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FZ0043)
-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立岷宋跃明屠重棋杨曦李涛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支撑体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1月行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15例;年龄42~72岁,平均54.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节段:单节段35例,其中C3、47例,C4、518例,C5、610例;双节段13例,其中C3~57例,C4~66例。椎间盘突出症2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椎体后缘骨赘致压8例。行单节段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35例,单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13例。手术前后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高度并计算支撑体下沉距离,测量融合节段前凸角;行CT三维重建,采用Brantigan等的5级评定标准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法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4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54个月,平均46个月。均未出现支撑体破裂、移位或脱出等情况。末次随访时按Brantigan等的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获E级36例,D级10例,C级2例,植骨融合率为96%。术后即刻、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及前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支撑体下沉距离为(1.3±1.0)mm。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及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末次随访时优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A/PA66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显著促进植骨融合,便于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应用该支撑体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满意。
- 杨曦宋跃明刘立岷李涛龚全屠重棋
- 关键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脊髓型颈椎病
- 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n-HA/PA66支撑体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6.8岁。损伤节段:C35例,C414例,C,12例,C67例,C74例。伤后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1例,C级13例,D级9例,E级5例。28例行前路伤椎次全切减压,14例行椎问盘切除减压。根据FrankeⅠ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依据疼痛视觉评分(VAS)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融合节段高度以及前凸角度;通过三维CT评估支撑体位置、外形以及植骨块融合情况。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3-5.2年,平均4.1年。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E级18例,较术前明显改善(Z=-4.845,P〈0.001)。术后3d及朱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6±1.8和1.3±1.0,均较术前改善(P〈0.05)。无支撑体脱出、塌陷、破裂等情况出现。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2.4%)支撑体轻微移位(〈2mm),总体植骨融合率为97.6%(40/41)。患者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及前凸角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01),但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撑体下沉距离平均为(1.5±1.1)mm,下沉率(下沉距离〉3m)为4.8%。结论:n-HA/PA66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方便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颈椎前路支撑植骨材料。
- 杨曦宋跃明刘立岷吕超亮孔清泉屠重棋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脊柱融合术
- 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分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1
- 2015年
- 临床会出现少数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单纯用传统的突出髓核直接机械压迫刺激神经根的理论不能解释这种反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髓核的突出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出现受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脊神经根的间接性机械压迫与神经根牵张效应为主要因素,而反常症状体征的产生往往与突出的髓核自身位置的迁移、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以及髓核与硬膜囊或神经根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此外,突出的髓核组织所继发的局部微循环、炎症改变,相应节段的骨质增生退变和腰椎应力姿势改变诱发此类反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多样性的症状体征。同时,一些患者还存在神经或椎体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并可能出现影像学检查上的误诊或漏诊。突出髓核对硬膜囊以及周围神经根之间的确切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继发的局部病理生理、生物力学改变,病变责任节段的确定以及如何克服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 胡星新刘立岷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
- 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被引量:6
- 2014年
- 【摘要】目的观察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5岁。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三维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使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节段后凸角,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平均50(42~64)个月,至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7.8%。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伤椎上下椎间高度分别为94.3mm、108.0mm、106.9mm、106.2mm;平均后凸角分别为18.2°、5.7°、6.0°、6.3°。患者术后1周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至末次随访时支撑体下沉平均为1.7mm。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3例、B级6例、C级16例、D级19例、E级2例;至末次随访: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4例、E级26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n—HA/PA66支撑植骨内固定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方便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植骨材料。使用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林书杨曦宋跃明刘立岷曾建成孔清泉李涛刘浩龚全屠重棋裴福兴
- 关键词:假体植入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