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278)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正荣屈艺尹华虎王若菡何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成瘾
  • 1篇动物
  • 1篇毒性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学研究
  • 1篇药物成瘾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镇痛作用
  • 1篇治疗学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物节律
  • 1篇时间药理学
  • 1篇时间治疗学
  • 1篇文献计量学
  • 1篇相色谱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篇王正荣
  • 2篇何畅
  • 2篇刘延友
  • 2篇王若菡
  • 2篇尹华虎
  • 2篇屈艺
  • 1篇朱玲
  • 1篇孙爱民
  • 1篇幸浩洋
  • 1篇周黎明
  • 1篇王跃锜
  • 1篇包定元
  • 1篇徐平
  • 1篇赵萍
  • 1篇华慧
  • 1篇范爱兰
  • 1篇李秉严
  • 1篇王晓佳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时间治疗学的计量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 OVID为数据源 ,全面检索时间治疗学的文献信息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 Pro Cite5辅助以手工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理和计量分析 ,以纳入文献的年代、期刊、著者、主题、国别和机构分布等科学和文献计量学指标全面揭示和评价时间治疗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 :时间治疗学的中文文献 91篇 ,分布于 73种期刊中 ,主题分布于中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哮喘、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和时间治疗学总论等方面 ;同时纳入来自 35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外文文献 4 80篇 ,主要数据来源于 EMBASE和 MEDL INE,分布于 2 85种期刊中 ,收录时间治疗学文献 5篇以上的期刊有 14种 ,著者包括 12位 ,收录时间治疗学文献前 11名的机构分别为鲍尔勃罗斯医院、德州大学、康涅狄格州医学院、日本自治医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有关时间治疗学的研究 ,国内尚处于临床应用初期 ,国外已经形成核心著者、核心期刊和核心研究机构 ,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成绩。
赵萍徐平李秉严王正荣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
关键词:时间治疗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
吗啡依赖及戒断小鼠脑内节律基因mPeriod1表达的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和吗啡戒断小鼠脑组织内节律基因mPeriod1(mPer1)表达的变化。方法以雄性BALB/C小鼠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为指标,观测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小鼠与正常盐水组小鼠的药物精神依赖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小鼠脑内mPer1的表达情况;利用图像软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吗啡依赖组的小鼠脑内mPer1表达峰值相位较正常盐水组有明显改变。而吗啡戒断组小鼠脑内mPer1表达峰值相位较正常盐水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吗啡成瘾影响了以mPer1为重要部件的近日钟的自激振荡过程,使近日节律发生了改变。
王晓佳王跃锜刘延友华慧幸浩洋王正荣
关键词:生物节律节律基因基因表达药物成瘾
核酶切割per基因所致的缓解吗啡成瘾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 per基因与阿片类成瘾的相关性 ,进而寻找治疗阿片成瘾的基因戒毒疗法。方法 设计并合成特异性 per锤头状核酶基因和 per核酶靶 m RNA组分基因 ,并分别重组入体外转录质粒 ,而后将经体外转录反应得到 per核酶 RNA和地高辛标记的 per核酶靶 m RNA组分。将转录产物混合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切割反应后 ,采用地高辛化学发光法检测 per核酶的体外切割效率。小鼠脑室注射直接导入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 pc DNA3.1- per RZ DNA,按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 ,用纳洛酮催瘾 ,观察戒断反应的变化。结果per核酶对 per核酶靶 m RNA组分的体外切割效率达到 6 0 %。重组质粒组小鼠的刻板跳跃、“湿狗”样抖动和打洞次数与空质粒组、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 ,但并不抑制小鼠的体重下降。结论  per核酶具有体外定点切割 per基因 m RNA组分的活性。经小鼠吗啡成瘾模型检测 ,该重组质粒能成功转染活体小鼠脑细胞并在脑组织内稳定表达 per核酶 ,发挥阻断 per基因表达的作用 ,有效地减轻吗啡成瘾的戒断症状。
何畅屈艺尹华虎王若菡王正荣
关键词:阿片成瘾吗啡
mper核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动物模型检测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 per基因直接参与阿片类精神依赖性药物的心理和生理成瘾作用机制和寻找一种治疗心理和生理成瘾的基因戒毒新方法 .方法 针对小鼠mper设计锤头状核酶基因序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mperribozyme的表达载体 ,并直接导入小鼠脑内 .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模型 ,用纳洛酮催促戒断 .结果 重组质粒组小鼠的刻板跳跃 ,湿狗样抖动和打洞次数与空质粒组 ,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 ,但并不抑制小鼠的体重下降 .结论 mperribozyme的表达载体能在小鼠脑内产生mperribozyme ,并发挥酶切作用 ,切割mper ,抑制大部分吗啡戒断症状 .意义 导入重组有mperribozymeDNA的质粒于体内阻断mper表达 ,从而达到治疗药物成瘾的方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并值得深入研究的戒毒疗法 .
何畅屈艺尹华虎王若菡王正荣
关键词:基因表达
XK的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的时间药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XK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药效学及药动学的昼夜节律性。方法小鼠分别在0400、0800、1200、1600、2000和2400灌胃XK后,观察其急性死亡率,用热板法、扭体法了解XK镇痛作用的时间变化,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XK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毒性作用的峰值在明中期;镇痛作用存在昼夜节律性差异,但作用峰值在明中后期,这恰是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结论XK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急性毒性和镇痛作用均呈现昼夜节律性,急性毒性与血药浓度的昼夜节律性有关。
朱玲周黎明孙爱民包定元刘延友范爱兰王正荣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时间药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