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60)

作品数:13 被引量:116H指数:5
相关作者:柳炳康黄慎江宋满荣周安陈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预压装配式
  • 13篇装配式
  • 11篇预压装配式框...
  • 11篇装配式框架
  • 11篇混凝土框架
  • 10篇应力
  • 10篇预应力
  • 10篇预应力混凝土
  • 8篇预压装配式预...
  • 8篇预应力混凝土...
  • 8篇装配式预应力
  • 8篇装配式预应力...
  • 7篇抗震
  • 6篇动力试验
  • 6篇拟动力
  • 6篇拟动力试验
  • 6篇抗震性
  • 6篇抗震性能
  • 4篇低周
  • 4篇低周反复

机构

  • 14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11篇柳炳康
  • 10篇黄慎江
  • 8篇宋满荣
  • 4篇周安
  • 3篇陈丽华
  • 2篇王洪林
  • 2篇昂正文
  • 2篇蒋亚琼
  • 1篇王焕
  • 1篇杨晓波
  • 1篇吴阳
  • 1篇王冬花
  • 1篇屈克达
  • 1篇王薇
  • 1篇凌琦
  • 1篇陈玲玲
  • 1篇张克勤

传媒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一榀2层两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拟动力试验,采用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l Centro地震波激励加载,了解了预压装配式框架的动力性能和变形能力。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有着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加载至框架屈服,卸载后变形基本恢复。采用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考虑节点半刚性对模型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求出其位移反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王薇柳炳康王冬花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拟动力试验层间位移角弹塑性动力分析
3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静力弹塑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预压装配式框架的地震反应特征,在1榀单跨3层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基础上,文章采用SAP2000程序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了解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和框架的破坏机制。试验研究表明: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框架梁端负弯矩叠加区首先出现塑性铰,加载后期梁端塑性铰发生充分转动;框架层间极限位移角为1/42~1/67时,承载能力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理论分析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仍能保持弹性状态;罕遇地震下框架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1层,为1/43,与试验值较为接近,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1/50。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宋满荣黄慎江昂正文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低周反复荷载静力弹塑性分析抗震性能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本文通过对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地震反应、刚度退化、滞回性能、耗能能力、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表明: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加载至层间位移角为1/107,试件刚度出现退化,结构呈现塑性性质;拟静力试验表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符合"强柱弱梁"的要求。框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为丰满,框架破坏时极限位移角可达1/29,实测位移延性系数在4.0左右,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和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
柳炳康黄慎江宋满荣王洪林陈丽华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拟动力试验低周反复加载位移延性抗震性能
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半刚性研究
结合一榀单层两跨预压装配式PC框架试验,考虑梁柱拼接节点处预应力筋的作用,推导并计算了预应力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初步确定了预压装配式节点的半刚性特性;进一步计算了荷载作用下按刚接和半刚接计算的梁端弯矩值并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
戴濛濛黄慎江高鹏
关键词:装配式梁柱节点半刚性初始转动刚度
文献传递
半刚性预压装配式PC框架弯矩调幅系数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结合一榀单层2跨预压装配式PC框架实验,考虑节点半刚性的影响,分析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延性系数的影响因素,导出预压装配式PC框架梁端截面屈服曲率表达式和极限曲率表达式,计算了梁端截面延性系数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导出了预压装配式PC框架梁端满足承载力要求和使用要求的截面延性系数和弯矩调幅限值,考虑节点半刚性的影响和裂缝宽度限值的要求,给出了弯矩调幅限值建议公式以及弯矩调幅系数限值,为预压装配式框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黄慎江屈克达张克勤柳炳康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半刚性节点弯矩调幅
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整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承载能力、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变形恢复能力、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加载过程中,框架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预压装配式框架属"强柱弱梁"型结构。框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为丰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实测的框架各层位移延性系数在3.67~4.44之间,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
王洪林柳炳康黄慎江吴阳陈丽华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低周反复荷载耗能能力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延性特征及耗能能力被引量:4
2010年
文章通过一榀一跨三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的受力性能、滞回曲线、延性特征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表明,框架梁端组合截面发生弯曲破坏时,梁截面中和轴位置稳定,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梁端截面仅依靠预应力筋承受弯矩,截面延性系数在3.64~5.62之间,具有较好的转动能力和延性;在跨中竖向荷载持续作用下,梁端负弯矩产生的曲率恢复滞后,残余变形产生积累效应。
昂正文柳炳康宋满荣周安陈丽华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低周反复荷载耗能能力截面延性
二层二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文章通过一榀二层二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得到了节点核心区位移-剪切角滞回曲线,了解了框架节点应力分布和剪切变形,探讨了节点剪力传递机理,分析了节点核心区的抗裂性能,推导出预压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裂验算公式。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框架节点核心区处于双向受压状态,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和抗震能力。
杨晓波柳炳康黄慎江宋满荣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节点核心区剪切角抗裂性能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一榀二跨二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了预压装配式框架的破坏机制、变形性能、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对模型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有着很强的变形恢复能力,框架节点处于双向受压状态,节点刚度和核心区抗裂性得到增强,提高了框架整体抗侧刚度。在竖向和水平力的作用下,梁端在叠加的负弯矩作用下率先出现塑性铰,可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柳炳康黄慎江宋满荣周安蒋亚琼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拟动力试验刚度退化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弯矩调幅系数的研究
2014年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装配式结构,开辟了预应力结构工业化生产的新途径。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研究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及其梁端的弯矩调幅能力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基于一榀单层双跨框架结构,从塑性铰转动能力和裂缝宽度两个方面分析弯矩调幅系数的取值,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吻合较好。
黄慎江陈玲玲
关键词:预压装配式框架塑性铰弯矩调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