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114232)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建民方亦斌黄清海吴一娜李强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马萨诸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网膜
  • 2篇膜下
  • 2篇出血
  • 1篇弹簧圈
  • 1篇动力研究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痉挛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盐水
  • 1篇盐水治疗
  • 1篇枕大池

机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马萨诸塞大学

作者

  • 4篇方亦斌
  • 4篇刘建民
  • 2篇吴一娜
  • 2篇黄清海
  • 1篇洪波
  • 1篇于瀛
  • 1篇徐瑾瑜
  • 1篇许奕
  • 1篇赵文元
  • 1篇赵开军
  • 1篇王盛章
  • 1篇郑娟
  • 1篇孙学军
  • 1篇刘柯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氢气盐水治疗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饱和氢气盐水对脑血管痉挛其及缺血性脑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7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10)、生理盐水组(n=30)和氢水治疗组(n=30)。于建模后第3 d、第5 d和第7 d处死动物,脑组织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基底动脉直径及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氢水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仅在第5 d氢气治疗可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P=0.039),其他各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饱和氢气盐水注射不能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但能减轻痉挛高峰期的缺血性脑损害。
吴一娜方亦斌韩昭龙刘柯程冰封郑娟孙学军刘建民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估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破裂VADA的临床资料,均使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按使用支架数量分为单支架组(n=32)和多支架组(n=25),比较两组间即刻和随访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结果治疗即刻VADA完全栓塞、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单支架组分别为4例(12.5%)、7例(21.9%)、21例(65.6%),多支架组分别为13例(52%)、7例(28%)、5例(20%)。影像学随访12~78个月,单支架组30例,其中VADA完全栓塞19例(63.3%),显影11例;多支架组24例,其中VADA完全栓塞23例(95.8%)、显影1例。术后即刻与随访期VADA完全栓塞率,多支架组显著高于单支架组(P〈0.05)。死亡3例。改良mR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可有效提高即刻及远期的完全栓塞率,降低术后复发及再出血风险。
方亦斌赵开军李强许奕洪波黄清海赵文元刘建民
关键词:椎动脉血管内治疗
单侧颈动脉结扎结合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改良脑血管痉挛模型
2014年
目的在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基础上结扎单侧颈动脉,尝试建立一种适合脑血管痉挛后脑损害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注血组和结扎注血组,每组10只。注血组和结扎注血组均行枕大池二次注血;结扎注血组加行单侧颈动脉结扎。于首次注血后5d处死全部动物,脑组织切片后行H-E及TUNEL染色,测量基底动脉直径并行海马神经元凋亡计数。结果假手术组动物术后全部存活,注血组术后存活率90%,结扎注血组存活率70%。与假手术组相比,注血组及结扎注血组均出现明显基底动脉痉挛及海马神经元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扎注血组基底动脉直径与注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结扎注血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计数较注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单侧颈动脉结扎结合枕大池二次注血可建立脑缺血损伤症状更严重的脑血管痉挛模型。
方亦斌吴一娜韩昭龙李振嘉黄麟翕刘建民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出血动物模型基底动脉
单纯支架治疗梭形动脉瘤的计算机仿真及血流动力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血流导向是治疗颅内梭形或宽颈动脉瘤的重要概念。本研究拟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探讨单纯多支架治疗梭形动脉瘤的血流导向作用。方法选用病例特异性的椎动脉梭形动脉瘤CFD模型。使用快速虚拟支架植入法植入1~3枚Enterprise支架。使用ICEMCFD软件进行网格化处理,ANSYS软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不同数量支架植入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虚拟支架植入后支架位置良好、贴壁满意。虚拟植入1~3枚支架后,梭形动脉瘤壁的平均瘤壁面切应力(WSS)分别下降了10%、20.4%和28.3%;经过瘤体最大截面的血流量分别下降了9.6%、21%和32.6%;相对滞留时间延长至支架植入前的1.45倍、2.07倍和2.79倍;动脉瘤壁平均压力变化不大。结论单纯支架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具有血流导向作用,随着支架数量增加,上述作用明显增强。快速虚拟支架植入法仿真度高、操作时间短,是适用于临床的虚拟支架植入技术。
方亦斌Larrabide. I.徐瑾瑜于瀛黄清海王盛章Wakhloo A. J.刘建民
关键词:梭形动脉瘤计算机仿真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