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06013133B)

作品数:23 被引量:263H指数:10
相关作者:魏伟刘浩陈根林王萌李响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研究实验基地优秀中青年科研带头人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9篇滑膜
  • 8篇关节炎
  • 7篇性关节炎
  • 7篇滑膜细胞
  • 6篇芍药
  • 6篇芍药苷
  • 6篇关节炎大鼠
  • 6篇成纤维样滑膜...
  • 5篇总苷
  • 5篇白芍
  • 5篇白芍总苷
  • 4篇原性
  • 4篇芍芪多苷
  • 4篇纤维化
  • 4篇小鼠
  • 4篇胶原
  • 4篇胶原性
  • 4篇肝纤维化
  • 3篇星状细胞

机构

  • 2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2篇魏伟
  • 4篇王萌
  • 4篇刘浩
  • 4篇陈根林
  • 3篇戴杏
  • 3篇赵晓娟
  • 3篇郭晓蓉
  • 3篇方笋
  • 3篇张玲玲
  • 3篇唐丽琴
  • 3篇李响
  • 2篇叶根深
  • 2篇常艳
  • 2篇严家春
  • 2篇陈文笔
  • 2篇吴华勋
  • 2篇袁昉
  • 2篇路景涛
  • 2篇马勇
  • 2篇王晓玉

