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B10003)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周葆华陈振华吕舒宁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美国德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群体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事件
  • 1篇学生网络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网络
  • 1篇媒体
  • 1篇媒体事件
  • 1篇集体记忆
  • 1篇记忆
  • 1篇感知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1篇美国德州大学

作者

  • 2篇周葆华
  • 1篇吕舒宁
  • 1篇陈振华

传媒

  • 1篇当代传播
  • 1篇新闻界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沉默的螺旋”和“意见气候感知”为核心被引量:15
2014年
本文通过在上海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一项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描述他们网络意见表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特别从"沉默的螺旋"理论出发,从概念上区分"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层次,并探讨其对网络意见表达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在体现"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维度上,与社会上多数人意见以及与多数网友意见的一致程度等,对网络意见表达并无显著影响;而与主流媒体意见的不一致、以及与家长意见的不一致,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见表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合质化访谈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
周葆华吕舒宁
关键词:大学生
“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以上海市大学生群体为例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本文通过在上海进行的问卷调查,首次在经验层面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形成了有关"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的深刻程度与记忆普遍程度总体正相关,并受到事件重要性和自身卷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记忆的"新媒体事件"的发生时间覆盖不同年份,但具有明显的"最近效应";大学生群体记忆深刻的"新媒体事件"主要以"道德隐私"和"公权滥用"两种类型为主。本文还对"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的建构性与群体性进行了探讨。
周葆华陈振华
关键词: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