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310200072)

作品数:5 被引量:123H指数:5
相关作者:常海亮汪雄武毛晓冬刘云华王晓地更多>>
相关机构: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矿床
  • 2篇地质
  • 2篇银矿
  • 2篇银矿床
  • 2篇流体
  • 2篇流体包裹
  • 2篇流体包裹体
  • 2篇花岗岩
  • 2篇包裹体
  • 2篇成矿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熔融包裹体
  • 1篇铜坑
  • 1篇骑田岭花岗岩
  • 1篇侵位
  • 1篇侵位深度
  • 1篇热液
  • 1篇热液交代
  • 1篇钨矿

机构

  • 5篇宜昌地质矿产...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华锡集团

作者

  • 2篇刘云华
  • 2篇毛晓冬
  • 2篇汪雄武
  • 2篇常海亮
  • 1篇刘家齐
  • 1篇刘国庆
  • 1篇蔡明海
  • 1篇付建明
  • 1篇韦可利
  • 1篇王晓地
  • 1篇李桃叶
  • 1篇黄惠兰
  • 1篇梁婷
  • 1篇黄惠明

传媒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压力及有关花岗岩的侵位深度被引量:22
2006年
文章阐述了西华山黑钨矿一石英脉与普通热液石英脉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前人所获压力值较低(30~70MPa)的主要原因;利用黑钨矿-石英脉绿柱石中两相气液包裹体和不混溶硅酸盐熔融包裹体的有关资料及相关相图,求得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压力为200MPa。根据西华山脉钨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以及岩石学、矿物学、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证据论证了这一压力的合理性。
黄惠兰常海亮付建明汪雄武李桃叶
关键词:地质学脉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熔融包裹体花岗岩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与锡成矿的关系被引量:48
2004年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早期深源浅成的高钾钙碱性复式花岗岩岩体。最晚的细粒花岗岩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15 1± 5 )Ma,低温蚀变和矿化的时代约为 13 6Ma。锡矿化分布于外接触带矽卡岩和岩体内部隐爆角砾岩充填的断裂中 ,细粒花岗岩岩浆作用与蚀变和矿化作用在空间上紧密伴生 ,成因上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具有花岗岩岩浆作用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直接证据——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结构构造变化大 ,出现许多不平衡的结构构造 ,如斑状结构、蠕虫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文象结构、花斑结构、细晶结构、环带结构、伟晶岩壳和晶洞构造 ;2石英中含有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 ,并与 CO2 流体包裹体和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共存 ;3蚀变广泛 ,特别是存在高温自交代蚀变钠长石化和条纹长石的微斜长石化。这种高温蚀变的花岗岩具有四重效应 ,表现出惰性元素的活动性 ,w( K) /w ( Rb)、w ( Sr) /w( Eu)、w( Y) /w( Ho)和 w( Zr) /w( Hf)等值大大偏离球粒陨石中的值。这些特征反映了富挥发分的晚期花岗岩岩浆由于高位减压“过冷”及淬火从而导致挥发分出溶、顶盖沿构造薄弱带隐爆垮塌以及出溶流体与正在结晶的花岗岩间的流—岩相互作用。岩体冷却及其高热产率驱动长期的热液循环 ,形成广泛的?
汪雄武王晓地刘家齐常海亮
关键词:锡矿化流体包裹体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硅质岩石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通过对长坑金银矿床中硅质岩石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 ,岩石主要由次生石英 (5 0 %~ 90 % )和黄铁矿组成 ,含少量重晶石、雄黄、雌黄、伊利石、迪开石等 ;岩石具热液交代和交代残余结构 ,发育典型构造岩的角砾、碎裂、碎斑、微裂隙及孔洞构造 ,无沉积岩结构构造 ;硅质岩石 (矿石 )由成矿过程中蚀变硅化作用形成 ,是标准的似碧玉岩。蚀变硅化在金矿化阶段可分为 3期 ,银矿化阶段为 1期 ;似碧玉岩ΣREE低 ,尤其是含银似碧玉岩 ,含金似碧玉岩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 ,含银似碧玉岩中稀土元素富集 ;似碧玉岩与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 4 0个北美页岩组合样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的显著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该矿床内硅质岩石非海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的热水沉积成因或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硅质岩 ,而是低温热液交代硅化形成的似碧玉岩。
毛晓冬刘云华
关键词:金银矿床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铜坑-长坡92号矿体Rb-S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1
2006年
铜坑-长坡锡石硫化物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一个规模最大、特征最为典型的超大型锡矿床,矿体呈脉状、层状两种形式产出,其中的92号层状矿体是该矿床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矿体。本文应用Rb-S等时线法获得92号矿体成矿年龄为93.4±7.9 Ma(1σ),这一年龄值不仅与矿田中部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的SHR IMP锆石U-Pb年龄93±1 Ma吻合,而且在测试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所获得的龙头山100号矿体、铜坑-长坡91号矿体以及亢马矿床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区内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92号矿体成矿流体的87Sr/86Sr初始值为0.71351±0.00100,与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87Sr/86Sr的初始值0.7110接近。成矿年龄与成矿流体的87Sr/86Sr初始值均表明铜坑-长坡92号矿体的成矿作用与龙箱盖岩体具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蔡明海梁婷韦可利黄惠明刘国庆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成矿模式被引量:5
2004年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共存于同一层间蚀变构造破碎带 ,上金、下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银矿床。金矿床具有沉积岩围岩型金矿床的全部特征 ,银矿床则有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床的特征。在系统归纳金、银矿石及围岩的化学组成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 ,矿石矿物包裹体的温度、压力、成分 ,以及对三水裂谷盆地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金矿床是沉积盆地中的流体在大规模迁移过程中萃取地层中的金而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 ,银矿床属于构造—岩浆叠加改造热液交代型矿床 ,金矿床形成在先 ,银矿床形成于后并改造了金矿床 ,金、银矿床均不是热水沉积型矿床或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毛晓冬刘云华
关键词:成矿模式热液交代广东长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