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151063101000046)

作品数:10 被引量:121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正栋杨春红夏斌田楠楠吴申凤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安全
  • 3篇土壤
  • 2篇生态安全评价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地生态
  • 2篇土地生态安全
  • 2篇土地生态安全...
  • 2篇S-R模型
  • 2篇城市
  • 2篇P-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安全研究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8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张正栋
  • 3篇夏斌
  • 3篇杨春红
  • 2篇张五美
  • 2篇蒙金华
  • 2篇吴申凤
  • 2篇田楠楠
  • 2篇徐超平
  • 1篇吴清华
  • 1篇周永章
  • 1篇黄羿
  • 1篇杨林安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可持续发展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25a珠江北江上游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以广东省翁源县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基于土壤类型法,借助ArcGIS9.3工具,对珠江北江上游广东省翁源县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值法估算其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增加潜力。结果显示,翁源县土壤表层平均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平均值接近,且近25a来略有下降趋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密度上升幅度最大,"碳汇"效果明显;山地和旱地土壤表层表现出"碳源"的效应,水田则表现出"碳汇"的效应;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相对较高的是县域西北部和滃江流域;紫色土的固碳潜力最大,菜园地的固碳潜力最小,固碳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滃江流域及其他耕地地区。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上分析翁源县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政策和碳平衡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对估算大尺度的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张正栋杨春红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固碳潜力
基于P-S-R模型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趋势预测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湖南省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基于P-S-R模型构建了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湖南省2000~200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级别较低,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敏感状态,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2010~2019年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动态变化,预测显示:从2010~2019年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0.47~0.86),2015年土地生态环境状态进入良好级别,2019年达到安全级别。该研究可为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及其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安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张五美张正栋田楠楠吴申凤杨春红
关键词:生态安全
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生态安全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从国家公顷概念的角度出发,利用广东省与国家土地平均生物生产力的比较关系修正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更加准确地计算了广东省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广东省土地生态供给出现持续赤字的情况,人均生态赤字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均收入建立的协整关系模型发现,广东省人均生态赤字的逐年累积效应显著,而人均收入用于消减生态赤字的效应相对滞后。因此,转变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方式仍是广东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黄羿杨林安张正栋夏斌
关键词:国家公顷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东营市是新兴的石油资源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探讨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了东营市1986—200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是东营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和次生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大幅增加,油田生产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非常突出。(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6.68%。2008年东营市提供的生态服务仍然以维护原材料、气体调节、食物生产、气候等为主,而废物处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与保护和娱乐文化功能是比较弱的。今后应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防止土壤盐渍化,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徐超平夏斌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资源型城市
20世纪90年代韩江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1990年和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韩江流域典型区-梅江区和澄海区的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自土地利用动态演化规律及空间格局演变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条件、经济增长、人口增长、政府决策行为等。
徐超平夏斌
基于GIS与RS的流溪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2013年
以流溪河流域1985、1995、2005年3个不同时期遥感数据为基础,应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流溪河流域景观格局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索。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斑块数呈增加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平均形状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斑块数的变化趋势总体相同。②研究区内地类景观的分布距离变小,趋于集聚,受外界条件干涉显著,且后10年受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大于前10年。③耕地、林地是研究区的主要景观,同时,耕地与建设用地景观也是整个流域地类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所在。
许文峰蒙金华
关键词:遥感技术
广东省翁源县农业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翁源县农业土壤速效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翁源县1984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3.85~235.00 mg.kg-1,大部分地区农业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四级水平(50~100mg.kg-1),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2011年全县农业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4.20~111.00mg.kg-1,大部分地区处于六级水平(小于30mg.kg-1),速效钾缺乏状况严重,分布呈斑块状。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翁源县农业土壤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翁西地区下降速率快于东部地区。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施肥管理等因素对农业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影响。
吴清华周永章张正栋
关键词:速效钾影响因素
近30年珠江北江上游土壤表层pH时空变化研究——以翁源县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翁源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测土施肥农业项目调查数据及实地采样调查数据,利用spss 18.0和arcgis9.3等软件,分析1982年以来珠江北江上游翁源县土壤表层p H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翁源县土壤表层p H总体分布特征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30年来大部分范围土壤表层有酸化的趋势,水稻土、菜园地、潮沙泥土有酸化的趋势,而黄壤、红壤、赤红壤、紫色土的p H有所上升.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农业施肥措施等是导致翁源县土壤表层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正栋杨春红
关键词:土壤PH土壤酸化
基于P-S-R模型的汕头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68
2012年
汕头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人多地少是其一大特点,经历30a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在经济发展同时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经济特区汕头市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准则19个指标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依据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对2001—2008年汕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8年汕头市土地生态安全值在0.65上下摆动,变化幅度不大(不超过0.034 8),介于临界安全和较安全等级,说明研究期内汕头市土地生态环境总体较好,土地生态系统结构较完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受干扰后一般可恢复。该研究可为了解汕头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及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安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杨春红张正栋田楠楠吴申凤张五美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
基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降温通道规划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被引量:14
2013年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形成的特殊城市气候特征之一,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应用Landsat-5TM图像的TM6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20m),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行星亮度温度,结合GIS和CAD技术分析了广州市的"热岛效应"空间格局和特征,规划了城市降温通道。得出以下结论:①广州市城市热岛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在中心城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岛,中心片区城中村热岛效应强烈,城市绿地和水面"冷源"效应明显;②规划了广州市市区范围内的降温通道,形成了以珠江沿线为主轴、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状降温通道格局;③充分利用丰富的绿地、水域以及降温通道的作用降低热岛强度。
张正栋蒙金华
关键词:热岛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