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9351)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郑辉李洪义蒋玮莹徐蓓洪学军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白化病
  • 8篇眼皮肤白化病
  • 8篇皮肤
  • 7篇基因
  • 6篇突变
  • 5篇产前
  • 4篇基因突变
  • 4篇产前诊断
  • 3篇基因诊断
  • 3篇产前基因诊断
  • 2篇诱发电位
  • 2篇视觉诱发
  • 2篇视觉诱发电位
  • 2篇基因新突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诊断
  • 1篇调节蛋白
  • 1篇抑制剂

机构

  • 10篇暨南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李洪义
  • 9篇郑辉
  • 5篇蒋玮莹
  • 3篇洪学军
  • 3篇徐蓓
  • 2篇张丽芸
  • 2篇闻人庆
  • 2篇陈潇菲
  • 2篇逄婷
  • 1篇李卓
  • 1篇钟燕芳
  • 1篇黄志刚
  • 1篇周祎
  • 1篇雷洁
  • 1篇方群
  • 1篇苗春越
  • 1篇廖沛熙
  • 1篇逢婷
  • 1篇魏海云
  • 1篇谭雪梅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广东省遗传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SNPs位点连锁分析进行眼皮肤白化病Ⅱ型产前基因诊断
目的 对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患者仅检出一个致病等位基因的两个核心家系,尝试判断先证者白化病分型和进行下一胎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应用DNA序列测定法筛查先证者4个OCA基因...
陈潇菲魏海云周祎方群郑辉蒋玮莹李洪义
关键词:产前基因诊断
ERK_(1,2)抑制剂联合5-FU对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ERK1,2抑制剂联合5-FU对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ERK1,2抑制剂、5-FU和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RT-PCR观察ERK1,2抑制剂、5-FU和联合用药对bcl-2和caspase-9的表达的影响。结果:ERK1,2抑制剂联合5-FU组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均较对照组、单独用药组作用增强,并且下调bcl-2和上调caspase-9的表达。结论:ERK1,2抑制剂联合5-FU有协同抑制B16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下调bcl-2和上调caspase-9的表达有关。
谭雪梅郑辉洪学军
关键词:5-氟尿嘧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眼皮肤白化病患者酪氨酸酶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眼皮肤白化病(OCA)患者的酪氨酸酶(TYR)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了解我国大陆OCA患者TYR基因突变类型,探讨基因突变对人TYR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患者及其父母的TYR基因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启动子区;以DNA序列测定技术,进行突变筛查与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突变引起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在15名患者的30个TYR等位基因内,查明11种突变;其中错义突变5种(W400L、R299H、E294K、R77Q和K142M),无义突变3种(R116X、R278X和G295X),插入突变2种(929insC和232insGGG),剪切位点突变1种(IVS1-3 C>G);对4个突变W400L、R299H、929insC、232insGGG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突变的致病性与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关。结论:W400L占本研究所检出全部OCA1突变等位基因的30.0%(9/30),可能为中国大陆人群中较常见的TYR基因突变类型;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TYR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做出一些合理可能的解释是可行的。
郑辉黄志刚闻人庆李洪义
关键词:眼皮肤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基因突变生物信息学
P基因新生突变致眼皮肤白化病Ⅱ型及其产前诊断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生育一例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albinism,OCA)患儿的核心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诊断,在确定致病基因及基因型后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先证者4个OCA基因及其父母相应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一内含子交界区,并进行DNA序列测定,明确先证者及其父母的OCA分型及基因型。对羊水细胞DNA进行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序列分析,明确胎儿的基因型。结果先证者被确定为OCA2,基因型为C.1327G〉A/c.2360C〉T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父亲为c.2360C〉T突变杂合子。c.1327G〉A为母源新生突变,胎儿的P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发现一例新生突变导致的OCA2患者。在进行OCA产前基因诊断时,为了防止新生突变的漏检,应对特定基因进行全序列检测。
张丽芸徐蓓钟燕芳陈潇菲郑辉蒋玮莹李洪义
关键词:产前诊断
