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0608)

作品数:10 被引量:198H指数:7
相关作者:秦叔逵李进陈振东程颖郭其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解放军第81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洛铂
  • 8篇细胞
  • 5篇紫杉
  • 5篇卡铂
  • 5篇肺癌
  • 4篇紫杉醇
  • 4篇晚期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铂类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实验
  • 3篇转移性非小细...
  • 3篇卡铂联合
  • 2篇亚组
  • 2篇药物
  • 2篇一线治疗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解放军第81...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吉林省肿瘤医...
  • 3篇福建省肿瘤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医学部
  • 3篇北京大学国际...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海南长安国际...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秦叔逵
  • 5篇李进
  • 4篇程颖
  • 4篇陈振东
  • 3篇梁军
  • 3篇于浩
  • 3篇黄诚
  • 3篇孙旭
  • 3篇郭其森
  • 2篇刘巍
  • 2篇黄勇
  • 2篇楼丽广
  • 2篇李进
  • 2篇伍钢
  • 2篇程颖
  • 2篇于浩
  • 1篇华海清
  • 1篇徐海军
  • 1篇田莹
  • 1篇钱建新

传媒

  • 10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铂类为主联合化疗抗人肺癌细胞株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洛铂(LBP)、顺铂(DDP)和卡铂(Cab)单药或联合紫杉醇(PTX)、多西他赛(DOC)和长春瑞滨(NVB)抗人肺癌细胞株的作用和活性。方法选用4种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NCI-H460、Calu-3、NCI-H23和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株NCI-H526,用不同浓度的LBP、DDP和Cab单独或与PTX、DOC和NVB联合处理上述肺癌细胞株72h,应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评价细胞增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LBP、DDP和Cab单药均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株生长,其中LBP对4种NSCLC细胞株的IC50为1.7~2.4μmol/L,DDP为1.8~5.2μmol/L,Cab为22.8~100.8μmol/L;LBP、DDP和Cab对SCLC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0.3μmol/L、0.6μmol/L和9.8μmol/L。LBP分别与PTX、DOC和NVB联合抗NSCLC细胞株有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与PTX合用的协同作用最强。DDP或Cab分别与PTX、DOC和NVB联合的抑制作用与细胞株的类型有关。结论在上述3种铂类药物中,LBP具有明确的抗NSCLC细胞作用,与DDP相似,而强于Cab,其抗癌活性与细胞株的类型无关。LBP分别联合PTX、DOC和NVB均有协同作用,其中与PTX的联合作用最强。
黄勇秦叔逵隋东虎李进楼丽广
关键词:洛铂卡铂肺癌细胞株
不同铂类联合紫杉类或长春瑞滨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洛铂(LBP)、顺铂(DDP)和卡铂(Cab)单用或联合紫杉醇(PTX)、多西他赛(DOC)和长春瑞滨(NVB)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选用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接种于裸小鼠皮下成瘤。单药抑瘤实验中设LBP(3.75、7.5、15 mg/kg)3组及Cab(60mg/kg)、DDP(5mg/kg)各1组;联合抑瘤实验设LBP(7.5mg/kg)、DPP(2.5mg/kg)分别与DOC(5mg/kg)、PTX(12mg/kg)、NVB(5mg/kg)联合共6组以及各自单药5组,每组均随机分配6只成瘤小鼠,经静脉d0、d7给药(PTX d0、d2、d4给药除外)。各设1组对照组,每组12只。每周2~3次记录瘤体体积和裸鼠体重,并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T/C)。结果 (1)单药抑瘤实验中,LBP抑瘤效果与剂量相关,中、高剂量组的T/C分别为51.1%和36.3%,低于Cab组(51.6%),但LBP高剂量组有1只小鼠出现药物相关性死亡。对裸鼠体重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DDP组>LBP高剂量组>LBP中剂量组>Cab组>LBP低剂量组。(2)联合抑瘤实验中,LBP+PTX组的T/C最低,为24.4%,明显优于DDP+PTX组(P<0.05);LBP+DOC组和DDP+DOC组亦对小鼠体重有明显影响。结论 LBP单药对NCI-H46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介于DDP与Cab之间;而LBP联合PTX的抑瘤作用最强,明显优于DDP联合PTX及其他两药联合。
秦叔逵黄勇隋东虎李进楼丽广
关键词:洛铂裸小鼠NCI-H460细胞
洛铂联合紫杉醇与卡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的老年亚组报告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进一步比较洛铂联合紫杉醇(TL)方案与卡铂联合紫杉醇(TC)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HNCA001)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数据,了解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专门分析该研究中纳入的60岁以上NSCLC患者数据,包括TL组(紫杉醇175 mg/m^2静滴,d1;洛铂30 mg/m^2静滴,d2)和TC组(紫杉醇175 mg/m^2静滴,d1;卡铂AUC=5静滴,d2)。两方案均以21天为1个周期,最多治疗6个周期。根据RECIST 1.1版标准和NCI CTC 3.0版标准分别评估客观疗效和不良事件(AE)。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全国13家中心,入组60岁以上患者共123例,其中TL组59例和TC组64例。