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计委科技找矿项目

作品数:75 被引量:933H指数:19
相关作者:吕古贤郭涛杨建民张作衡张招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5篇金矿
  • 34篇矿床
  • 34篇成矿
  • 20篇金矿床
  • 19篇地球化
  • 19篇地球化学
  • 16篇地质
  • 12篇静水压力
  • 11篇构造附加静水...
  • 11篇构造物理
  • 11篇构造物理化学
  • 10篇流体
  • 8篇构造校正测算
  • 7篇成矿流体
  • 6篇地质特征
  • 6篇控矿
  • 6篇成矿作用
  • 5篇填图
  • 5篇同位素
  • 5篇铜矿

机构

  • 5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长春地质学院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矿产...
  • 2篇甘肃有色地质...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南工业大学

作者

  • 32篇吕古贤
  • 16篇郭涛
  • 9篇张作衡
  • 9篇杨建民
  • 9篇毛景文
  • 9篇张招崇
  • 8篇邓军
  • 8篇刘瑞珣
  • 8篇吴淦国
  • 8篇倪师军
  • 8篇王志良
  • 8篇舒斌
  • 6篇张成江
  • 6篇刘杜娟
  • 5篇王方正
  • 5篇朱大岗
  • 4篇张达
  • 4篇陈柏林
  • 4篇殷秀兰
  • 4篇滕彦国

