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124119a8602)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3H指数:8
- 相关作者:苑成梅方贻儒叶尘宇黄佳王宇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应对方式的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比较双相抑郁障碍与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并评估应对方式与两种疾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病例对照设计,共入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14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189例,健康对照123例,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被试的应对方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两患者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发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双相抑郁障碍组积极应对方式较高(P〈0.01).同种疾病中,非缓解期的患者较缓解期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更高,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更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和疾病状态的影响后,积极应对方式仍是患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OR=1.064,95%CI=1.026~1.102),该模型对双相障碍的预测准确率为64.3%.结论 与复发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多采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采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的抑郁障碍患者,发展成双相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 孙萍黄佳王宇孙霞吴丹萍卢卫红苑成梅方贻儒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
- 双相障碍的团体心理治疗被引量:3
- 2015年
- 双相障碍是一类常见的慢性易反复发作的心境障碍,团体心理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被引入该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该文主要综述了现有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在双相障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和疗效,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略加讨论。
- 孙霞苑成梅
- 关键词:双相障碍抑郁躁狂团体心理治疗
- 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索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讨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nternet-based structured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I-GCBT)对轻症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生成随机表,将96例轻症抑郁患者分配到线上视频团体干预组(线上组,n=64)与面对面干预组(线下组,n=32),使用HAMD17、HAMA、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以及抑郁症状快速检查-自我报告评分16项(16 Items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Self Report,QIDS-SR16)分别在基线、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及整体功能水平。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脱落率、治愈率、治疗接受度差异。结果(1)2组患者基线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4),其他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患者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AMD17、HAMA和QIDS-SR16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0.69,P>0.05;F=0.95,P>0.05;F=0.64,P>0.05),GAF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4.09,P<0.01),2组患者在各量表上时间主效应均显著(HAMD17:F=32.81,P<0.01;HAMA:F=20.86,P<0.01;GAF:F=105.98;P<0.01;QIDS-SR16:F=25.27,P<0.01)。12周末临床治愈率达62%(43/69),线上组57%(25/44),线下组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21)。(3)治疗期间总体脱落率为26%(21/81),线上组29%(15/51),线下组20%(6/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35),患者对方案的接受程度达97%(58/60),线上组97%(35/36),线下组96%(23/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8)。结论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疗效与面对面干预组相当,患者依从性较好。
- 畅临亚丁菲卢卫红叶尘宇薛莉莉王宇宋蕊王琰朱益陶华周慧鸣方贻儒苑成梅
- 关键词:认知疗法抑郁
- 轻症抑郁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手册的编制与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编制轻症抑郁障碍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实践编写针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手册,以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出勤率、脱落率、家庭作业依从性、团体中的表现、总体印象、对本方案的接受程度作为可行性分析指标.结果本研究编制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包括认识轻症抑郁、识别认知和情绪的关系、识别核心信念、学习认知重构和改变核心信念的技术、设立合理生活目标、建立支持系统、预防复发和未来管理等.治疗结束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67.0%(65/97),脱落率为9.3%(9/97).患者出勤率、家庭作业依从性、团体中投入程度、治疗接受程度均较高,总体印象较好,高出勤率占72.2%,作业平均完成率为84.8%,95.0%的患者在团体治疗中投入较高,治疗结束时,98.9%的患者对本治疗持接受态度,94.3%的患者总体印象较好.结论本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案可行性较高,可在相关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广.
