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00038)

作品数:3 被引量:111H指数:3
相关作者:顾忆邵志兵黄继文陈江汉丁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油气
  • 3篇油气运移
  • 3篇油田
  • 3篇运移
  • 3篇塔河油田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盆地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油气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地球化学...
  • 1篇油田水
  • 1篇流体
  • 1篇化学特征
  • 1篇古流体
  • 1篇奥陶系
  • 1篇成藏

机构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顾忆
  • 2篇黄继文
  • 2篇邵志兵
  • 1篇钱一雄
  • 1篇蔡立国
  • 1篇徐思煌
  • 1篇陈正辅
  • 1篇陈强路
  • 1篇丁勇
  • 1篇陈江汉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被引量:50
2007年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储层沥青、储层自生粘土矿物、今古水动力场和今古流体势的分析以及油气输导条件等与油气运移与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油气总体存在着“三期五次”油气充注期,即海西晚期(第一次)、印支—燕山期(第二次)和喜马拉雅期(第三、四、五次),其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海西晚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研究认为,规模巨大的寒武—奥陶系主力烃源岩,为多期供烃、多期成藏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处于古隆起、古斜坡有利区域构造位置,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大型不整合面、岩溶输导网络、断裂带是塔河油田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多套储层、多套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以及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是形成塔河大型复式油气田的重要条件;“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的形成与演化是塔河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
顾忆邵志兵陈强路黄继文丁勇陈正辅陈江汉徐思煌
关键词:油气地球化学油气运移油气成藏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被引量:49
2003年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认为:a)油气物理性质可以宏观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b)原油轻烃、生物标记物和含氮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气运移方向,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反映了相对轻质原油的油气运移方向,含氮化合物则主要反映了相对早期原油的运移方向;c)塔河油区存在着早期由南向北、晚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油气运移充注过程。
顾忆黄继文邵志兵
关键词:油气地球化学油气运移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水离子组合及参数的平面分布与油气运移被引量:19
2005年
通过对塔河油田水离子组合及其参数的平面分布图的编制来推断油田水系统的形态、分布,并根据其参数变化梯度分析了油气运移方向。研究表明:塔河油区油田水参数的平面分布总体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征;其中,塔河1、2区三叠系油田水主要呈东西向分布,而塔河3、4、6区具有南北条状带向分布,但东西分异、南部平台区则为近东南-北东-南西向分布;7区西北部和8区可能呈南北向分布。同时,油田水分布局部呈洞穴状、桶状和其它不规则孤立或封闭流体系统;出现水动力相对强或弱的交替带或滞后区带;其离子及组合参数均指示油气运移的主导方向是自南、西南向北、北东方向。
钱一雄蔡立国顾忆
关键词:油田水油气运移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