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3156120004)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人卫吴卫兵许弟群李国强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中长跑运动员10天热适应过程中机体热调节反应及HSP_(70)变化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10天热适应过程中机体热调节反应及HSP70变化,探讨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中热适应的有效建立。方法:以8名中长跑男性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在温度为33℃、湿度为80%RH环境条件下,进行连续10天60 min、40%VO2max强度的热适应运动,观察第2天、6天和10天机体热调节反应及HSP70变化。结果:中长跑运动员10天热适应过程中的体核温度、心率、主观感觉疲劳程度、出汗量、出汗率、汗液电解质离子和HSP70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适应过程中运动后体核温度、心率逐渐下降,运动排汗能力增强,汗液电解质离子浓度显著下降(P<0.01),运动后HSP70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热适应过程中机体出现体核温度下降、心率下降、排汗能力增强和HSP70水平升高等热适应性变化,提示中长跑运动员经过10天热适应运动后,机体已经有效地建立了热适应。
- 吴卫兵王人卫许弟群
-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热适应体核温度热休克蛋白70
- 热习服对中长跑运动员湿热环境下运动体液调节激素及Hsp70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热习服对湿热环境下运动机体体液调节激素ALD、AVP、ANP、NE及Hsp70的影响。方法:16名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热习服组(HA)和对照组(HC),每组各8人;HA组先进行10天的热习服方案,使机体产生热习服,然后进行一次33℃、80%RH湿热环境下的40min、70%VO2max运动强度的热负荷运动;HC组不经过热习服阶段,直接进行一次同于热习服组的热负荷运动。热负荷运动前后测试实验对象的热应激的生理学指标及体液调节激素ALD、AVP、ANP、NE及Hsp70的水平,观察两组实验对象测试指标在热负荷运动前后的变化。结果:热负荷运动后,HA组和HC组核心温度和心率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出汗率无显著变化;HA组热负荷运动后的核心温度和心率水平比对照组低、出汗率水平比对照组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运动前相比,HA组和HC组热负荷运动后红细胞压积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与运动前相比,HA组和HC组运动后ALD和NE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AVP显著性升高(P<0.05),ANP显著性降低(P<0.05),Hsp70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但组间检验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液调节激素对维护热负荷运动过程中的机体水盐代谢和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热习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体对热负荷运动应激的生理生化热调节反应,提高了机体适应运动热环境的能力。
- 吴卫兵王人卫李国强许弟群
- 关键词:热习服热休克蛋白70
- 补液对热湿环境下运动机体热调节反应及体液调节激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补液对热湿环境下运动机体热调节反应和体液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2×2交叉试验设计,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热湿环境运动对照组和热湿环境运动补液组。两组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一次33℃、80%RH热湿环境下的40min、70%运动强度的热负荷运动,其中补液组运动前和运动中进行补液,对照组不进行补液干预。热负荷运动前后测试试验对象热应激生理学指标及体液调节激素ALD、AVP和ANP水平,以观察两组试验对象测试指标在热负荷运动前后的变化。结果:热负荷运动后,对照组Tc非常显著性升高、HR非常显著性升高,补液组Tc非常显著性升高、HR非常显著性升高;热负荷运动后两组间的Tc、HR、SL、SR未见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补液组热负荷运动时间显著性升高、生理热应力指数未见显著性差异。热负荷运动后补液组和对照组的Na+,K+,Cl-均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总体上表现为补液组Na+和Cl-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与运动前相比,对照组运动后的ALD非常显著性升高、AVP显著性升高、ANP显著性降低;补液组运动后的ALD非常显著性升高、AVP非常显著性升高、ANP非常显著性降低;两组运动后ALD、AVP、ANP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热湿环境对运动机体的热调节反应和体液调节激素产生明显的影响,补液延长了机体热湿环境下的运动时间,提高了机体在热湿环境下的运动能力。
- 吴卫兵王人卫李国强
- 关键词:热湿环境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