,农村信用社无序发展;1927-1937年,因南京国民政府监管制度的逐步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由私立秩序战略状态转入国家监管战略状态,农村信用合作社迎来健康发展的黄金期;1937年抗战爆发后,农村信用合作社完全操纵于政府之手,进入国家专制战略状态,农村信用合作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 肖冬华
-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新比较经济学
- “诺思悖论”视阈下民国时期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及其困境被引量:1
- 2011年
- "诺思悖论",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本文以"诺思悖论"为理论契机,对民国时期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演变作制度分析,将民国时期农村信用社问题的研究置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中,在国家兴办农村信用社的目的、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绩效等问题上提出质疑,说明民国时期农村信用社陷于非效率状态的真正原因。期望为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为当前农村信用社走出"诺思悖论"提供启示。
- 肖冬华
- 关键词:民国时期农村信用社
-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的三层结构
- 2012年
-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无论从参与主体、资金来源或贷款形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层次上讲,此时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各类合作金融组织构成体系的第一层次,成为农业合作金融的核心;各类合作指导机构除为合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之外,主要是在整个体系中起到内引外联的桥梁作用,构成合作金融体系的中间层次;商业与农业金融机构构成体系的外围,承担主要的资金供给任务。不同层次主体之间各有分工,但又有职能的交叉,形成农业合作金融体系的网状结构。
- 康金莉
- 关键词:合作金融信用合作
- 侨商中南银行钞票发行权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20世纪20年代,纸币发行混乱,北京政府连续颁布取缔纸币条例,以求改善此种情况。但是中国缺乏强有力的国家银行,加之统一发行成本过高,政府无力实现纸币统一发行。中南银行取得钞票发行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南银行凭借其侨商背景,资本雄厚、人脉广阔等自身优势,利用北京政府政局不稳,财政支绌,急于依赖银行予以资助的心理,取得钞票发行权。直到1935年施行法币政策,中南银行发钞权被取消,中南银行钞票在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的体制下,十足准备发行,信誉良好,是中国金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银行券之一。中南银行也成为近代商业银行的典范。
- 马长伟
- 关键词:中南银行
- 早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 2013年
- 清末民初,在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国农村经济形势恶化,传统金融制度失衡,形成对新式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20世纪20年代初期,华洋义赈会在河北试行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成功将西方信用合作制度移植到中国本土,为以后全国性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解析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历程。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农村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而其成功的供给制度安排亦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 康金莉
- 关键词:信用合作
- 浅析董必武对新中国金融制度的探索
- 2012年
- 旨在从经济史的角度揭示董必武对新中国金融事业做出的可贵探索。新中国成立前夕,董必武提出建立独立的统一的国家银行制度并领导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使新中国新型的银行制度得以建立;提出建立独立的统一的货币制度并主持发行人民币,使新中国新型的货币制度得以建立;此外,董必武还对新中国金融稳定的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 肖冬华
- 关键词:董必武新中国金融制度
- 国民政府后期农业合作金融的演变与思考
- 2012年
- 南京政府后期,中国农业合作事业完全纳入政府控制之下,成为政府推行经济政策与控制农村的有效工具,因内部缺乏资金积累,农业合作金融事业高度依赖国家银行资金,从而受制于国家银行,农业合作贷款实际成为国家农贷政策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农业合作事业形成"政府欲之兴则兴,政府欲之衰则衰"的极端被动发展局面,完全失去了自主发展能力,丧失了合作组织的互助与自助性质。
- 康金莉
- 关键词:政府意志农业合作合作金融被动性
- 20世纪30年代前期河北棉花产销合作贷款探析
- 2012年
- 20世纪30年代前期,棉花成为河北农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在棉花运销过程中,中间商人往往通过压低价格,运用掺杂掺假等手段,牟取暴利。此外,因资金不足,农民往往依靠私人借贷筹集生产销售资金,又受到高利贷剥削。鉴于此,各合作指导机构开始组织棉花产销合作社,对棉花进行统一收购运销,介绍商业金融机关发放合作贷款。在有效的贷款担保与相关制度保障之下,商业金融与棉花生产运销实现了良性结合,为棉花产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保障了农民利益。
- 康金莉
- 关键词:合作社运销
- 国民政府时期合作金库制度的探索与失败被引量:4
- 2014年
-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为避免农业合作事业过度依赖商业金融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同时为保证抗战物资供应,国民政府开始探索建立以合作金库制度为中心的合作金融体系。但由于合作基础薄弱,以及政府强制制度供给的无效,导致贷款质量低下,合作金库难以持续发展。对前期合作金库制度建设的失败,国民政府将其归因于政府控制力不足,乃改为自上而下发展路径,从资金与行政各方面实行对合作金库的全面控制,最终导致合作金库完全丧失独立性与能动性,变异为国家农贷政策工具。国民政府建立独立合作金融体系的目标最终未能实现。
- 康金莉
- 关键词:民国合作金库农业贷款
- 农村信用社制度异化:“囚犯的困境”——一个经济史的视角
- 2011年
- 国民政府时期农村信用社制度曾发生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欲挽救"农村破产",农村经济却愈加衰落;欲使农民得利,农民却几乎是"被得利";欲使农民自愿参与合作,农民却是"被合作";欲遏制旧式高利贷,却产生了"集团高利贷"。国民政府时期农村信用社制度异化是由于其陷入"囚犯困境"的漩涡所致,这对于当前如何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 肖冬华
-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制度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