有效性指标中,TL组和TC组的中位PFS均为5.50个月,但是两组75%PFS分别为11.93个月和7.60个月;大概7个月后两组的PFS曲线开始明显分开。两组PFS的HR=0.604(95%CI:0.380~0.958,P=0.0304)。TL组和TC组的ORR、DCR和中位OS分别为32.73%和43.75%(P=0.2593),85.45%和81.25%(P=0.6270),14.43个月和13.87个月(P=0.7770)。安全性方面,TL和TC组AE的总发生率分别为91.38%和100.00%(P=0.0221),3、4级AE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3.79%和84.38%(P=0.0122),56.90%和82.81%(P=0.0026)。生活质量方面,TL组EQ-VAS评分第2、3、4、6个周期指标均优于TC组(P<0.05)。结论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与TC方案相比,TL方案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更好。因此,含洛铂的TL方案可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
秦叔逵程颖程颖李进李进李进刘巍黄诚陈振东欧阳学农刘巍刘文超黄诚梁军于浩孙旭伍钢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洛铂卡铂紫杉醇
洛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剂量探索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洛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案中洛铂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固定紫杉醇剂量为175 mg/m^2,进行洛铂剂量递增。洛铂初始剂量为20 mg/m^2,组间递增剂量为10 mg/m^2,每个剂量组至少3位受试者。如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DLT)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得到MTD,定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5例患者,其中20 mg/m^2组3例、30 mg/m^2组6例和40 mg/m^2组6例,40 mg/m^2组出现2例DLT,因此MTD确定为30mg/m^2。14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疾病控制率为71.4%(10/14)。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洛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一线晚期NSCLC方案中洛铂的推荐剂量为30 mg/m^2,该方案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
秦叔逵程颖陈振东石建华孙旭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洛铂紫杉醇耐受性
洛铂对鼻咽癌抗肿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洛铂对鼻咽癌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洛铂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体外将不同浓度洛铂分别作用于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HONE1和SUNE1,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碘化丙啶(PI)染色分析细胞中DNA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体外洛铂作用3种鼻咽癌细胞株48h具有明显的细胞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洛铂作用鼻咽癌细胞株CNE2、HONE1、SUNE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5±0.49)μmol/L、(4.32±1.17)μmol/L和(2.51±0.15)μmol/L。洛铂作用3种鼻咽癌细胞株48h后,在较低浓度(0.125倍IC50)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同时伴随G2期相关蛋白CyclinB1和phospho-cdc2(Tyr15)表达增高;而在较高浓度(0.5倍IC50)时则诱导细胞呈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洛铂对鼻咽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表现为双重作用,即在较低浓度时阻滞细胞于G2期和在较高浓度时诱导细胞凋亡,这为洛铂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能性。
田莹陈兴贵黄莹黄河赵媛媛林桐榆
关键词:鼻咽癌洛铂化学治疗细胞周期
洛铂联合5-FU/CF治疗晚期胃、结直肠癌的剂量爬坡试验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国人对不同剂量洛铂联合5-FU/CF治疗晚期胃、结直肠癌的耐受性、毒性反应以及与剂量的关系,探讨洛铂在联合化疗中的人体安全耐受剂量。方法选取洛铂从低剂量逐渐至高剂量,5-FU和CF剂量不变,每剂量组至少3例受试者。初始剂量为洛铂25mg/m2d1,5-FU400mg/m2d1~d5,CF200mg/m2d1~d5,21d为1周期;如无明显毒性反应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最大耐受量(MTD)或50mg/m2。结果 18例晚期胃、结直肠癌患者进入试验,分别进行了6个剂量组的研究,最高剂量组为50mg/m2,未观察到MTD。主要毒性反应为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其次为恶心、呕吐和腹泻,所有患者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洛铂联合5-FU/CF毒性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推荐使用洛铂45mg/m2联合5-FU400mg/m2和CF200mg/m2用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王湛于观贞焦晓栋钱建新李睿王杰军
关键词:洛铂化学治疗结直肠癌耐受性
