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7083)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陈灏李静潘纲张美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TIO
  • 1篇亚稳态
  • 1篇金红石
  • 1篇AS(V)
  • 1篇AS
  • 1篇TIO2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2篇张美一
  • 2篇潘纲
  • 2篇李静
  • 2篇陈灏

传媒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吸附模式对As(Ⅴ)在TiO_2颗粒上亚稳态吸附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比As(Ⅴ)在TiO2颗粒上的柱(column)吸附和静态(batch)吸附行为,研究了柱吸附和静态吸附两种反应模式对该体系亚稳态吸附的影响.在相同热力学条件下,将总量一定的As(Ⅴ)溶液分别加入柱吸附和静态吸附体系中.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模式的改变,静态吸附体系比柱吸附体系更快达到吸附平衡,静态吸附体系平衡吸附量(0.42mg·g-1)明显高于柱吸附体系平衡吸附量(0.25mg·g-1),且静态吸附体系的吸附不可逆性弱于柱吸附体系的吸附不可逆性.说明溶质吸附模式(动力学条件)的改变使得相同热力学条件下的吸附反应达到了不同的平衡状态.柱吸附和静态吸附实验中,As(Ⅴ)在TiO2颗粒上的液膜扩散系数、总传质系数及吸附平衡后形成的微观吸附状态均不同,共同导致了两种反应宏观吸附行为上的差异.
李静张美一潘纲陈灏
As(V)在金红石TiO_2颗粒表面吸附特性及机理
2014年
通过静态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实验,研究了温度、共存离子以及溶质的初始浓度对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的影响,探讨了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在As(V)初始浓度为10 mg/L,pH为7的条件下,25℃时的吸附量0.41 mg/g高于30℃时的吸附量0.31 mg/g,As(V)在金红石TiO2上的吸附为放热过程。CaCl2和MgCl2的添加对As(V)在金红石TiO2表面吸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T=25℃,Ca2+或Mg2+浓度为10 mmol/L时,As(V)吸附量分别为0.64和0.56 mg/g,Ca2+比Mg2+对As(V)吸附促进作用强。As(V)在金红石TiO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ndlich方程,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的动力学过程。
李静张美一潘纲陈灏
关键词:AS(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