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JMTZ200705)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圣怡康念辉戴一帆郑子文吴宇列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碳化硅
  • 2篇面粗糙度
  • 2篇光学
  • 2篇反射镜
  • 2篇表面粗糙度
  • 2篇超光滑
  • 2篇粗糙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碳化硅反射镜
  • 1篇抛光
  • 1篇平面反射镜
  • 1篇光学材料
  • 1篇光学加工
  • 1篇X射线衍射法
  • 1篇残余应力
  • 1篇亚表面

机构

  • 4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4篇康念辉
  • 4篇李圣怡
  • 3篇郑子文
  • 3篇戴一帆
  • 1篇吴宇列

传媒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碳化硅反射镜坯体光学加工的残余应力测量与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测量并分析了碳化硅反射镜坯体光学加工的残余应力。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磨削成形、研磨以及抛光过程引入的表面残余应力的性质和大小;采用逐层抛光法测定了在用120#粒度金刚石砂轮磨削时引入的残余应力层厚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用120#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时沿磨削方向和垂直于磨削方向分别引入了残余拉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其大小分别为40MPa和70MPa,应力层深度约为60μm,大于裂纹层深度;在用W7金刚石微粉研磨时引入了残余压应力,在其作用范围内残余应力平均值为60~80MPa;在抛光时理论上会引入残余压应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碳化硅反射镜坯体的光学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研磨消除磨削引入的裂纹层和残余应力层。
康念辉李圣怡戴一帆吴宇列
关键词:光学加工碳化硅反射镜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法
典型碳化硅光学材料的超光滑抛光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三种典型的碳化硅光学材料CVDSiC、HPSiC以及RBSiC的材料去除机理与可抛光性,并对其进行了超光滑抛光试验。在分析各种材料制备方法与材料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理的抛光工艺参数,均获得了表面粗糙度优于Rq=2nm(采样面积为0.71mm×0.53mm)的超光滑表面。试验结果表明:研磨过程中,三种碳化硅光学材料均以脆性断裂的方式去除材料,加工表面存在着裂纹以及材料脱落留下的缺陷;抛光过程中,CVDSiC主要以塑性划痕的方式去除材料,决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为表面微观划痕的深度;HPSiC同时以塑性划痕与晶粒脱落的形式去除材料,决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为碳化硅颗粒大小以及颗粒之间微孔的尺寸;RBSiC为多组分材料,决定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为RBSiC三种组分之间的去除率差异导致的高差。
康念辉李圣怡郑子文戴一帆
关键词:碳化硅抛光表面粗糙度
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超光滑抛光机理与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
2009年
为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CVD SiC)的超光滑抛光,采用纳米划痕试验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根据单颗磨粒受力对其抛光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材料特性、工艺参数以及抛光液pH值三个方面对其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的稳定抛光过程是磨粒对碳化硅表面的塑性域划痕过程;CVD SiC的晶粒不均匀与表面高点会降低最终所能达到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磨粒粒度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随抛光模硬度的增加而增长;抛光压强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与抛光模的变形行为相关,当抛光模处于弹性或弹塑性变形阶段时,表面粗糙度随抛光压强的增加呈小幅增长,而当抛光模包含塑性变形之后,表面粗糙度基本与抛光压强无关;此外,抛光速度和抛光液pH值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研究结论为CVD SiC超光滑抛光的工艺参数优化选择提供了定量的试验依据。
康念辉李圣怡郑子文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
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平面反射镜的高精度超光滑加工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平面反射镜的材料特性与技术要求,制定了"传统研抛+离子束抛光"的工艺方法,并在一块口径为100mm的试件上进行了验证。首先基于加工效率和亚表面损伤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并采用磁流变抛光斑点法测量各道工序的亚表面损伤,并以此为依据规划下一道工序的材料去除量;然后分析抛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抛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表面粗糙度均方根方差值为0.584nm的超光滑表面,并控制工件的面形误差;最后采用离子束抛光进行精度提升,使工件的低频和中频误差均大幅下降,最终工件的面形精度均方根方差值达到0.007λ(λ=632.8nm),表面粗糙度均方根方差值为0.659nm。
康念辉李圣怡郑子文戴一帆
关键词:超光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