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D01B03)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星晓蓉罗延青董云松俎峰赵凯琴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油菜
  • 7篇甘蓝
  • 7篇甘蓝型
  • 5篇甘蓝型油菜
  • 4篇小孢子
  • 4篇小孢子培养
  • 2篇选育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种
  • 2篇甘蓝型春油菜
  • 2篇不育
  • 2篇不育系
  • 2篇春油菜
  • 1篇单倍体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菜籽
  • 1篇油菜籽粒
  • 1篇源库
  • 1篇杂交种选育
  • 1篇早熟

机构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青海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农业职业...

作者

  • 3篇星晓蓉
  • 2篇赵凯琴
  • 2篇李书宇
  • 2篇俎峰
  • 2篇邹小云
  • 2篇邹晓芬
  • 2篇董云松
  • 2篇熊洁
  • 2篇宋来强
  • 2篇罗延青
  • 2篇张建模
  • 2篇陈伦林
  • 1篇徐亮
  • 1篇张晓梅
  • 1篇彭小松
  • 1篇李劲峰
  • 1篇陈苇
  • 1篇杜德志
  • 1篇姚艳梅
  • 1篇王敬乔

传媒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种子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青海大学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不育系的创制及赣油杂8号的选育
2014年
[目的]培育优质、高产油量、多抗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方法]以中双11号为材料,应用化学诱导剂WP2,对诱导剂施药时期、用药浓度和处理次数进行筛选,获取最佳施药次数和浓度,诱导成功中双11A,并应用于新品种选育和杂交种生产.[结果]研究表明,化学诱导剂WP2 0.08 ~0.09 g/L浓度施药2次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效果最好.以化学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为母本,选育了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号.在2011 ~2013年度江西省区试中,该品种2年平均产量2 256.98 kg/hm2,比对照增产11.29%.2年平均产油量983.33 kg/hm2,比对照增产21.15%.含油量43.50%,硫甙含量为21.15 μmol/g,芥酸含量为0.[结论]研究选育的赣油杂8号不仅产量高,稳产性也好,含油量高,抗性强,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将能促进油菜生产增产增收.
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邹晓芬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青藏高原早熟甘蓝型春油菜遗传资源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研究了69份试验材料的遗传差异及其亲缘关系。2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18条多态性带,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7.5%,27对SRAP引物扩增出12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70.3%。两种标记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66处所有材料可以分为A、B 2个大类群;B类在相似系数0.620处又可分为7个亚类,10个天然双低早熟甘蓝型品系、2个甘蓝型亲本和4个新型品系聚在第Ⅰ亚类中,其余的51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分别聚在其他6个亚类中。对55份新型品系进行遗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品系都含有4种带型,各品系所含不同带所占比率不同。对各品系中含有白菜型亲本带所占比率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中白菜型亲本带所占比率与白菜型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为负相关(-0.52),且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甘蓝型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为正相关(0.31),且达到显著水平。对试验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其来源进行分析(除与2个白菜型亲本间),遗传距离排名前20位的都来自新型品系之间或天然品系与新型之间,最大为0.544。
张晓梅姚艳梅徐亮杜德志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SSRSRAP
白菜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1年
以白菜型油菜为供试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通过对影响其成胚和成苗等因素的研究发现,产胚率受不同基因型的影响,差异较大;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花蕾大小为2.0~3.0 mm,80%以上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并且处在该时期的小孢子最易诱导成胚;换液培养和起始高温热激培养可明显提高产胚率;B5固体培养基中最佳琼脂质量浓度为12 g/L,琼脂质量浓度过低或过高很难诱导成苗。
星晓蓉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基因型
特大粒甘蓝型油菜籽粒和角果发育形态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为进一步了解特大粒甘蓝型油菜种质DL01的大粒机理,以普通籽粒H8为对照,田间调查并比较分析它们的生育期、主花序角果和籽粒在形态、重量、灌浆速率和相对含水量等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特大籽粒DL01的平均全生育期为207d,比H8长17d,尤其是灌浆期长12d以上;在开花当天,DL01的花梗直径、子房的长度和宽度及重量分别是H8的1.30、1.21、1.39、1.46倍;其最大角果皮光合面积和角果鲜重分别是H8的2.2和3.0倍;单荚胚珠数二者相当,但DL01的着粒数比H8少,最大差异为64%;DL01最大籽粒鲜重(百粒重1.20g)、干重、体积和灌浆速率均是H8的2倍;在含水量方面,在荚角成熟前DL01的果皮含水量比H8略高(3%~5%),但H8荚果高含水量(〉75%)期只能维持68d,而DL01荚果高含水量(〉80%)期可维持80d;H8籽粒鲜重在47d时达到最高,其含水量为52%,DL01籽粒鲜重在62d时达到最高,其含水量为50%。因此结论是,DL01大粒源自大子房、粗花梗、大的角果皮表面积、低着粒数、高的果皮与籽粒含水量并且灌浆持续时间较长。
陈苇李劲峰张国建罗延青赵凯琴周丕才瞿观俎峰董云松王敬乔
关键词:灌浆速率源库
甘蓝型春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及其在杂交种选育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以双低甘蓝型春油菜品系及其杂交F1为供体材料,对提高小孢子培养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花蕾大小在2.5~3.5mm时,80%以上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并且该时期的小孢子最易诱导成胚;供体材料播种在恒定低温条件下更利于产胚;4℃低温处理30 d能显著提高胚状体的成苗率;B5固体培养基中琼脂质量浓度为12 g/L时,诱导成苗率最高。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选育出了青杂6号和青杂7号的恢复系。
星晓蓉
关键词:甘蓝型春油菜小孢子培养恢复系杂交种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其单倍体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油菜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育种和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影响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因素较多,低诱导频率及成苗率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了全面了解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体系的各项因素,掌握该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及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其在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
星晓蓉
关键词:小孢子培养胚状体DH系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技术简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试验对64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花蕾低温预处理、简化分离洗液配方等对产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因型是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产胚率变幅在0—31.23个/蕾;(2)低温预处理花蕾能够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且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产胚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3)简化分离洗液配方对后期产胚率影响不显著;(4)32℃热击培养1d后倒置显微镜下小孢子的培养反应,即小孢子膨大的数量及比例是快速评估最终产胚率的参考指标。
李书宇陈伦林邹小云邹晓芬张建模熊洁彭小松宋来强
关键词:油菜小孢子培养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不育系杂交种云油杂12号的选育及其特性被引量:3
2016年
云油杂12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3126A和恢复系092197杂交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2014年度通过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18点次试验中15点次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03.28kg/667m2,较对照增产10.24%;2013—2014年度5点次生产试验均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37.1kg/667m2,较对照增产19.21%。品质检测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23.18μmol/g,籽粒含油量46.70%。全生育期178d,早熟,抗倒伏。
董云松张国建罗延青李庆刚俎峰赵凯琴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