传媒

  • 8篇中国药理学通...
  • 5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方法提取的复方芍芪多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比较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复方芍芪多苷(SQDG)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建立卡介苗+脂多糖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SQDG中剂量组与白芍总苷(TGP)+黄芪总皂苷(ASTs)中剂量组相比较,在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水平及降低肝匀浆MDA水平上,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其余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结论:SQDG120 mg/kg和TGP 105 mg/kg+ASTs 15 mg/kg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药效学差异。
邵芙蓉魏伟刘浩孙妩弋李响
关键词:免疫性肝损伤白芍总苷黄芪总皂苷
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胶原性关节炎(C IA)大鼠滑膜组织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W 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在第0、14、21、28、35天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的表达。结果第0、14、21、28、35天β-arrestin 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0 d未致炎组相比,β-arrestin 2表达从14 d开始上调,在28 d达最大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 IA大鼠滑膜组织β-arres-tin 2表达上调。
吴华勋陈镜宇严尚学张玲玲汪庆童魏伟
关键词:关节炎滑膜
芍芪多苷的抗炎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芍芪多苷(主要成分:芍药苷与黄芪甲苷)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棉球植入法制备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分别给予阿司匹林(100mg.kg-1)、芍芪多苷(21.25、42.5、85mg.kg-1)灌胃,每日1次,连续7日后,检测肉芽肿净重。通过连续5日给予阿司匹林(100mg.kg-1)、芍芪多苷(21.25、42.5、85mg.kg-1)灌胃后,观察角叉菜胶诱导大鼠产生的足爪肿胀情况以及检测肿胀足爪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探讨芍芪多苷的部分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芍芪多苷能明显抑制棉球植入法诱导的大鼠肉芽肿的增生及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并能减少大鼠肿胀足爪中的炎症介质PGE2的含量。结论芍芪多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组织中PGE2的生成有关。
赵晓娟陈根林王萌方笋魏伟
关键词:芍芪多苷抗炎前列腺素E2
rhIL-1β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芍药苷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吞噬功能及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E2(PGE2)的影响及芍药苷(Pae)的作用,并探讨部分机制。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PBMC,依次加入不同浓度rhIL-1β培养24h或同一浓度rhIL-1β培养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Pae作用24h,收集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性红染色法观察PBMC的吞噬功能,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TNF-α和PGE2的水平。结果体外给予rhIL-1β(0.01、0.1、1、10μg/L)可不同程度提高正常人PBMC的吞噬功能及TNF-α和PGE2的产生水平;体外给予1μg/LrhIL-1β(3、6、12、24h)可使正常人PBMC产生TNF-α和PGE2的水平升高;Pae(10-9、10-8、10-7、10-6、10-5mol/L)体外作用可不同程度抑制rhIL-1β(1μg/L)对正常人PBMC的促吞噬作用及TNF-α和PGE2的产生。结论rhIL-1β体外作用可增强正常人PBMC的吞噬功能,升高TNF-α和PGE2水平;Pae体外作用可抑制PBMC增强的吞噬功能,降低TNF-α和PGE2的产生水平。
袁昉王丽雯魏伟
关键词:单核细胞
TGFβ信号转导通路及以其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被引量:42
2007年
肝纤维化是指由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肝脏持续的创伤修复反应而导致的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和肝脏功能的受损。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SC)是促进ECM过度沉积的主要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激活HSC和调节ECM的合成和沉积,被认为是肝纤维化中最关键的因素。介导TGFβ信号进入细胞核内的最主要途径是Smad转导通路,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Smad途径也参与了TGFβ的信号转导。TGFβ信号通路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非常重要并涉及多种病理状态。这种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对正常健康的维持同样非常重要,所以在TGFβ信号转导中通过阻断对纤维化的形成具有特异性作用的下游通路且不影响其他的生物活性而治疗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挑战性。
刘浩魏伟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转导
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枯否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芍药苷的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通过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枯否细胞(KC)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能力。方法用卡介苗加脂多糖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肝脏原位灌流分离大鼠KC和HSC,观察共培养的形态学改变,观察Pae作用后的KC培养上清对HSC增殖的影响。结果免疫性肝损伤大鼠KC能明显促进HSC的增殖,在Pae作用后,KC培养上清能抑制HSC的增殖。结论KC是Pae发挥作用的靶细胞之一,Pae可通过作用于KC抑制HSC的增殖。
李响刘浩路景涛魏伟
关键词:枯否细胞细胞增殖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芍药苷的作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增殖及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芍药苷(Pae,抗炎免疫中药)对PBLC的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PBLC;用MTT法检测PBLC的增殖反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BLC培养的上清液中IL-2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BLC培养的上清液中IL-10水平。结果体外给予rhIL-1β(1×10-2、0.1、1.0、10.0、100.0μg.L-1)可不同程度促进人PBLC增殖和IL-2产生;但可抑制IL-10产生。体外给予1μg.L-1rhIL-1β(3、6、12、24、48 h),可使人PBLC产生IL-2水平升高和IL-10水平降低;不同浓度(1×10-9、1×10-8、1×10-7、1×10-6、1×10-5mol.L-1)Pae体外可不同程度抑制1μg.L-1rhIL-1β对人PBLC促增殖反应和IL-2产生;但可促进IL-10产生。结论rhIL-1β体外,可促进人PBLC的增殖,升高IL-2水平;而降低IL-10水平。Pae体外可逆转rhIL-1β对其增殖及产生IL-2和IL-10的影响。
王丽雯袁昉魏伟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芍药苷
儿茶素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儿茶素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致敏后立即腹腔注射(ip)环磷酰胺(Cy)125 mg.kg^-1和致敏前3 d ip Cy 250mg.kg^-1分别诱导小鼠降低和增强的DTH反应,用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作为主要检测指标。以ConA诱导胸腺T淋巴细胞,观察不同剂量或浓度的儿茶素体内外对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生成的影响。MTT法检测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ConA诱导的胸腺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活性检测采用活化的小鼠胸腺细胞MTT比色法。结果:于致敏前3 d灌胃儿茶素30,60,120 mg.kg^-1.d^-1,连续7 d,在Cy诱导的DTH反应降低小鼠模型,儿茶素在60,120 mg.kg-1剂量可显著上调其低下的耳肿胀度、胸腺和脾指数,并上调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产生的IL-2水平;在Cy诱导的DTH反应增强小鼠模型,儿茶素60,120 mg.kg^-1可显著下调其增高的耳肿胀、胸腺和脾指数,儿茶素30,60,120 mg.kg-1可显著抑制其增强的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产生的IL-2水平。儿茶素体外在25~200 mg.L^-1浓度时能增强Cy诱导的DTH反应降低的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水平;儿茶素在12.5~200 mg.L^-1浓度时能降低Cy诱导的DTH反应增强的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水平。结论:儿茶素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
杨宇清魏伟
关键词:儿茶素迟发性超敏反应T淋巴细胞白介素-2
芍芪多苷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芍芪多苷(SQDG)在炎症不同时期对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贴壁法分离PBMC中的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macrophage,Mo/Mφ),吞噬中性红方法检测Mo/Mφ的吞噬功能;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法检测IL-1活性;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结果:SQDG(21.25、42.5、85mg/kg)ig给药能增强正常大鼠Mo/Mφ的吞噬功能;抑制CIA大鼠过强的Mo/Mφ的吞噬功能,并使其分泌增高的IL-1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内;体外试验SQDG(10、20、40、80、160mg/L)使正常大鼠的Mo/Mφ的吞噬功能增强,对IL-1的产生无影响;SQDG作用后的Mo/Mφ对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无明显影响。d7体外给予SQDG可使CIA大鼠增强的Mo/Mφ的吞噬功能降低;分泌升高的IL-1水平降低;和SQDG作用后的Mo/Mφ对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无明显影响;d15、d23体外给予SQDG可使CIA大鼠Mo/Mφ明显增强的吞噬功能降低;升高的IL-1水平降低;和SQDG作用后的Mo/Mφ使增强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结论:SQDG可能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调节CIA大鼠异常的免疫功能。
魏芳魏伟陈根林陈靖宇王萌
关键词:芍芪多苷单核巨噬细胞胶原性关节炎炎症
白芍总苷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κB和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8
2008年
目的研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变化以及白芍总苷(TGP)对两者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及胶原表达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察NF-κB p65和TGF-β1蛋白表达;显微摄像及图像分析检测胶原、NF-κBp65和TGF-β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明显破坏,胶原合成增加,NF-κB p65和TGF-β1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TGP治疗组肝组织破坏减轻,纤维化程度也明显改善,胶原面积、NF-κB p65和TGF-β1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三者呈相关性。结论NF-κB介导TGF-β1产生或活化在免疫性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GP抑制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κB和TGF-β1的表达可能是TGP的抗肝纤维化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路景涛孙妩弋刘浩李响魏伟
关键词:免疫性肝纤维化白芍总苷NF-KBTGF-Β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