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39)

作品数:4 被引量:105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威曹有挥梁双波曹卫东吕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区域服务业
  • 1篇路网
  • 1篇路网密度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分析
  • 1篇服务业
  • 1篇港口
  • 1篇港口功能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4篇曹有挥
  • 4篇吴威
  • 3篇梁双波
  • 1篇陈雯
  • 1篇曹卫东
  • 1篇吕韬

传媒

  • 3篇地理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港口后勤区域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综合效应评价——以上海外高桥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港口后勤区域是港口功能的重要拓展空间。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功能联系的角度将上海外高桥港区与临近的外高桥保税区作为完整的地域系统,通过计算港口后勤区域与城市的均值关联度,对1995年以来的外高桥港口后勤区域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综合效应总体上比较显著,但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其中1995~1998、2000~2001和2003~2005年外高桥港口后勤区域与城市关联发展的均值关联度均表现出下降态势。港口后勤区域建设规模和营运规模的扩大、服务联系的强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是导致上述动态特征的主要因素。未来从全市的角度看,随着外高桥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战略合作的展开,港口后勤区域效应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梁双波曹有挥吴威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
港口后勤区域形成演化机理——以上海港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立足当前国内港口后勤区域的发展现实,着重从格局与过程耦合的角度,把各种类港口后勤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形成演化机理进行理论探讨,揭示出全球供应链发展与港口功能演化、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合作推动、港口自身规模经济与边缘挑战、区域交通网络布局与资源禀赋以及城市发展需求与发展政策导向是推动港口后勤区域演化的重要驱动力,并归纳演绎了初步发育、非均衡拓展、非均衡快速扩张和高度分化四个阶段港口后勤区域演化模式。实证分析表明,上海港港口后勤区域正处于由非均衡快速扩张向高度分化阶段演化的过渡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其演化将将进入高度分化阶段。
梁双波曹有挥吴威
关键词:港口功能
长三角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被引量:81
2011年
通过公路网络密度、综合交通可达性以及关键节点联系便捷性三要素的综合集成,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公路路网密度居于全国前列,北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综合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单元相对集中于沪宁—沪杭—杭甬沿线地区,由此区域向南、向北可达性逐渐降低;各地域单元与关键节点的联系均较为便捷,上海及其临近地区便捷性最高,由此向外围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长三角地区交通优势度优于区域平均水平的地域单元占据优势;空间上南北分异明显,北部地区总体优于南部,上海及其毗邻地区优势度最高,沪宁沿线、沿江地区以及沪杭沿线较好,而南北部边缘地区相对较差。最后从区域发展角度提出了不同地域单元发挥交通优势和规避交通劣势的对策建议。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梁双波
关键词:路网密度
区域服务业时空演化的动力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区域服务业时空演化动力机制研究是对服务业演化规律的一种探索,也是服务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服务业演化动力机制研究多从某个或几个因素阐释其对服务业演化的影响。本文以服务产品和空间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出贯穿市场供需、空间集散和政府调控等基本因素的区域服务业时空演化动力机制理论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时空演化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时空演化是供需机制、空间集散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供需机制发挥着主导作用;空间集散机制也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表现较为明显;政府调控机制也反映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部分类型服务业的发展。
吕韬曹有挥陈雯吴威
关键词:区域服务业动力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