不同铂类药物对人肝癌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目的:顺铂(PDD)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化疗药物之一,但是毒性显著,应用明显受限;如今多种新型铂类药物已经陆续上市,因此,本研究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铂类药物在体外实验中对于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和Bel-7402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选择恰当的铂类药物治疗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加入不同铂类药物后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给药前、后肝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绘制肝癌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给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给予铂类药物后肝癌细胞生长减慢,胞浆内颗粒增多;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PDD和奥沙利铂(OXA)强于洛铂(LBP)、奈达铂(NDP)和卡铂(CBP)。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铂类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趋于一致。结论:在体外研究中,铂类药物对于肝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PDD仍为基本用药,而OXA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推荐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
钱军秦叔逵杨爱珍徐海军华海清刘沈林
关键词:肝癌细胞株洛铂奈达铂卡铂体外实验
洛铂联合紫杉醇与卡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的肺鳞癌亚组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进一步比较洛铂联合紫杉醇(TL)方案与卡铂联合紫杉醇(TC)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HNCA001)中肺鳞癌亚组患者的数据,了解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专门分析该研究中纳入的初治IIIB/IV期肺鳞癌患者的数据,包括TL组(紫杉醇175 mg/m^2静滴,d1;洛铂30 mg/m^2静滴,d2)和TC组(紫杉醇175 mg/m^2静滴,d1;卡铂AUC=5静滴,d2),两方案均以21天为1个周期,最多治疗6个周期。根据RECIST 1.1版标准和NCI CTC 3.0版标准,分别评估客观疗效和不良事件(AE)。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结果13家研究中心共入组122例肺鳞癌患者,其中TL组58例,TC组64例。有效性指标中,TL组和TC组肺鳞癌患者的中位PFS、中位OS、ORR和DCR分别为5.13个月和4.73个月(P=0.0669),14.53个月和12.17个月(P=0.6735),37.04%和34.92%(P=0.8484),81.48%和76.19%(P=0.5079)。安全性方面,TL组和TC组AE总体发生率和3、4级AE发生率分别为92.86%和100.00%(P=0.0447),60.71%和78.13%(P=0.0467)。生活质量方面,TL组EQ-VAS指标在化疗第4、5、6周期,肺癌问卷13总分在化疗第6周期和LCSS平均症状负担指数在化疗第2、4周期优于TC组(P<0.05)。结论TL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与TC方案的疗效基本相当,但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可能较优。因此,含洛铂的TL方案可以作为国人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的替代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秦叔逵程颖程颖李进李进李进刘巍黄诚陈振东欧阳学农刘巍刘文超黄诚梁军于浩孙旭伍钢
关键词:肺鳞癌洛铂卡铂紫杉醇
第3代铂类药物洛铂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8
2009年
洛铂是第3代新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已获国家S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于洛铂的认识和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新的重要文献作一综述。
杨柳青秦叔逵
关键词:洛铂
洛铂联合紫杉醇与卡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TL方案(洛铂联合紫杉醇)与TC方案(卡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全国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纳入初治的ⅢB/Ⅳ期NSCLC受试者,随机分为TL组和TC组。TL组:紫杉醇(PTX)175 mg/m^2,静脉滴注,d_1;洛铂(LBP)30 mg/m^2,静脉滴注,d_2。TC组:PTX,同前;卡铂(CBP):AUC=5,静脉滴注,d_2;均为21天为1周期,最多治疗6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13家研究中心共入组359例受试者,其中TL组181例,TC组178例。TL组和T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37个月vs.5.17个月(HR=0.874,95%CI:0.678~1.126;P=0.2962),中位OS分别为12.90个月vs.12.17个月(HR=0.967,95%CI:0.774~1.208;P=0.7666);两组的ORR分别为35.47%vs.38.64%(P=0.5795),DCR分别为80.23%vs.80.11%(P=1.0000)。安全性方面,TL和TC组的不良事件(AE)总的发生率分别为95.51%vs.99.44%(P=0.0463),3/4级AE发生率分别为66.29%vs.80.90%(P=0.0018)。生活质量方面,TL组的部分指标优于TC组。结论 TL方案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与标准的TC方案疗效相近,但是TL方案在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TC方案。因此,含LBP的TL方案可以作为国人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新选择,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秦叔逵程颖李进石建华陈振东刘巍黄诚张贺龙欧阳学农伍钢刘文超郭其森梁军于浩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洛铂卡铂紫杉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