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200808038)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应琼韩月明叶惠萍陈玉梅谭艳庆更多>>
相关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肢体
  • 1篇肢体损伤
  • 1篇术后
  • 1篇皮肤温度
  • 1篇罂粟碱
  • 1篇给药
  • 1篇给药途径
  • 1篇不同给药途径

机构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1篇梁晓青
  • 1篇谭艳庆
  • 1篇陈玉梅
  • 1篇叶惠萍
  • 1篇韩月明
  • 1篇王应琼

传媒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罂粟碱不同给药途径对肢体损伤血管修复术后皮肤温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罂粟碱在不同给药途径下对肢体血管修复术后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肢体损伤后需行血管修复指(趾)体才能存活和皮瓣移植修复皮缺损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口服罂粟碱)、治疗组B(肌内注射罂粟碱),治疗组C(静脉注射罂粟碱)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血管扩张药)各30例。用红外线皮温观察仪持续观察血管修复术后患者的肢体温度,对比罂粟碱不同给药途径对皮温差的影响、患者血管危象与指(趾)体皮瓣成活率、药物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应用罂粟碱后可升高患侧肢体的皮温,减少肢体间的皮温差(P<0.05);治疗组血管危象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趾)体和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高,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给药途径下,静脉给药后皮肤温度升高速度最快,肌内注射次之,口服最慢,但持续时间相反(均P<0.05)。结论:不同的罂粟碱给药途径均可提高肢体损伤血管修复术后患侧的皮肤温度,其中以静脉给药途径最佳,肌内注射次之。
王应琼韩月明谭艳庆梁晓青陈玉梅叶惠萍
关键词:罂粟碱给药途径皮肤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