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2011-3)

作品数:10 被引量:204H指数:6
相关作者:邵俊郑瑞强林华於江泉卢年芳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靖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休克
  • 6篇感染性
  • 6篇感染性休克
  • 3篇血液
  • 3篇血液滤过
  • 3篇高容量血液滤...
  • 2篇心排血量
  • 2篇心脏
  • 2篇休克患者
  • 2篇血量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流动力学指...
  • 2篇适应性支持通...
  • 2篇通气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脓毒症患者
  • 2篇排血量
  • 2篇脱机

机构

  • 8篇江苏省苏北人...
  • 4篇扬州大学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泰兴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郑瑞强
  • 7篇邵俊
  • 6篇於江泉
  • 6篇林华
  • 5篇卢年芳
  • 2篇窦英茹
  • 2篇吴晓燕
  • 1篇张敏
  • 1篇陈齐红
  • 1篇王海霞
  • 1篇张洪
  • 1篇包磊

传媒

  • 4篇中华危重病急...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束化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5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26例和集束化治疗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治疗前后血浆白介素-6(IL-6)、IL-10、降钙素原(PCT)水平、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治疗72h时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组显著低于集束化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10、PCT水平均逐渐降低,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组72h时显著低于集束化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均逐渐升高;集束化治疗联合HVHF组治疗后6、12、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5.1±8.3)%、(23.6±7.4)%、(27.3±9.2)%明显高于集束化治疗组(10.8±7.5)%、(12.5±8.4)%、(17.4±10.4)%。结论 HVHF联合集束化治疗能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炎症介质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邵俊於江泉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滤过感染性休克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 Hemofiltration,HVHF)对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or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仪的脓毒...
邵俊郑瑞强卢年芳林华陈齐红於江泉窦英茹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滤过血流动力学脓毒症
文献传递
动脉血乳酸及其清除率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3
2015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Lac)水平及乳酸清除率(LCR)对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确诊为感染性休克时(初始值,0h)以及治疗后早期(3、6、24h)的动脉Lac水平,并计算3、6、24h的LCR。根据患者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预后分为生存组(48例)和死亡组(46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Lac和LCR值,并对Lac、LCR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时间点Lac和LC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治疗后Lac水平较初始值明显降低,而死亡组无明显改变。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早期Lac水平(mmol/L)均明显降低(0h:3.80±2.14比5.75±3.21,3h:2.05±1.04比5.03±2.53,6h:1.80±0.77比4.40±2.02,24h:1.35±0.43比4.90±2.72,P〈0.05或P〈0.01),LCR明显升高[3h:50.00(72.35)%比13.51(20.67)%,6h:41.43(58.42)%比22.00(22.31)%,24h:58.73(29.94)%比18.92(47.28)%,P〈0.05或P〈0.01]。各时间点Lac水平与预后均呈正相关,治疗后6h、24h的LCR与预后呈负相关。根据初始Lac水平分为低Lac组(〈2mmol/L)、中Lac组(2~3mmoi/L)、高Lac组(≥4mmol/L),随Lac水平增高,病死率明显增加(23.07%(6/26)、50.00%(8/16)、61.54%(32/52),χ^2=10.270,P=0.006]。ROC曲线分析显示:24h 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44),对预后评价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分别为100%、78.3%),以24h Lae临界值2.35mmol/L将患者分为高、低Lac组,高Lac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Lac组[100.0%(36/36)比17.24%(10/58),χ^2=30.441,P=0.000]。而24h LCR的AUC也最大(为0�
包磊张敏颜培夏吴晓燕邵俊郑瑞强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乳酸乳酸清除率预后
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治疗对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6h集束治疗措施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筛选出降低病死率的保护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感染性休克患者255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达标组52例、未达标组20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6h集束治疗方案在平均动脉压(MAP)、尿量、中心静脉血饱和度(ScvO2)、1h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标本培养等各项指标均达标,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vO2及尿量达标是6h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cvO2≥70%及尿量≥0.5ml/(kg·h)是6h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邵俊郑瑞强卢年芳林华於江泉窦英茹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病死率
ICU感染性休克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被引量:7
2016年
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是全身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ICU中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本研究探讨感染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现报告如下。