眼皮肤白化病Ⅰ型基因突变研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一种致病性TYR基因新突变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1名生育过眼皮肤白化病(OCA)先证者母亲再次怀孕的家庭进行酪氨酸酶(TYR)基因突变研究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TYR基因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启动子区,分别以异源双链分析法(HA)、变性高效液相层析(DHPLC)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分析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突变,明确突变的致病性后,检测胎儿TYR基因相应位点与基因型。结果:先证者的基因型为c.232_233insGGG/c.841G>T,其父母基因型分别为c.232_233insGGG和c.841G>T突变杂合子。E281X具有致病性。胎儿未获得父亲的c.232_233insGGG突变和母亲的c.841G>T突变。HA和DHPLC法所获得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确定了先证者基因型,并检测出一种新的致病性突变c.841G>T。胎儿未获得致病性基因突变,具有正常的基因型。
苗春越闻人庆郑辉李洪义
关键词:基因突变产前诊断
白化病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研究进展
2011年
白化病(Albinism)是一组与黑色素合成、分解有关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以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失为临床特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上通常根据黑色素缺乏的部位及有无其他系统异常,分为三型;即眼白化病(仅有眼部黑色素的缺失)、眼皮肤白化病(同时存在眼。
洪学军郑辉李洪义
关键词:白化病视觉诱发电位
应用突变直接检测联合SNPs家系连锁分析进行眼皮肤白化病Ⅱ型的产前基因诊断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为仅检出1个致病等位基因的两个眼皮肤白化病(0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的核心家系进行分型并提供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DNA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的TYR、P、TYRP1和SLC45A24个OCA基因,结合临床表型特点判定其OCA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突变位点检测结合致病基因内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家系连锁分析法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仅在P基因检出c.1255c〉T杂合性致病突变,该突变来自母亲,结合临床表型特征综合分析判定先证者为OCA2患者。羊水筛查未见致病突变,家系连锁分析结果提示胎儿为0CA2携带者,出生时表型正常;家系2先证者仅在P基因检出c.1920_1949de130bp和ins AACA杂合性致病突变,该突变来自父亲,结合临床表型特征综合分析判定先证者为OCA2患者。羊水筛查检出c.1920_1949 de130bp和insAACA杂合突变,家系连锁分析结果提示胎儿为OCA2携带者,出生时表型正常。结论首次成功应用突变直接检测联合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家系连锁分析法完成只检出1个致病突变的家系的OCA产前诊断。
陈潇菲魏海云周祎郑辉方群蒋玮莹李洪义
关键词:产前诊断
眼皮肤白化病Ⅳ型产前基因诊断及一种MATP基因新突变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3例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患儿进行分型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OCA4产前基因诊断研究,为临床OCA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序列测定技术,确定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后,取绒毛或羊水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3例患儿均为OCA4。家系1患儿母亲后来两次怀孕,第1次诊断为患儿,已选择流产,再次怀孕时诊断为父源G349R致病基因携带者。家系2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既未获得父源突变,也未获得母源突变。家系3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仅获得父源G349R突变。结论检出MATP基因3种已报道的OCA4致病性突变G349R、D160H和P419L,发现1种致病性新突变c.870delC。
逄婷雷洁郑辉徐蓓蒋玮莹李洪义
关键词:基因突变产前诊断
眼皮肤白化病研究的新途径及TYR基因2种新突变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自眼皮肤白化病(OCA)患者毛发提取DNA对OCA分型研究的可行性及TYR基因2种新突变的致病性。方法:应用毛发压片镜检,PCR扩增毛发DNA中OCA相关基因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启动子区,直接以序列测定技术分析患者基因突变,明确患者的基因型。对于发现的新突变,采用突变等位基因频率等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3个家系的先证者均为1型OCA。家系1的先证者为c.715C>T(p.R239W)和c.929insC(p.P310PfsX7)突变的复合杂合子;家系2的先证者为c.896G>A(p.R299H)的纯合子;家系3的先证者为c.1362+3A>T和c.650G>C(p.R217P)突变的复合杂合子。其中,c.1362+3A>T和c.650G>C(p.R217P)突变为至今尚未报道的新突变,通过对新突变进行分析,推测其极可能为病理性新突变。结论:本实验成功证实从毛发中提取DNA的方法对OCA分型研究的可行性,同时确定了2种致病性新突变,为今后OCA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廖沛熙李卓逄婷蒋玮莹李洪义
关键词:眼皮肤白化病毛发基因突变
眼皮肤白化病近亲婚配一家系的MATP基因致病性新突变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对1例近亲婚配所致的眼皮肤白化病(OCA)患者相关基因进行研究,确定致病基因并阐明突变类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序列测定、基于PCR的染色体步移技术(PCR-Walking)、横跨越断裂点的单管多重PCR(Gap-PCR)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患者家系进行突变筛查和新突变鉴定.结果 患者膜相关转运蛋白(MATP)基因存在包含整个外显子3在内的6365 bp大片段缺失,缺失范围为c.562-1118(±2)_c.885+ 4923(±2).该突变为OCA4型致病性突变,患者基因型为该缺失突变纯合子.结论 首次发现并确定了一种OCA4型大片段缺失突变.
徐蓓逢婷张丽芸蒋玮莹李洪义郑辉
关键词: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