- 孙霞苑成梅王宇卢卫红陈涵叶尘宇陈华薛莉莉宋蕊方贻儒
- 关键词:可行性
- 轻症抑郁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轻症抑郁(轻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以及轻度抑郁症)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89例轻症抑郁患者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列为临床治愈组(n=58例),≥7分列为非临床治愈组(n=31例),采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TEMPS-A)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情感气质类型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愈组与非临床治愈组在基线抑郁症状(t=-2.783,P=0.007)、焦虑症状(t=-3.707,P=0.000)和TEMPS-A的循环气质类型(t=-2.470,P=0.016)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循环气质(B=0.157,Wals=3.872,P=0.049)、基线焦虑症状(B=0.162,Wals=8.659,P=0.00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气质类型中的循环气质和基线焦虑症状可作为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而诊断类型不同不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
- 王宇卢卫红苑成梅孙霞曹岚陈涵叶尘宇陈华薛莉莉张亚方贻儒
- 治疗师在抑郁症网络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7年
- 本文对抑郁症领域的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研究进行了回顾,以探讨治疗师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有治疗师辅助的网络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师在建立治疗联盟、促进患者思想情绪表达方面有积极作用,这些作用又受到干预形式、干预技术的影响,但治疗师资质对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提示在将来的实践中,可由初步培训的治疗师参与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干预,既可提高疗效,又能节约成本。
- 丁菲苑成梅
- 关键词:治疗师抑郁症
- 双相障碍患者情感气质与躁狂症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不同情感气质与双相障碍患者躁狂症状特征之间的联系,以探讨人格特征与双相障碍的关联性。方法对230例双相障碍患者使用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中文版(TEMPS-A)和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进行自评,并依据TEMPS-A自评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情感气质特征组和无情感气质特征组。HCL-32量表使用因子分析提取两组条目作为分量表,分别是活跃/兴奋和爱冒险/易激惹分量表。探究具有情感气质特征的双相障碍患者与无情感气质特征的双相障碍患者、以及不同情感气质特征双相障碍患者HCL-32量表及两个分量表得分、双相类型分布等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TEMPS-A量表5因子与HCL-32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具有情感旺盛气质特征的双相障碍患者HCL-32阳性条目总数最多(P50=22),循环型次之(P50=21),而无情感气质特征的患者最少(P50=16),情感气质特征中抑郁型最少(P50=19)。具有至少一种情感气质特征的患者HCL-32的总分比无情感气质特征的患者升高(P<0.05)。而五组不同情感气质特征的患者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可以用情感旺盛和循环气质特征得分预测HCL-32分数。结论情感气质特征与双相障碍躁狂症状具有一定关联。
- 林啸黄佳粟幼嵩曹岚胡莺燕杨涛王兴周儒白赵国庆王勇彭代辉吴志国汪作为苑成梅陈俊方贻儒
- 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气质
- 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评估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对102例轻症抑郁症患者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12次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第12、24、36和48周末随访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6项生活质量问卷(SF-6)及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共有77例完成24周随访,59例完成36周随访,49例完成48周的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2周HAMD-17评分明显下降,SF-6及GAF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这种改变在随访的24、36和48周末仍持续存在。结论: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轻症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 朱益苑成梅王宇卢卫红陈涵叶尘宇陈华薛莉莉宋蕊方贻儒
- 关键词:社会功能生活质量
- 短程强化门诊干预项目对双相障碍患者功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短程强化门诊心理干预项目(intensive outpatient program,IOP)对新近缓解(近4个月有1次急性发作,目前处于缓解期)的双相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双相障碍患者按本人意愿分为干预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合并IOP)和对照组19例(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为期4周共10次IOP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使用席汉残疾量表(SDS)和大体功能量表(GAF)分别在基线、治疗结束和3个月末随访评估患者功能水平,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SDS和GAF评分在基线、治疗结束和3个月末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1.57,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显示,仅SDS家庭生活、效率低下天数和GAF时间主效应显著[F(2,44)=5.93,P=0.005;F(2,46)=5.05,P=0.01;F(2,48)=91.48,P<0.001],其余均不显著。结论:短程IOP对新近缓解双相障碍患者的功能改善不显著,有待延长随访期进一步评估其长期影响。
- 吴丹萍苑成梅孙霞王勇卢卫红薛莉莉黄佳吴志国叶尘宇王宇宋蕊方贻儒
- 关键词:双相障碍
- 团体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中的新进展被引量:11
- 2015年
- 抑郁症患病人数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损失。团体心理治疗作为一种相对短时高效的方法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传统的团体心理治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与短程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及目前新兴的几种团体心理治疗(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治疗和人际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疗效因子。
- 王宇苑成梅
- 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