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35081)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杨晟周丽萍姜涌明张爱晖周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酰化
  • 2篇酰化酶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类
  • 1篇青霉
  • 1篇青霉素
  • 1篇青霉素G
  • 1篇青霉素G酰化...
  • 1篇株产
  • 1篇酰胺类
  • 1篇酰化酶基因
  • 1篇酶基因
  • 1篇菌株
  • 1篇抗生素
  • 1篇克隆
  • 1篇类抗生素
  • 1篇基因
  • 1篇杆菌
  • 1篇Β-内酰胺类...
  • 1篇大肠杆菌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篇姜卫红
  • 1篇黄曦
  • 1篇袁中一
  • 1篇周政
  • 1篇张爱晖
  • 1篇朱颂成
  • 1篇姜涌明
  • 1篇周丽萍
  • 1篇杨晟
  • 1篇赵国屏

传媒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青霉素G酰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4
2002年
利用PCR和分子克隆技术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ATCC29944)的基因组DNA中获得一个青霉素G酰化酶(penicillin G acylase,PGA)基因并将其装入表达质粒pET24a。携带有重组质粒pETPGA的Escherichia coli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PGA实现了PGA的高效表达。对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基因工程菌在24℃、添加5g/L甘油条件下以1.0mmol/L IPTG诱导1.5h酶活力即达到993.4U/L,比野生菌酶活力(15U/L)提高了66倍。
周政张爱晖周丽萍杨晟姜涌明袁中一
关键词:青霉素G酰化酶基因大肠杆菌克隆
一株产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酰化酶菌株的筛选
2003年
为了从大量的候选菌株中快速筛选头孢菌素酰化酶产生菌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头孢菌素酰化酶的底物类似物。这些酰胺类的底物类似物由二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与头孢菌素相同或相似的侧链 ,另外一部分为发色基团或便于检测的基团。它们被酰化酶水解酰胺键以后可以方便快速的检测 ,因此用于对大量菌株进行快速筛选。采用这些化合物筛选到 6株酰化酶阳性菌株。其中菌株ZH0 65 0能够同时水解GL 7ACA和多个底物类似物。进一步研究表明 ,该菌至少产生 3种酰化酶 ,AD NABA酰化酶 ,青霉素G酰化酶和头孢菌素C酰化酶。我们初步纯化了AD NABA酰化酶和青霉素G酰化酶 ,并对头孢菌素C酰化酶的活力进行了鉴定。这是首次报道的可以产生青霉素G酰化酶和头孢菌素酰化酶等多种酰化酶的菌株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朱颂成黄曦赵国屏姜卫红
关键词:菌株青霉素G酰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