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B3B06)
-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4
- 相关作者:于林清云锦凤张博陈世茹易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1年
- 以经过抗寒锻炼的盆栽不同抗寒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和低温处理后(-8℃)测定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低温对不同苜蓿品种的冷害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非秋眠型Dona Ana和Pierce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电子传递速率(ETR)减慢,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下降,叶片受低温胁迫较重;秋眠型Vernal和5246各荧光参数变化不大,而非秋眠型CUF101、极非秋眠型UC-1465非光化学淬灭(NPQ)值显著升高(P<0.05),其他的参数变化较小。低温胁迫很轻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说明耗散过剩的光能具有保护光合机构的作用。因此紫花苜蓿各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其抗寒特性密切相关。
- 陈世茹于林清易津乌日娜吉仁花刘曙娜
- 关键词:苜蓿低温胁迫叶绿素荧光冷害指数
- 不同酶解条件对普通红豆草子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以普通红豆草子叶为材料,研究了预处理、酶液组合和渗透压浓度等因子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在含有0.70 mol/L甘露醇的CPW溶液中预处理60 min,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存活率均高于其他预处理;酶液组合为1.0%纤维素酶+0.8%果胶酶+0.5%离析酶,25℃黑暗条件下酶解6 h可获得大量有较高活力的原生质体;酶解液中添加浓度为0.55 mol/L的甘露醇较适合原生质体分离。
- 陈爱萍罗玉鹏王玉祥张博
- 关键词:子叶原生质体
- 利用RAPD标记对不同秋眠级苜蓿种质的聚类和评价被引量:4
- 2010年
- 利用RAPD标记对25份不同秋眠等级的苜蓿材料进行分析,构建了25份苜蓿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用两种方法(特异的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谱带类型的组合)可以有效的鉴别苜蓿单株,说明RAPD标记是鉴定苜蓿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计算25份苜蓿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如下:25份苜蓿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介于4.69-8.14之间,说明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从5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9条引物,总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134条呈多态性,占93.05%,10条为单态性带,占6.94%;遗传距离为7.39时,试验材料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4类,苜蓿材料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为苜蓿引种、亲本选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刘荣霞于林清张宇苏东云锦凤
- 关键词:RAPD秋眠级苜蓿聚类分析
- 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的幼苗形态与秋眠性、越冬率的关系被引量:8
- 2010年
- 为了寻找快速测定苜蓿秋眠性的方法,利用来自美国的11个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幼苗子叶到第1真叶、第1、2真叶间距离与苜蓿的秋眠性、抗寒性的关系,发现苜蓿的秋眠级与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极显著正相关,与第1~2真叶节间距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也极显著正相关;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1~2真叶节间距也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可评价苜蓿品种的秋眠性与抗寒性。苜蓿不同秋眠类别组之间的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大致测定苜蓿的秋眠类别,但是不同秋眠类别组内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在不同品种间多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不能精确测定苜蓿的秋眠级。
- 于林清云锦凤郭九峰孙国琴张利军孙娟娟
- 关键词:苜蓿越冬率
- 黄花苜蓿MfNHX基因和MfP5 C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获得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的MfNHX基因和MfP5CS基因,并对这两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Trizol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了新疆野生黄花苜蓿的总RNA,并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RT-PCR扩增,将得到的cDNA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上,最后将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对阳性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MfNHX基因全长1 626 bp,Genbank登录号为GU265772;MfP5CS基因全长2 148 bp,Genbank登录号为GU180149。它们与紫花苜蓿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63%和97.63%,与新牧1号杂花苜蓿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45%和98.84%。【结论】研究已经获得MfNHX基因和MfP5CS基因,为进一步进行苜蓿抗逆境胁迫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曾光石庆华张博许磊陈全家张桦
- 关键词:黄花苜蓿克隆
- 96份雀麦属材料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来自国内外的96份雀麦属材料的遗传多样性。1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09条谱带,其中106条是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7.25%。POPGENE 1.31软件分析结果显示:96份雀麦属材料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为0.2756,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57,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基因流(Nm)为1.3273,各种群间有一定的基因交流。用SLT_NTsys2.1e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96份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用Arlequin3.1软件进行AMOVA分析表明,种间的分子变异比率为15.85%,种内的分子变异比率为84.15%,种内分子变异较大,种内遗传多样性高于种间的遗传多样性。
- 田青松韩冰杨劼于涛宋旭红
- 关键词:雀麦种质资源I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