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06012)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姚强李水清赵香龙柳冠青孙旭光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爱荷华大学利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颗粒流
  • 3篇动力学
  • 3篇动力学模拟
  • 3篇喷动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动力学
  • 3篇分子动力学模...
  • 2篇喷动床
  • 2篇流化
  • 2篇流化床
  • 2篇环隙
  • 1篇氮氧化物
  • 1篇电池
  • 1篇电容探针
  • 1篇氧化物
  • 1篇移动床
  • 1篇直接碳燃料电...
  • 1篇数学
  • 1篇水铝石
  • 1篇速度场

机构

  • 12篇清华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山东电力研究...
  • 1篇利兹大学
  • 1篇爱荷华大学

作者

  • 11篇姚强
  • 10篇李水清
  • 7篇赵香龙
  • 2篇柳冠青
  • 1篇董孝义
  • 1篇乐国明
  • 1篇陈冰
  • 1篇郭鲁阳
  • 1篇张宣
  • 1篇孙旭光
  • 1篇赵欣宇
  • 1篇田昊
  • 1篇郑义忠
  • 1篇周涛
  • 1篇李红民
  • 1篇陈超
  • 1篇王鹏

传媒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灰改性脱硝催化剂小型工业化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在小型工业试验台上对飞灰改性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及NH3/NOx摩尔比、空速、烟温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并考察了该催化剂长期置于工业运行环境后的活性情况。小型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有良好的脱硝活性,在空速5 200/h、反应温度320℃、NH3/NOx摩尔比1.2的情况下,脱硝效率可达90%以上。该催化剂置于工业运行环境一年多的时间里,活性未见明显降低,始终维持在90%左右。
孙旭光姚强郭鲁阳
关键词:飞灰拟薄水铝石氮氧化物
回转圆筒内颗粒流速度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基于适用于稠相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二维回转圆筒内颗粒的流动模式和时均速度分布进行了研究。不同工况下料床的径向对称线、30%径向线和70%径向线上颗粒横向速度分量的分布具有相似性,该速度分布可由柱塞流区的指数型方程和活性层的切变流动方程相结合的形式来准确描述。低速下表面线上速度横向分布是对称的且峰值在中线处,随转速提高峰值逐渐向料床下部移动。表面层内颗粒温度的值远高于柱塞流区内的,其最大值存在于表面层底部颗粒剧烈碰撞的区域。
田昊李水清柳冠青姚强
关键词:颗粒流速度场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continuum modelling of granular surface flow in rotating drums被引量:3
2007年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granular flows in rotating drums operated at medium to high rates (Fr=0.1― 0.2)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using a Molecular Dynamics (MD) algorithm that incorporates inelastic particle interactions, sliding friction and rolling fri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havior of granular flow in rotating dru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distinct zones: a shear active layer at the bed surface and a quasi-static plug flow region adjacent to the wall. The residence time of a tracer particle in the active layer is approximately a third or a half of that in the plug flow reg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active layer at mid-chord is about 0.57―0.61 times that of the plug flow region. It is found that all cases simulated in this work are in the rolling-cascading intermediate regime instead of the pure rolling re-gime. The simulated tangential velocity at the mid-chord is also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good agreement has been obtained. Based on the MD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 continuum approach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It is shown that the behavior of granular solids in the plug flow region experiences plastic deformation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from the wall with the velocity profiles well described by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whereas the active layer velocity follows a simple expression for the Couette shear flow. Discussion has also been made on the granular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profiles.
LI ShuiQingYAO QiangCHEN BingZHANG XuanDING Y L
关键词:粒料分子动力学模拟转鼓
固体氧化物直接碳燃料电池的模型计算被引量:1
2007年
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是直接以碳或煤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本文以一种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固定床直接碳燃料电池为对象,基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方程,求解出电池在三个特定温度下的Ⅴ-Ⅰ曲线以及能量转换效率,并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验证了对固定床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反应过程的假设,分析了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为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赵欣宇李水清赵香龙姚强
关键词:直接碳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
回转筒颗粒表面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连续理论被引量:3
2006年
在考虑颗粒非弹性接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基础上发展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算法,实现了中高速(Fr=0.1~0.2)回转筒内颗粒流的离散模拟.回转筒内颗粒流由表面活性层和下部柱塞流区组成,颗粒在活性层的停留时间约为柱塞流区的1/3~1/2,对称线上活性层和柱塞流区的厚度比为0.57~0.61,因而推断颗粒流动处于Rolling-Cascading过渡模式.对称线上MD模拟的速度分布与正电子放射性测量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在模拟和实验结果基础上发展了连续理论:柱塞流区内颗粒运动并非完全随着筒壁刚体转动,而是存在着塑性蠕变,这种速度变化过程符合指数函数规律;而活性层内颗粒流动则符合简单的Couette切变流动分布.最后探讨了颗粒温度和颗粒相对浓度分布的内在机理.
李水清姚强陈冰张宣Ding Y.D.
关键词:颗粒流分子动力学模拟
应用于流化床的电容探针测量系统被引量:2
2005年
对应用于气固两相流局部颗粒浓度分布的电容探针测量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探针型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并根据国内外电容探针测量模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容探针测量系统,利用其完成对流化床内局部颗粒浓度分布的测量.通过作为信号获取部分的运算式调幅电路,将测量信号通过USB接口与基于虚拟仪器的数据处理部分相结合,并对该测量系统在稠相气固流动系统中进行了标定.各项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测量中.
李红民周涛王鹏赵香龙郑义忠董孝义
关键词:流化床电容探针
导流管喷动床环隙区颗粒流动分析
2006年
本文使用光纤测量了导流管喷动床环隙区的速度分布,通过计算颗粒流中的Savage数,Bagnold数和Friction数等准则数,表明该区流动为重力控制,以摩擦应力为主的慢速颗粒流。颗粒速度沿径向近似线性变化,而且其切变率随高度有很大不同。最后研究了表观气速,导流管内径,夹带区高度等对颗粒速度分布的影响。
赵香龙姚强李水清
关键词:颗粒流
导流管喷动床流体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对以小米为物料的常规喷动床及导流管喷动床全床压降随表观气速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喷动床相比,导流管喷动床不仅最小喷动速度、操作压降和最大压降均大幅减小,而且夹带高度较小时会在达到稳定喷动之前发生有利于操作的不稳定喷动现象.此外,导流管喷动床的流体动力特性受料床高度影响不大,但受导流管内径和夹带高度的影响显著.最后,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导流管喷动床最小喷动速度的关联式.
赵香龙姚强李水清
喷动床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喷动床是一种可实现热量重复循环的高效反应器 .介绍了目前喷动床研究中出现的各种反应模型 ,从等温和非等温两个方面讨论了一维轴向、流管、半分割和流动反应耦合等各类模型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及各自的特点 ,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
赵香龙姚强李水清
关键词:喷动床反应器流化床
二维喷动床颗粒流动的脉动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二维喷动床横截面为152mm×15mm,锥角为60°,喷口宽度为9mm,实验物料为平均粒径2.0mm的玻璃珠。床体的颗粒流动表现出整体的喷动周期性,属于不连贯喷动流型。本文基于PIV处理颗粒流动图像获得了颗粒流动的瞬时速度;基于功率谱密度分布对瞬时速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喷射区轴线的中下部颗粒存在较强的速度脉动,环隙区颗粒速度脉动较弱;研究发现喷动周期与床体压力脉动周期基本一致。
柳冠青李水清赵香龙姚强
关键词:PIV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