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YBJC13200)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史可梅郑宝森马文庭刘靖芷李全波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神经节
  • 3篇三叉神经
  • 3篇神经痛
  • 3篇细胞
  • 3篇经痛
  • 3篇阿霉素
  • 3篇背根
  • 3篇背根神经节
  • 2篇带状疱疹
  • 2篇损毁术
  • 2篇注射
  • 2篇椎旁
  • 2篇疱疹
  • 2篇细胞活化
  • 2篇活化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胶质细胞活化
  • 2篇X线
  • 1篇带状疱疹后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史可梅
  • 7篇马文庭
  • 7篇刘靖芷
  • 7篇郑宝森
  • 5篇李全波
  • 4篇王慧星
  • 3篇付强
  • 2篇王国林
  • 1篇梁慧玲
  • 1篇王君
  • 1篇张志峰
  • 1篇张志峰
  • 1篇齐丽茹
  • 1篇盛刚
  • 1篇刘静芷

传媒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椎旁注射阿霉素对大鼠运动传导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椎旁椎间孔内注射不同浓度阿霉素对大鼠运动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2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不同浓度阿霉素组(A1组~A3组),于L4,5椎旁椎间孔内注射生理盐水、0.3%、0.5%、1.0%阿霉素10μl.于给药后1、2、4、8周时测定给药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SMEP).结果 与C组、A1组和A2组比较,A3组给药后各时点SM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C组、A1组及A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椎间孔内注射1.0%阿霉素可明显抑制大鼠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而0.3%和0.5%阿霉素对运动传导通路无明显影响.
刘靖芷郑宝森梁慧玲史可梅马文庭
关键词:表柔比星诱发电位
半月神经节阿霉素化学损毁术与射频热凝术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 比较半月神经节阿霉素化学损毁术与射频热凝术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头面部上颌和下颌神经支配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5例,年龄55~90岁,病程6个月至3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阿霉素化学损毁术组(ADM组,n=48)和射频热凝术组(RFT组,n=47).2组均在CT引导下行Hartel前入路经卵圆孔穿刺,ADM组卵圆孔内口注射0.5%阿霉素2.5mg(0.5ml),RFT组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7 d、1、3、6和12个月时进行VAS评分和简化麦吉尔评分(SF-MPQ评分),计算治疗有效率,记录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RFT组比较,ADM组治疗前VAS评分和SF-M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和7 d时VAS评分和SF-MPQ评分升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治疗后6和12个月时VAS评分和SF-MPQ评分降低,治疗有效率升高,面部麻木和感觉减退、咀嚼肌无力、角膜反射减弱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与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比较,半月神经节阿霉素化学损毁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远期效果增强,安全性较高.
刘靖芷史可梅马文庭李全波付强盛刚郑宝森
关键词:电凝术三叉神经节
CT引导胸椎旁背根神经节损毁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70例评价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行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穿刺近背根节注射0.3%阿霉素10 mg。分别于术前、术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评价疼痛缓解程度,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2%、80%、85%、76%。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为9%、13%。局部肿胀、血肿的发生率12%,神经支配区麻木发生率17%,对症治疗后恢复;未见气胸、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严重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胸椎旁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治疗PHN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刘靖芷史可梅马文庭张志峰付强郑宝森王国林
关键词:神经节
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探讨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8例,年龄29~89岁,病程6月~30年.在C型臂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当日、7 d、1、6、12、24月时评估疼痛缓解程度,计算有效率、优良率、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卵圆孔穿刺和治疗.治疗后当日、7 d、1、6、12、24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1%、18%、51%、45%、43%、39%;优良率分别为42%、41%、68%、65%、62%、54%;有效率分别为76%、82%、92%、91%、78%、70%;治疗后6、12、24月复发率分别为3%、20%、35%.眩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2%,复视发生率1%,面部肿胀、血肿的发生率6%,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22%,患侧咀嚼无力发生率5%,均可自行恢复或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 X线和神经刺激器双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刘靖芷郑宝森王君史可梅马文庭王慧星齐丽茹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卵圆孔X线
X线和神经刺激仪定位法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眼支痛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X线和神经刺激仪定位法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眼支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眼支痛患者采用C型臂X线和神经刺激仪双针定位下0.5%阿霉素0.5m l卵圆孔注入后,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l天、7天、1月、6月、12月、24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化McG iLL疼痛量表(the Short-form McG 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计算各时间点治疗有效率。结果:随访有效病例46例,VAS评分,SF-MPQ评分、睡眠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天、7天、1月、6月、12月、24月镇痛有效率分别为76%、83%、93%、91%、78%、73%。结论:双引导法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眼支痛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王慧星郑宝森史可梅刘靖芷马文庭李全波张志峰
关键词:阿霉素介入治疗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00~250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脉冲射频组(PRF组)和假脉冲射频组(SPRF组)。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分别于CCI前1d和CCI后1、7、14、21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于CCI前1d及CCI后14、21d时,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L4-6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NP组、SPRF组和PRF组CCI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CCI后14和21d时脊髓GFAP和IL-1β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PRF组CCI后14和21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GFAP和IL-1β表达下调(P<0.05),SPRF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刘靖芷史可梅王晓娟马文庭李全波王慧星郑宝森王国林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脊髓星形细胞
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纯化培养的模型建立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培养及纯化方法。方法:用显微解剖方法获取足够数量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通过胰蛋白酶+EDTA消化、交替使用DF-12培养基和加有阿糖胞苷抗有丝分裂的DF-12培养基培养等方法,在体外获得纯化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并采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元的纯度。结果:获得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在体外生长良好,纯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本方法可以获得大量高度纯化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李全波马文庭刘静芷史可梅郑宝森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培养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对炎性痛大鼠痛阈及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炎性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补体受体-3的单克隆抗体(OX4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脉冲射频组(PR组)和炎性痛+脉冲射频组(IP+PR组)。脉冲射频组和炎性痛+脉冲射频组于造模后第4天行L_(4-5)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各组大鼠于造模前(d0)和造模后第1、3、5、7天(d1、d3、d5、d7)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取L_(4-6)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FAP和OX42的表达。结果与C组和与PR组比较,IP组和IP+PR组炎性痛造模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P<0.05);与IP组比较,IP+PR组行脉冲射频术后各时点(d5和d7)MWT升高,TWL延长(P<0.05);与C组和与PR组比较,IP组和IP+PR组脊髓GFAP和OX42表达上调(P<0.05);与IP组比较,IP+PR组比较脊髓GFAP和OX42表达降低(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可减轻炎性痛大鼠痛敏反应,抑制炎性痛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
刘靖芷史可梅王晓娟李全波王慧星付强秦丽媛
关键词: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