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50410104)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钰阮龙吴飞马代夫查向东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甘薯
  • 1篇徐薯18
  • 1篇线虫
  • 1篇茎线虫
  • 1篇抗性
  • 1篇寄主
  • 1篇发根
  • 1篇繁殖
  • 1篇甘薯茎线虫
  • 1篇RAPD标记

机构

  • 3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徐州甘薯...

作者

  • 3篇吴飞
  • 3篇阮龙
  • 3篇王钰
  • 2篇查向东
  • 2篇马代夫
  • 1篇李秀英
  • 1篇吴跃进
  • 1篇谢一萍
  • 1篇蒋琳
  • 1篇姜疆
  • 1篇刘晓锋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发根农杆菌诱导甘薯发根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诱导甘薯(徐薯18)发根的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对侵染时间(10min、20min和30min)、培养基[MS、MSJ(MS+BA0.1mg/L+NAA0.2mg/L)和MSS(MS+BA0.2mg/L+NAA0.1mg/L)]、诱导材料(叶片、叶柄和茎切段)和除菌药物剂量(羧苄青霉素浓度0.5mg/L、1.0mg/L和1.5mg/L)进行优化。试验按L9(34)正交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然后通过PCR检测徐薯18和其发根中的rol基因。结果表明用发根农杆菌A4经20min侵染,通过MSJ活化的徐薯18的茎切段生成发根的发根诱导率最高,最佳的除菌羧苄青霉素浓度为1.0mg/L。PCR检测证明得到的发根是发根农杆菌诱导产生的。在此优化条件下诱导的发根诱导率高,得到发根的可靠性强,且生成的发根粗壮、生长迅速、分支众多。
吴飞阮龙王钰
关键词:徐薯18
甘薯、胡萝卜发根单寄主培养体系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发根农杆菌A4转化甘薯品种徐薯18和胡萝卜品种天红2号的发根,建立甘薯茎线虫病病原线虫(马铃薯腐烂线虫)的单寄主培养体系。通过该体系对马铃薯腐烂线虫的行为进行观察以及繁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马铃薯腐烂线虫在甘薯和胡萝卜发根上都能正常发育和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2)培养4周和8周后,在甘薯发根上线虫繁殖倍数分别为2.6和50.6倍;在胡萝卜发根上线虫繁殖倍数分别为1.7和9.9倍;相同培养时间内,线虫在甘薯发根上的繁殖数极显著高于在胡萝卜发根上的繁殖数。(3)利用发根系统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便于研究其行为,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线虫在发根上活动情况,这对研究发根和线虫相互关系十分有利。基于上述结果,初步证实构建甘薯发根单寄主培养体系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是可行的,且优于胡萝卜发根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体系。
阮龙姜疆吴飞刘晓锋马代夫吴跃进查向东王钰
一个与甘薯茎线虫抗性相关的RAPD标记的获得被引量:7
2007年
以高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徐781和高感茎线虫病品种徐18及其杂交后代为实验材料,在亲本和后代株系建立的抗病池、感病池中筛选RAPD引物,获得一条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S447。经过亲本徐781和徐18杂交的F1代品系的验证,初步确定该标记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基因具有相关关系,连锁距离为17.93cM标记S447已提交Gene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EF121325。该标记可为常规抗病育种中早期抗甘薯茎线虫病性状的筛选以及在抗甘薯茎线虫病育种中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蒋琳阮龙查向东吴飞马代夫谢一萍李秀英王钰
关键词:甘薯甘薯茎线虫RAPD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