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JAZJD750)
作品数:
2
被引量:7
H指数:2
相关作者:
许娇娜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文学
主题
1篇
形态论
1篇
学理
1篇
意识形态
1篇
意识形态论
1篇
社会
1篇
社会文化
1篇
社会文化背景
1篇
审美意识形态
1篇
审美意识形态...
1篇
文化
1篇
文化背景
1篇
文学
1篇
文学本
1篇
文学本质
1篇
文学本质论
1篇
文学理论
1篇
文学理论教程
1篇
论争
1篇
美意
1篇
《文学理论教...
机构
2篇
南京大学
作者
2篇
许娇娜
传媒
1篇
文艺争鸣
1篇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篇
2008
1篇
2007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意识形态终结”之后的意识形态
被引量:3
2007年
"意识形态"概念的合法性不是不证自明的,在它短短两百年历史中,始终交织着"终结论"试图取消它与反终结论努力捍卫它的斗争;在斗争中它的涵义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文第一部分试图对在意识形态终结论背景下,意识形态概念的哪些意义被扬弃进行考察。第二部分则对作为当下意识形态理论新发展的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阐发,指出意识形态不是对现实的歪曲反映,相反,现实是由意识形态构建起来的,意识形态掩盖着社会对抗的真实界;它在实践层面而非认知层面发挥作用。在后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操作变成一种姿态性的形式。最后指出在考察当今的审美现象的意识形态意义时,需要对意识形态内涵的变化加以重视。
许娇娜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走出文学本质论——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反思
被引量:4
2008年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主张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很快就在学术界确立了其在回答文学本质问题方面的权威地位,90年代之后随着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在全国各地发行而产生了广泛影响。2000年,童庆炳教授将“审美意识形态论”命名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招致了多方的反对意见,不少学者开始撰文质疑这一提法以及“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主张本身,并最终在2005年到2006年间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论争,质疑者中以北京大学的董学文教授发文最多,声音最响。
许娇娜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本质论
《文学理论教程》
社会文化背景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