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011127)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晋芬郗彦凤王国平李义白玮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弥漫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弥漫型
  • 4篇预后
  • 4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弥漫性大B细...
  • 3篇免疫
  • 3篇免疫表型
  • 3篇免疫表型分型
  • 3篇表型
  • 2篇大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基因
  • 2篇BCL-6
  • 2篇BCL-2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机构

  • 6篇山西省肿瘤医...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王晋芬
  • 5篇郗彦凤
  • 4篇李义
  • 4篇王国平
  • 2篇孙瑞芳
  • 2篇白玮
  • 1篇曹其伟
  • 1篇杨瑞红
  • 1篇李合
  • 1篇李红燕
  • 1篇李静
  • 1篇白纬
  • 1篇姚晓香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bcl-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bcl-2、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73例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2、bcl-6、MUM-1的标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其中57例t(14;18)染色体异位bcl-2基因的异常情况和54例bcl-6基因所在的3q27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肿瘤细胞表达CD10、bcl-6、MUM-1、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15.1%、38.4%、71.2%、79.2%。57例患者中16例(28.1%)存在t(14;18)。bcl-2蛋白表达与免疫学亚型有相关性(P=0.035),t(14;18)与预后有相关性(P=0.045),t(14;18)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710)。54例中3q27染色体断裂11例(20.4%),扩增14例(25.9%)。bcl-6阳性表达较阴性者预后好(P=0.041)。bcl-6与3q27断裂和扩增无相关性(均P=1.000)。结论bcl-2、bcl-6蛋白和基因表达是各自独立的事件,它们在DLBCL中的意义不同。bcl一2蛋白是与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bcl-2阳性的GCB型预后较差;t(14;18)是独立预后事件,阳性者预后较差,对靶向治疗患者应检测t(14;18);bcl-6蛋白的表达有助于DLBCL的预后判断,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3q27染色体断裂可能提示预后较差。
王国平郗彦凤李义王晋芬白纬
关键词:基因,BCL-2预后
Choi和Hans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价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Choi和Hans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DLBCL9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bel-6、CD10、FOXPl、GCETl、MUM-1的表达情况。根据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分别将所有病例分型。其中3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情况。结果按Hans分类法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21例,非GCB(nonGCB)型78例;按Choi分类法GCB型23例,nonGCB型76例。GCB型生存率明显优于nonGC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OXPl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1),GCETl阳性表达则与预后呈正相关(P=0.027)。在35例DLBCL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高发于nonGCB型患者,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免疫分型GCB型预后都优于nonGCB型。bcl-6、FOXPl、GCETl的表达与预后有相关性。Choi及Hans分类法对DLBCL的免疫分型、临床预后估计均有应用价值。
李合王晋芬郗彦凤孙瑞芳白玮李静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弥漫型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q27染色体状态和不同亚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从蛋白和基因水平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3q27染色体状态和不同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有随访资料的73例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6、MUM-1标记,根据Hans的分类方法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其中54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l-6基因所在的3q27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73例DLBCL患者GCB型16例(21.9%),non-GCB型57例(78.1%)。54例DLBCL患者中3q27染色体断裂11例(20.4%),扩增14例(25.9%)。5年总体生存率GCB型(78%)高于non-GCB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bcl-6阳性表达较阴性者预后好(P=0.041);3q27断裂阳性组病例总体生存率低于3q27断裂阴性组。结论DLBCL的GCB型比non-GCB型预后好。bcl-6蛋白表达有助于DLBCL的预后判断,3q27染色体断裂阳性病例总体生存率低于3q27断裂阴性组。目前仍有必要区分DLBCL的B细胞的起源。
李义王国平郗彦凤王晋芬白玮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原癌基因蛋白质预后
Bcl-2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分析其与DLBCL不同亚型和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法)对73例DLBC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标记抗体包括CD3、CD10、CD20、Bcl-6、Bcl-2、MUM-1。其中5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t(14;18)和bcl-2基因的异常。结果肿瘤细胞CD10、Bcl-6、MUM-1、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15.1%、38.4%、71.2%、79.2%,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6例(21.9%),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57例(78.1%)。FISH检测的57例中t(14;18)阳性16例(28.1%),其中GCB型5例(31.2%),non—GCB型11例(68.2%)。Bcl-2蛋白表达与免疫学亚型存在相关性(P=0.035),与生存时间之间无相关性(P=0.253)。t(14;18)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而t(14;18)与免疫学亚型无相关性(P=0.340)。Bcl-2蛋白表达与t(14;18)无相关性(P=0.712)。结论Bcl-2蛋白表达可作为与DLBCL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GCB型患者预后较差;t(14;18)可作为DLBCL独立的预后因素,阳性者预后较差。Bcl-2蛋白表达与t(14;18)无相关性。靶向治疗患者是否应检测t(14;18)尚待进一步探讨。
郗彦凤王国平李义王晋芬孙瑞芳
关键词:大细胞弥漫型免疫表型分型BCL-2易位预后
SELDI-TOF-MS技术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石蜡标本中筛选差异蛋白,并检测生发中心型(GCB型)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差异蛋白。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DLBCL中CD3、CD20、CD10、bcl-6和MUM-1的表达,依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预后有显著差异的两种亚型:GCB型和non-GCB型。选用WCX2芯片及SELDI-TOF-MS技术对这两组亚型的石蜡标本进行蛋白指纹图谱检测并比较其不同。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石蜡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质荷比位于2~20kDa的范围内,以波峰的信噪比(S/N)>5为标准,经软件分析发现DLBCL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之间共有6个蛋白波峰强度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GCB型与non-GCB型DLBCL中共有2个蛋白波峰强度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免疫组化与SELDI蛋白芯片技术相结合可检测DLBCL患者的特异性标记物,差异蛋白可能有助于DLBCL的诊断。
王晋芬李义杨瑞红王国平郗彦凤
关键词:DLBCL分子亚型蛋白组学
microRNA-146b-5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风险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hsa-miR.146b-5p(miR-146b-5p)的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风险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2例原发于淋巴结的DLBCL患者石蜡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所有样本进行CD20、CD3、CDl0、Bcl-6、Mum-1免疫标记,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应用安捷伦16.0高密度芯片对24例DLBCL患者的石蜡样本进行miRNA表达谱筛选;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62例DLBCL患者的石蜡样本进行miR-146b-5p表达水平的验证。以1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62例DLBCL患者中,GCB型22例(35.5%),non—GCB型40例(64.5%),GCB型患者中miR-146b-5p表达水平是non—GCB型患者的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DLBCL患者中miR-146b-5p表达水平是淋巴结反性增生患者的5.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2例DLBCL患者中,复发者35例(56.5%)。无复发组患者的miR-146b-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DLBCL患者中miR-146b-5p高表达组(〉中位值)无复发生存(RFS)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中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iR-146b-5p的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0s)率没有明显相关性。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miR-146b-5p低表达(P=0.004)、国际预后指数(IPI)≥3分(P=0.011)为各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DLBCL患者无复发组miR-146b-5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复发组,并且miR-146b-5p高表达组RFS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提示miR-146b-5p可能是DLBCL患者风险评估中的一个新型分子标志物。
曹其伟李红燕姚晓香王晋芬
关键词:微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生物学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