传媒

  • 9篇地质力学学报
  • 5篇矿床地质
  • 4篇地质地球化学
  • 4篇地学前缘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地质与勘探
  • 3篇地球学报(中...
  • 2篇地球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福建地质
  • 2篇地质找矿论丛
  • 2篇火山地质与矿...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贵金属地质
  • 2篇“九五”全国...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8篇2000
  • 19篇1999
  • 17篇1998
  • 6篇1997
  • 1篇199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东大庄子金矿地质特征被引量:9
1998年
胶东大庄子金矿地质特征@朱大岗@张振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武警黄金第10支队胶东大庄子,韧-脆性剪切带,蚀变岩,金矿床胶东大庄子金矿地质特征朱大岗张振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武警黄金第10支队,山东烟台264...
朱大岗张振江
关键词:韧-脆性剪切带蚀变岩金矿床
阿西金矿床流体成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界面及X荧光测量识别试验被引量:5
1999年
阿西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界面的形成,是由区域地球化学高背景场和成矿流体作用的结果。其识别标志有岩石组合标志,构造变异标志和蚀变分带标志。同时,对X荧光测量方法识别元素地球化学界面的标志进行了有效性试验研究,效果良好。
膝彦国倪师军张成江赵友清
关键词: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成矿流体X荧光测量
北祁连西段鹰咀山蚀变碎裂岩型金矿床控矿因素和成因被引量:24
2003年
本文论述了北祁连西段鹰咀山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矿化和矿床地球化学特点,认为金矿床主要受多级断裂系统和火山碎屑岩控制,金矿化与蚀变碎裂岩带关系密切,是一种蚀变碎裂岩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为中高温,成分以低盐度以及富CO2和H2O为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混有大量大气降水。
叶得金张作衡赵彦庆
关键词:控矿因素
成岩成矿深度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校正测算的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吕古贤和刘瑞珣,1999)。该方法建筑在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密度方法得出的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该文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
吕古贤刘瑞珣王方正丁悌平李晓波陈晶
关键词:成岩成矿地壳岩石流体模型野外地质填图
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构造校正测算的新数据
2015年
对地壳岩石形成深度的研究是近20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自格鲁宾曼和尼格里设想地壳内温度和压力是深度的正比例函数以来,人们常把地下岩石应力状态设想为静止流体内的应力状态,即认为地下某处的静水压力值等于上覆岩层的总质量,因此,目前主要是用所估测的压力值(即各向等正应力,泛称静水压力状态)直接换算。该法是建立在压力与深度呈线性关系上,实际上是质量/密度(W/SW)的方法。它忽略了构造作用力对静水压力的影响,所以。
吕古贤罗毅甜李晓波刘瑞珣任剑成
关键词:榴辉岩地壳岩石柯石英固体地球成岩成矿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与构造物理化学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
1999年
地壳应力状况主要是由重力和构造作用力引起的 ,文章提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概念 ,认为地壳任一点静水压力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并指出 ,构造叠加致使同一地壳深度的水平面上静水压力值不相等 ,这种压力梯度是流体及油气长距离水平运移的主要原因 ;通过建立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 ,得出胶东“玲珑 -焦家式”金矿成矿深度仅 3km左右 ,这一结果得到区内找矿工程的初步验证 ,进而测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 3 2km ,它们可能是壳内构造物理化学过程的产物 ;逐步形成构造通过影响物理化学环境的方式影响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过程 ,即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的新认识 。
吕古贤
关键词:静水压力成矿构造物理化学
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基本都发育于全球或区域规模的大型构造带,产于强烈构造变形带中相对较弱应变的部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这成为追索构造应力-应变作用和探讨形成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本研究用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进行野外观察、岩石变形-应力测算及构造校正测算。其结果显示,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在23~55km之间。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显示,具有环带的内核高压矿物年龄大于680 Ma,而其含柯石英幔圈里超高压变质矿物在(231±4)Ma形成,角闪岩相等退变质矿物形成在(211±4)Ma,可见超高压变质发生在陆缘和陆内的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其岩石矿物的Sr-Nd、O和He同位素含量,有力证明了岩石的壳内成因特征。深钻孔岩心的岩石矿物学系统显示,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几公里宽范围里的各类围岩普遍含有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包体。上述实际资料,用超高压变质的"深俯冲-折返"模式已经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本文提出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增压壳内成因模式",认为这些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发育在陆内地块之间的强烈构造挤压环境。在230Ma左右,由于构造压力与重力压力叠加致使局部达到超高压及相应温度等条件,特别是当p≥2.8GPa时,变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得到满足,可以在23~55km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经应力松弛和拆离构造,岩石又逐步抬升并发生退变质作用。也可以说,该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构造物理化学成因。
吕古贤胡宝群罗毅甜刘瑞珣王方正刘智方
关键词: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被引量:48
2006年
拉拉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西南缘,赋矿围岩是古元古界变质火山岩。通过矿床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K-Ar同位素、铅同位素、Rb-Sr同位素及辉钼矿中Re-Os同位素的组成特点讨论了成矿时代、物质来源、成矿介质性质及矿床成因等问题。新元古代晋宁期发生的区域变质作用是促使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古元古代形成的火山岩提供了大部分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介质以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量地下水的加入。矿床为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的层控型铜矿床。
孙燕舒晓兰肖渊甫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作用晋宁期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研究及其应用
1999年
本文明确提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概念,认为地壳任一点静水压力部分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由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通过有限元模型数学模拟实验证实,处在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 及地域) 中岩石所承受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有逐次变小的规律性。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梯度是流体及油气长距离水平运移的主要原因。通过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得出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成矿深度仅3km 左右,并得到区内找矿工程的初步验证。以此方法还测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32km 。
吕古贤张均赖旭龙
关键词:构造附加静水压力金矿榴辉岩
福建蒲洋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控矿作用初探被引量:9
1998年
蒲洋变质核杂岩属古大陆边缘型,由变质杂岩核和基底滑脱剥离带组成,因后期构造破坏,褶叠层和未变质盖层出露不齐全。变质杂岩核为加里东期─印支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具片麻状构造;基底滑脱剥离带发育于中元古界麻源群变质岩中,具片麻状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发育了中浅层次低角度正断层系。肖圾地区金矿床受变质核杂岩生成演化的控制,近核部陡倾角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床、西北侧低角度正断层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从构造控矿角度分析,受低角度正断层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前景很大,在该变质核杂岩东南侧的葛坑─卓地─带是寻找与肖坂类似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区。
陈柏林吴淦国黄仁生谢艳霞叶允钧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正断层控矿作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