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8WWC005)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吕洪灵徐晗蔡晨王秀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3篇伍尔夫
  • 2篇到灯塔去
  • 2篇叙事
  • 2篇影视
  • 2篇影视叙事
  • 2篇改编
  • 2篇《到灯塔去》
  • 2篇传记
  • 1篇艺术接受
  • 1篇姻缘
  • 1篇影视改编
  • 1篇殖民
  • 1篇时代感
  • 1篇追寻
  • 1篇自我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改编
  • 1篇物质主义
  • 1篇小说
  • 1篇礼物

机构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10篇吕洪灵
  • 3篇徐晗
  • 1篇蔡晨
  • 1篇王秀红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3篇外语研究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编与时代感:《到灯塔去》在影视叙事中的变形
2011年
从历史文化的语境中可以看到,影视改编与文学原著之间存在着流动变化的张力关系。在当时影视业发展、怀旧情绪浓厚的氛围下,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电影《到灯塔去》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同名小说之间形成了互动与变形。该作品对于原著的阐释与表现带上了更多当下现实特征的标记,在有助于传播原著的同时,更加突出了自身所处的历史语境,使原著的精神内核在不同的时代得到演绎,这也是真正艺术之不朽的别样体现。
吕洪灵
关键词:《到灯塔去》影视改编时代感
弗吉尼亚·伍尔夫《岁月》对传统成长小说的继承与超越被引量:3
2012年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岁月》中透过帕吉特一家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了一幅女性成长的画卷。该小说于传统叙事中表露新意,不仅具有传统成长小说的自传性,而且,在人物的设置、顿悟的运用及婚姻主题等方面,对传统成长小说及女性成长小说既有继承,也有突破,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群体成长及社会生活的持久关注。
徐晗吕洪灵
关键词:成长小说
《幕间》与伍尔夫对艺术接受的思考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论,聚焦她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尤其是其中舞台演出这一写作线索,探讨她对读者或称为艺术接受者作用的认识。她在接受者由精英化趋向大众化的时代,将他们作为动态的聚合体看待,强调他们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以及与作者和文本的交融关系。本文在展开其对艺术接受的整体性思考的同时,对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
吕洪灵
关键词:《幕间》艺术接受
《夜与日》中空间、行动与自我的追寻被引量:1
2013年
评论界一向认为伍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夜与日》传统写作特征明显,但它已然蕴含了伍尔夫后期实验性创作的一些特征。她在小说中对时空的掌控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了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对现代社会的生存之思。本文探究小说中人物在家宅、窗、街道等三类物质空间中对自我的感知,以及他们通过与空间相对应的幻想、凝视、漫步这三种动作而获得的对身份与生存的再认识,从而探讨伍尔夫如何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自我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
吕洪灵王秀红
关键词:自我
花岗岩与彩虹的姻缘——伍尔夫的“新传记”《奥兰多:一部传记》被引量:3
2011年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实验性作品《奥兰多:一部传记》,倘若暂时卸去为人乐道的"双性同体"论的面纱,实际上展现了伍尔夫对传记文学艺术性的美学思考,是一部她称之为"花岗岩与彩虹的姻缘"的"新传记"。在这部作品中,史实成为不可易见的骨干,想象成为纵贯流淌的血液,伍尔夫通过它实践了对于新传记的主张,在继承且颠覆了传统传记要求的历史真实感的同时,强调了虚构的真实对于传主品性的传达乃至传记文学的意义。
吕洪灵蔡晨
双重的统治逻辑:《远航》中的自然与殖民被引量:2
2013年
已有学者从小说的殖民主题与自然主题方面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首部小说《远航》分别进行过阐释。然而,透过当代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视角,更可以看出,小说在运用旅行叙事书写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亦将人类中心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这两种都是以统治、霸权为主导的理念融合在一起。旅行的过程是女主人公生命走向终点的过程,也是双重统治逻辑逐渐显露与蔓延的过程。在统治逻辑的作用下,小说中的英国游客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他们的殖民姿态互为体现,显示出伍尔夫对统治逻辑的关注及反思。
吕洪灵
关键词:《远航》殖民
《弗拉希:一条狗的传记》的故事空间与意义建构被引量:1
2012年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众多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而《弗拉希:一条狗的传记》仿佛脱离了国内外评论者的视野,徘徊于经典作品与大众作品之间难以定位。这种现象与伍尔夫本人的评点相关,也涉及经典文学的经典性与大众性等基本问题。通过对小说故事空间的探讨,可以为相应的思考提供一些思路。在这部作品中,叙述者设计了三次故事空间的转换,并随之构建了三组空间的对比。其故事空间呈现的不仅是空间本身的性状,亦是小说主人公弗拉希和伊丽莎白对空间环境的感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伍尔夫对女性、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现实性关注、现代性忧虑和浪漫主义理想,同时也实践了她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吕洪灵徐晗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回忆的再现与认知被引量:5
2013年
具有传记性的文学作品往往将读者和批评的注意力转移到小说与作者家庭和经历的相似性,对弗·伍尔夫代表作《到灯塔去》的研究也是这样。本文则透过对小说回忆视角的再审视,解读该小说的维多利亚式家庭观,揭示该小说中有关物质主义与精神主义的哲学思辨,以此探析回忆的艺术化过程与意义。在回忆视角的作用下,伍尔夫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载体,借助"到灯塔去"这一普通事件安排了小说的形式,将对过去的回忆转化变形,以非个人化的姿态进行艺术创作,赋予其时代精神,使小说超脱了个人情感的表达。
吕洪灵
《达罗卫夫人》中的消费与赠礼被引量:2
2013年
《达罗卫夫人》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引起人们关注的方面往往在于其实验性手段的运用,以及疯狂与理智,生存与死亡的交错关系。然而,从经济的视域来琢磨小说的意味则可以激活另外一个阐释经典文本的空间。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小说中的消费与礼物赠与现象,探究其中的性别关系与阶级关系,以了解伍尔夫对于商品经济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并拓展这部经典作品的意义空间。
徐晗吕洪灵
关键词:《达罗卫夫人》
影视叙事中的《奥兰多》
2011年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日益被当做一种独立的创造性活动。摄于1992年的《奥兰多》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于1928年的同名小说进行了改写和阐释。影片在叙事语言以及主题处理上,既与前文本产生呼应,也显示出自己的风格。它借奥兰多面向镜头的凝视展现影片的现代叙事特征,以传统剧手法呈现细节,将性别、殖民、阶级等问题置于20世纪90年代的语境中进行再阐释与表现。影片在张扬与遮蔽之间促动原著的流传,展示了原著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接受与变形。
吕洪灵
关键词:《奥兰多》影视叙事文学改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