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2005]527)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晖林长光李盛霖缪中纬郑嫩珠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多态
  • 2篇选育
  • 2篇选育研究
  • 2篇繁殖
  • 2篇繁殖性
  • 2篇繁殖性状
  • 1篇杜洛克
  • 1篇杜洛克猪
  • 1篇多态性
  • 1篇性状
  • 1篇优良性
  • 1篇优良性状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母猪
  • 1篇母猪
  • 1篇核心群
  • 1篇白猪
  • 1篇PCR
  • 1篇PRLR基因
  • 1篇RFLP

机构

  • 4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福建光华百斯...

作者

  • 4篇李盛霖
  • 4篇林长光
  • 4篇陈晖
  • 2篇朱志明
  • 2篇郑嫩珠
  • 2篇缪中纬
  • 1篇孙世坤

传媒

  • 3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白猪优良性状的测定与选育研究初报被引量:1
2010年
组建6个血统12头公猪、100头母猪的长白猪核心选育群,开展高性能专门化品系选育。通过种猪场内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育种值,根据综合指数高低排序选留。经过5年3个世代的选育,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达100kg日龄平均下降了8.51d,下降5.20%(P<0.05);达100kg日龄EBV值有显著的缩短(P<0.05);100kg体重的活体平均背膘厚从零世代13.55mm下降到12.16mm,下降了10.26%(P<0.05),活体背膘厚EBV显著下降(P<0.05)。
林长光林金玉刘亚轩吴悌霖郭长明李盛霖陈晖
关键词:长白猪性状选育
大白、长白及其杂交母猪FSHβ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通过PCR扩增检测FSHβ基因多态性,分析FSHβ各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白、长白及长大杂种母猪FSHβ基因座A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分别为0.213 3、0.161 5和0.140 5,B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分别为0.786 7、0.838 5和0.859 5。该位点多态性与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总产仔数和断奶成活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成活数都差异不显著(P>0.05)。
李盛霖林长光朱志明陈晖郑嫩珠缪中纬刘亚轩叶贤慧
关键词:FSHΒ基因多态性繁殖性状
高性能杜洛克猪核心群的选育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由6个独立血统的6头公猪、30头母猪组成的杜洛克猪核心选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实施准确的场内种猪测定、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按综合选择指数进行严格的种猪选留。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达100kg日龄平均下降了8.44%(P<0.05),背膘厚平均减少18.26%(P<0.01),外貌评分指数显著提高(P<0.05),父系指数平均提高了19.30%(P<0.01),基本形成具有明显父系种猪特点、性能优秀的杜洛克种猪核心群。
林长光刘亚轩林金玉李盛霖吴悌霖陈晖
关键词:杜洛克猪选育
猪PRLR基因Alu Ⅰ多态与繁殖性状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采用PCR-Alu Ⅰ-RFLP技术检测长白猪、大白猪以及长大杂种的PRL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分析了PRLR各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群中均有A和B两个等位基因存在,其中B等位基因频率占有优势。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初产、经产和所有胎次母猪的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但呈BB
林长光朱志明李盛霖陈晖郑嫩珠缪中纬孙世坤刘亚轩叶贤慧
关键词:PRLR基因繁殖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