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114262)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刁枢张立超夏伟师小伟刘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穿刺
  • 2篇桡动脉
  • 2篇桡动脉穿刺
  • 2篇微针
  • 2篇利多卡因
  • 2篇麻醉
  • 2篇滚轮
  • 2篇穿刺
  • 1篇预处理
  • 1篇针刺
  • 1篇针刺麻醉
  • 1篇手术
  • 1篇疼痛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手术
  • 1篇剖宫产术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机构

  • 3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刁枢
  • 2篇刘奇
  • 2篇师小伟
  • 2篇夏伟
  • 2篇张立超
  • 1篇李国安
  • 1篇周宇豪
  • 1篇杨晓英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滚轮微针处理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桡动脉穿刺疼痛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滚轮微针处理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后行桡动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按照实施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1 h后桡动脉穿刺)和滚轮微针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再行滚轮微针处理后15 min桡动脉穿刺)各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穿刺疼痛情况,统计穿刺总成功率和穿刺满意率,穿刺后24 h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滚轮微针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1.1±0.4)分vs(1.9±0.5)分,P<0.05],穿刺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3.3%vs 70%,P<0.05);两组穿刺总成功率和皮肤不良反应(发红,淤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后行滚轮微针处理安全性好,可减轻桡动脉穿刺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刁枢师小伟张立超周宇豪夏伟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桡动脉穿刺疼痛
针刺对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针刺对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ASAⅠ级的9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麻醉药,观察A组给予针刺加常规剂量麻醉药,观察B组给予针刺加70%常规剂量的麻醉药;分别于入室后(T0)、麻醉前(T1)、麻醉后5 min(T2)、取出胎儿时(T3)、术毕(T4)检测平均动脉压(MAP)情况,统计各组麻黄素应用情况、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及术毕产妇疼痛VAS评分。结果①组内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各时点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5 min(T2)、取出胎儿时(T3)较入室时(T0)下降(P<0.05);组间比较,取出胎儿时(T3)时,观察B组MAP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麻黄素使用率最高(33.33%),观察B组麻黄素使用率最低(6.70%);观察B组麻黄素使用率显著低于观察A组(16.67%)及对照组(33.33%)(P<0.05),观察A组(1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③组间比较,产妇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和胎儿均安全;其中正常麻醉药剂量的产妇血压平稳,镇痛效果确切;麻醉药减量30%的产妇血压更平稳,但镇痛效果个体差异较大。
杨晓英刁枢刘奇李国安
关键词:剖宫产术针刺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
不同长度滚轮微针预处理对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桡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长度滚轮微针预处理对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或Ⅱ级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入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以浸满2%利多卡因1mL的吸水棉覆盖15min后行桡动脉穿刺,微针500预处理组和微针750预处理组患者分别采用长度为500和750btm的滚轮微针预处理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行桡动脉穿刺。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穿刺疼痛程度,统计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记录穿刺前后即刻生命体征变化,穿刺前后皮肤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桡动脉穿刺后即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呼吸频率均较同组穿刺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微针500预处理组和微针750预处理组穿刺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微针500预处理组和微针750预处理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判定结果O~2级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3~4级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穿刺一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微针500预处理组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微针750预处理组(P值均〈0.05)。微针500预处理组预处理后皮肤发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针750预处理组预处理后皮肤发红和48h后穿刺部位皮肤瘀青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微针500预处理组(P值均〈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刺处皮肤破损和感染。结论长度为500“m的滚轮微针预处理的安全性好,可增强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
刁枢师小伟张立超夏伟刘奇
关键词:预处理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桡动脉穿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