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H指数:6
相关作者:何政伟贺奋琴张雪峰薛东剑尹建忠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遥感
  • 5篇GIS
  • 4篇RS
  • 2篇信息提取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石流
  • 2篇水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泥石
  • 2篇泥石流
  • 2篇泥石流危险性
  • 2篇泥石流危险性...
  • 2篇网络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形可视化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灾害

机构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何政伟
  • 3篇张雪峰
  • 3篇薛东剑
  • 3篇贺奋琴
  • 2篇赵银兵
  • 2篇宋颖
  • 2篇尹建忠
  • 2篇杨洋
  • 2篇陈刚
  • 2篇杨斌
  • 2篇陈刚
  • 1篇仇文侠
  • 1篇黄润秋
  • 1篇孙传敏
  • 1篇徐燕
  • 1篇范继跃
  • 1篇吴柏清
  • 1篇张怡
  • 1篇许辉熙
  • 1篇谢韬

传媒

  • 3篇测绘科学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遥感信息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灾害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EML与SML实现遥感影像融合质量评价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对遥感影像融合图像的质量评价是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难点,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数据源和研究区域,其研究也相对复杂,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给精化遥感影像质量描述、提高遥感影像应用水平带来了限制。在对遥感影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运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EML和SML二次开发语言和空间建模客户化工具,实现了基于ERDAS界面的融合质量评价模块和IHS融合试验模块的扩展,使系统高度集成。此评价模块的开发能够全面、客观、快捷、方便地进行图像融合的质量评价,为遥感影像提高清晰度、可靠性和解译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薛东剑何政伟仇文侠张东辉
关键词:图像融合遥感影像
MapInfo到AutoCAD的数据转换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对通过数据转换实现不同的数据软件之间数据共享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并以实例具体探讨了从MapInfo到AutoCAD数据转换的实现过程,以及点文件的一些特殊的处理技巧和方法,以达到提高数据转换的精度和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
张怡何政伟吴柏清
关键词:GISMAPLNFOAUTOCAD数据转换
攀枝花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选择攀枝花市部分地区的Landsat5TM(1988年)和Landsat7ETM+(1999年)遥感数据,通过遥感图像信息挖掘,提取植被覆盖度、沟谷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壤成土母质等信息,结合地形数据等水土流失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水土流失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区水土流失的强度等级以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水土流失变化主要发生于植被覆盖不良的荒地和坡耕地上,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变得最严重,大部分为强度及强度以上级别水土流失区。从地貌上看,水土流失变化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地区,这些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大量开垦耕地,有利于水土流失发生。从岩类上看,半胶结砂岩、粘土岩岩组和紫红色泥岩、砂岩、页岩岩组分布区,由于多开垦为耕地,抗蚀能力弱,且多未实施保水保土措施,因此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何政伟黄润秋贺奋琴赵银兵宋颖陈小亮张雪峰徐燕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遥感和GIS的水土流失因子信息提取与分级定标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被引量:28
2006年
以攀枝花市为例,主要选用美国陆地卫星2003年的Landsat-7 ETM+遥感数据、1∶10万地形图,运用ERDAS/IMAG 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M apG IS软件提取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沟谷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建立攀枝花市水土流失强度面蚀分级指标,为进一步水土流失监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贺奋琴何政伟尹建忠
关键词:RSGIS遥感信息提取
遥感用于二滩库区生态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以中国西南雅砻江上的重大水利工程二滩水电站为例,对研究区蓄水前后3个时段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并选择影响库区生态地质环境变化的水文气象条件、植被覆盖度、农业结构、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由于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等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达到水电工程对库区生态地质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的目的。通过探讨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以期探索出一套更加科学的、实用的、更具操作性的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及评价的方法体系。
张雪峰宋颖薛东剑
关键词:生态地质环境遥感技术
RS和GIS在攀枝花山区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以攀枝花山区为例,采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对土壤侵蚀起决定性作用的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沟谷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成土母质因子,将获取的信息借助G IS进行矢量数据的转换、数据编辑、空间叠加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状况。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面积2 335.139 km2,占研究区面积4 611.291km2的50.640%,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植被覆盖不良的荒坡地和坡耕地上,尤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大部分为强度及强度以上。该项研究为山区土壤侵蚀监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贺奋琴何政伟尹建忠
关键词:RSGIS土壤侵蚀信息提取
遗传BP神经网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0年
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是地质灾害预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根据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建立了遗传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模拟泥石流某些主要评价指标与危险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实现对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为克服BP神经网络收敛慢、易陷入局部极小、泛化能力差等缺陷,引入遗传算法和对比分析方法优化BP评价网络的权值、阈值和网络结构。实验证明,采用所述方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的拟合精度、准确度、效率大幅提高,泛化能力也得到增强,该方法可作为解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陈刚陈刚何政伟杨斌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泥石流
龙门山南段(芦山段)旅游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芦山县地处龙门山南段,是成都平原向龙门山山地过渡的地带,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和人类活动造就了区内山体、峡谷、岩溶、瀑布、湖泊、河流、森林和花卉等一大批自然景观,同时孕育了大批极具旅游价值的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观多以点状方式散布在全县范围内,人们对于全县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景观的分布范围和规模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此必须对芦山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但是逐一调查每个景观难度较大,也难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去把握资源的分布和特征,本文利用ETM遥感图像,按照先解译自然景观,再结合其他资料间接判定人文景观的方法,实现了对区内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范继跃何政伟赵银兵孙传敏
关键词:旅游资源遥感调查龙门山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泥石流危险性的主要评价指标与危险程度之间有着某种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模糊评价、BP神经网络等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难以进行准确评价。为了克服以上方法的不足,结合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结果与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模拟结果比BP神经网络更接近测量数据,精度更高,训练所需时间更少。因此,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经过充分训练后,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陈刚陈刚何政伟杨洋
关键词:径向网络泥石流
RS与GIS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本文以黄河班多一级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与分析。在对卫星影像信息进行增强处理的基础上,通过GIS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构建研究区三维场景,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地质灾害信息。结果表明:采用RS与GI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提取地质灾害信息和与之相关的地表信息,实现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的目的。
谢韬何政伟黄民奇许辉熙汪宙峰
关键词:RSGIS地质灾害三维地形可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