邵俊郑瑞强陈齐红林华於江泉窦英茹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脱机中的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ASV和SIMV+PSV模式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研究,为临床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纳入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常规转入ICU,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ASV组和SIMV+PSV组),分别给予ASV和SIMV+PSV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机报警次数、人工操作次数、生命体征等指标。结果:共31例患者完成该研究,其中ASV组16例,SIMV+PSV组15例。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机械通气时间[(223.9±22.1)min VS(302.9±30.2)min]、呼吸机报警次数[(2.0±1.3)bpmVS(4.0±1.8)bpm]人工操作次数[(4.8±1.4)bpm VS(8.2±3.4)bpm],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呼吸力学指标: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气道峰值压力[(15.8±1.4)cmH2O VS(20.4±1.3)cmH2O],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V模式能加速气管插管的拔除,简化操作,ASV模式作为一个脱机模式安全有效。
邵俊郑瑞强卢年芳林华於江泉窦英茹
关键词:适应性支持通气心脏手术脱机
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U确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送检的尿液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558份尿标本共检出226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38株,占61.06%,革兰氏阳性菌株57株,占25.22%,真菌株31株,占13.72%。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均>50%,耐药性在50%以下的药物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新诺明。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仍是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已上升为第一位致病菌,且耐药情况严重,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严格执行手卫生非常重要。
邵俊郑瑞强林华卢年芳於江泉
关键词: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重症监护病房
PiCCO指导下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6
2014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下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DG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的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集束化组(40例)和改良集束化组(42例)两组。传统集束化组按国际脓毒症指南标准给予常规EDGT集束化方案复苏。改良集束化组首先放置PiCCO导管,根据所测得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液体复苏,使ITBVI达到850—1000mL/m2;并根据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和每搏量指数(SVI)等指标应用多巴酚丁胺调节心功能,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MAP)1〉65mmHg(1mmHg=0.133kPa),同时监测血管外肺水指导液体选择和利尿剂的应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1/)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使用血管潘f生药物的例数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且治疗72h时改良集束化组显著低于传统集束化组[APACHEII评分(分):13.1±6.5比20.9±7.5,SOFA评分(分):8.8±4.3比14.6±4.9,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8比17,均P〈O.05]。两组治疗后乳酸清除率均逐渐增加,改良集束化组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传统集束化组[6h:(18.2±8.3)%比(10.8±7.5)%,t=-6.036,P=0.001;12h:(22.6±7.3)%比(12.4±8.1)%,t=-4.536,P=O.001;24h:(27.8±5.6)%kE(16.4±9.5)%,t=-5.882,P=0.000]。改良集束化组6h内使用复苏液体量明显多于传统集束化组(mL:36084-715比2809±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邵俊於江泉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以指导治疗是重要的监测治疗方法.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因具有良好的清除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等作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脓毒症的救治中.本研究通过比较HVHF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PiCCO监测指标的差异来了解HVHF对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性的影响.
邵俊郑瑞强卢年芳林华於江泉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高容量血液滤过脓毒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流动力学指标连续心排血量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状态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通过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价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对容量治疗的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87例需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和PVI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PLR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PLR后心排血指数(CI)增加值(△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有反应组),A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阴性(无反应组)。评价两组患者PLR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变异度(SVV)、CI、PVI及其变化值(AHR、AMAP、ACVP、ASVV、△CI、APVI)的差异,分析其与△C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8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进行145例次PLR,有容量反应性67例次,无容量反应性78例次。PLR前,有无反应两组间HR、MAP、CVP、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反应组SVV、PVI明显高于无反应组[SVV:(16.9±3.1)%比(8.4±2.2)%,t=9.078,P=0.031;PVI:(20.6±4.3)%比(11.1±3.2)%,t=19.189,P=0.022]。PLR后,有无反应两组患者间HR、MAP、CVP、SVV和P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反应组cI明显高于无反应组(mL·s^-1·m^-2:78.3±6.7比60.0±8.3,t=2.902,P=0.025)。有无反应两组患者间AHR、AMAP、A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反应组ASVV、ACI、APVI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SVV:(4.6±1.5)%比(1.8±0.9)%,t=11.187,P=0.022;ACI(mL·s^-1·m^-2):18.3±1.7比1.7±0.5,t=3.696,P=0.014;APVI:(6.4±1.1)%比(1.3±0.2)%,t=19.563,P=0.013]。PLR前HR、MAP、CVP与△CI均无相关性,SVV、PVI与△CI呈直线相关(r=0.850,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於江泉邵俊吴晓燕王海霞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容量反应性被动抬腿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