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kz200810025009)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杨静杨雅平崔世娟顾园魏骏飞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旋毛虫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瘤
  • 1篇杂交瘤细胞
  • 1篇鼠骨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排泄分泌抗原
  • 1篇球蛋白
  • 1篇热休克
  • 1篇热休克蛋白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小鼠骨髓
  • 1篇毛虫
  • 1篇抗体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诸欣平
  • 3篇魏骏飞
  • 3篇顾园
  • 3篇崔世娟
  • 3篇杨雅平
  • 3篇杨静
  • 2篇王少华
  • 1篇潘晋
  • 1篇李强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旋毛虫重组热休克蛋白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活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旋毛虫70 ku重组热休克蛋白(rTs-Hsp70)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活化作用。方法分离BMDC,体外培养至第6 d,培养基中加入rTs-Hsp70刺激培养24 h,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P70和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表面标志分子CD11c和CD86的表达,同时观察细胞的形态。实验平行设立不加刺激物的阴性对照组,细菌脂蛋白LPS阳性对照组和煮沸变性的rTs-Hsp70组。结果 rTs-Hsp70刺激组DC培养上清中的IL-12P70和TNF-α水平与不加刺激物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6+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为27.0%;电镜观察rTs-Hsp70刺激后的DC呈成熟细胞形态,相邻细胞间的突起形成连接。结论 rTs-Hsp70可能通过诱导DC的成熟而使其活化,从而激活小鼠产生抗旋毛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王少华顾园杨静杨雅平魏骏飞崔世娟诸欣平
关键词:旋毛虫热休克蛋白树突状细胞活化
抗旋毛虫副肌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009年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重组旋毛虫副肌球蛋白N端抗原(rTsP3)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鉴定。方法以rTsP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并进行纯化,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及腹水中的McAb滴度、相对亲和力及抗体亚类,Western blot法鉴定抗体对抗原识别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抗旋毛虫rTsP3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McAb分别为IgG2b亚类κ型和IgG1亚类κ型,亲和力常数分别为8.98×108mol/L和9.7×108mol/L,Western blot显示2株单抗均能识别旋毛虫成虫匀浆蛋白、rTsP3及重组副肌球蛋白(rTsPmy)。结论成功制备了抗旋毛虫rTsP3单克隆抗体,该单抗能识别旋毛虫副肌球蛋白抗原。
魏骏飞崔世娟潘晋李强顾园杨静杨雅平诸欣平
关键词:旋毛虫副肌球蛋白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
不同培养条件对旋毛虫肌幼虫产生排泄分泌抗原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比在常规1640培养基中和在模拟宿主生理环境的培养液的刺激下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产量及成分的变化,同时观察在感染初期ES抗原的不同组分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主要抗体的时间,以寻找获得更高产量的肌幼虫ES抗原的制备方法。方法在虫数、培养液体积、培养时间、温度、ES抗原体积浓缩倍数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培养液中小鼠血清超滤液(简称血超)、还原型谷胱甘肽(简称谷胱甘肽)和胆汁粉的不同组合分组,分别培养肌幼虫并收集ES抗原,再以相同上样体积作SDS-PAGE电泳,Odyssey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扫描凝胶并测定条带信号强度进行定量比较。用Western blotting对比观察不同组ES抗原的活性及成分变化。以旋毛虫人工感染小鼠不同时期收集的血清(感染后15、18、20、21、22、24、27、30、40、50 d)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观察ES抗原主要成分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的先后顺序。结果S DS-PAGE电泳凝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血超+谷胱甘肽组、胆汁组和胆汁+血超组的抗原产量明显高于1640培养基组,其中胆汁+血超组的抗原产量最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组抗原均能被感染血清(感染后40 d)识别产生多个条带,其中血超+谷胱甘肽组的条带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7 000的条带荧光信号明显强于其他组;感染初期ES抗原不同组分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的先后顺序为:45 000、53 000、41 000,其抗体可被检测到的最早时间分别为感染后15、21、24 d。结论培养液中添加胆汁粉可大大提高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产量,胆汁粉与血超共用后ES抗原的增产效果更佳;感染初期肌幼虫ES抗原的不同组分诱导小鼠产生抗体的时间不同。此研究将为改进ES抗原制备方法,寻找旋毛虫病早期诊断抗原提供实验依据。
崔世娟杨静顾园魏骏飞王少华杨雅平诸欣平
关键词: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WESTERNBLOTTI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