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

作品数:21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卯生邰丽华赵庆杰李云智虞花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科学出版社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主义
  • 4篇教育
  • 3篇政治经济
  • 3篇政治经济学
  • 3篇知识
  • 3篇生态学马克思...
  • 3篇西方马克思主...
  • 3篇经济学
  • 3篇公民教育
  • 3篇公民意识
  • 3篇公民知识
  • 2篇东方社会
  • 2篇政治
  • 2篇旨趣
  • 2篇中国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生态批判
  • 2篇生态危机
  • 2篇资本主义
  • 2篇维度

机构

  • 2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科学出版社

作者

  • 5篇赵卯生
  • 4篇赵庆杰
  • 3篇李云智
  • 3篇邰丽华
  • 2篇虞花荣
  • 2篇傅扬
  • 1篇杨晓芳
  • 1篇刘曙辉
  • 1篇赵艺伟
  • 1篇卫灵
  • 1篇宋朝龙
  • 1篇翟羽佳

传媒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新视野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理论探讨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东岳论丛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求实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教育科学论坛
  • 1篇前沿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马克思主义列...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北京教育(德...
  • 1篇政治经济学评...

年份

  • 8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拓展——以政治经济学为例
2012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产生以来,研究者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混乱及内含的逻辑缺陷,影响了研究进程的深入和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的传播。本文通过剖析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种通常解释,就如何进一步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并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忽视经济学的原因及后果,认为强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邰丽华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拓展——以政治经济学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产生以来,研究者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混乱及内含的逻辑缺陷,影响了研究进程的深入和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的传播。本文通过剖析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种通常解释,就如何进一步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并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忽视经济学的原因及后果,认为强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邰丽华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及其对城乡建设的启示
2010年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城乡分离及其阶级对立,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揭示了19世纪资本主义土壤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阐释了共产主义和城乡之间较高层次的综合是恢复人与土地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根本选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关乎当今农业发展,对我国城乡建设亦具有启示价值。
赵卯生
关键词:城乡分离土壤肥力
生态危机下的马克思主义重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探析被引量:3
2009年
阿格尔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法,揭示和评述了近百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产生、演变、分化的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辩证法的复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旨是:实现在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下马克思主义的重建,力图把西方(尤其是北美)的生态运动引导到社会主义变革的道路上来,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赵卯生
关键词: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
生态批判·制度超越·人的解放——福斯特建构政治生态哲学的三重维度被引量:4
2010年
福斯特通过层层递进的三重维度建构起他的政治生态哲学:资本主义立足自身消解生态危机的不可能性说明危机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矛盾;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性揭示出社会主义变革的必要性;社会正义运动和环境正义运动的联合是根本解决之道,反映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赵卯生杨晓芳
关键词:福斯特生态危机生态批判
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旨趣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福斯特创造性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旨趣,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进而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和当代生态政治学之间的有机联系,践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赵卯生
关键词:福斯特生态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反思
现代性社会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这导致其伦理命运是价值神圣性的丧失、人伦共同体的失落、道德相对主义的无能、合理的传统资源的抛弃。其"道德谋划"也因对道德形而上学的拒斥、对伦理制度化的过分钟情...
赵庆杰
文献传递
马克思论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3年
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中国社会的论述时,人们很少关注马克思关于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问题。事实上,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论及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时,技术的因素也是他思考的重要维度。对马克思有关中国的论述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可以看出,技术在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社会状况的变迁以及发展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傅扬
关键词:中国社会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目标由单一物质层面的工业化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拓展,发展战略步骤由"两步走""三步走"再到"新三步走"日益细化,发展动力从"矛盾动力观""改革动力观""创新动力观"升华到"和谐动力观",发展重心实现了由以"物"为本的客体到"以人为本"的主体的转变,它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日趋深刻,对时代潮流的把握与时俱进。
李云智
关键词: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选择——以公民意识教育的视角被引量:3
2011年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既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作为教育主渠道的我国高校,由于公民意识教育课程设置本身、其相应的评价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完善,大大制约了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加强法制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我国高校应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活动、改善评价机制、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来推动高校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
赵艺伟赵庆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