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市农业科技招标项目(ZN0308)

作品数:6 被引量:97H指数:5
相关作者:宋学宏杨彩根蔡春芳王永玲孙丙耀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农业科技招标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中华绒螯
  • 4篇中华绒螯蟹
  • 4篇绒螯蟹
  • 2篇不同营养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水环境
  • 1篇叶绿素A
  • 1篇叶绿素A含量
  • 1篇有机溶剂
  • 1篇植物
  • 1篇溶剂
  • 1篇受精卵
  • 1篇受精卵孵化
  • 1篇水环境
  • 1篇组织病理变化
  • 1篇萃取
  • 1篇显微结构
  • 1篇卵孵化
  • 1篇黄颡
  • 1篇黄颡鱼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 4篇江苏省太湖渔...

作者

  • 6篇宋学宏
  • 4篇杨彩根
  • 3篇蔡春芳
  • 2篇王永玲
  • 1篇孙丙耀
  • 1篇李义
  • 1篇朱春峰
  • 1篇陈葵
  • 1篇贡成良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营养供给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将水体水草覆盖率、活螺蛳投放量、饵料中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等4个因子设计成9种不同营养供给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指标及其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进行比较研究。每个模式设3个重复,以540只初始体重为每只(9.67±0.47)g的二龄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在东太湖中华绒螯蟹围养区的27个独立网围(6m×5m×2.5m)中进行为期24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供给模式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及其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其中模式4的养殖效果最好,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最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子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其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影响作用顺序为:水草覆盖率〉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螺蛳投放量。将4个因子与养殖蟹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增重倍数、肥满度、回捕率、饵料系数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水体水草覆盖率、饵料中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等因子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白化症发病率及生长指标关系密切,得出中华绒螯蟹养殖较适宜的营养供给模式为:水草覆盖率为73.95%、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6.15%~62.22%、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7.5%~5.0%、螺蛳投放量为5578.05kg·hm^-2。
宋学宏杨彩根程建新沈振华吴林坤蔡春芳贡成良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EM及重氢硫酸盐对黄颡鱼卵孵化中水霉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8
2007年
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受精卵分别加入到单含不同浓度有效微生物EM(E ffective m icroorgan-ism,EM)及含不同浓度EM和50μL/L的重氢硫酸盐复合物的静水中孵化,研究EM和重氢硫酸盐对鱼卵受精率、水霉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M和重氢硫酸盐均可有效地抑制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病的发生,提高鱼卵的受精率;而EM及重氢硫酸盐联合作用能有效地延长抑制水霉病发生的时间。当EM与重氢硫酸盐联合使用的浓度分别为8μL/L和50μL/L时,对水霉病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宋学宏陈葵王永玲朱春峰
关键词:EM受精卵孵化
养殖水环境对中华绒螯蟹不同营养供给模式的响应被引量:9
2008年
以初始体重为(9.67±0.47)g/只的二龄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将水体水草覆盖率、活螺蛳投放量、饵料中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方式等4个因子设计成9种营养供给模式,每个模式设3个重复,在东太湖围养区27个独立网围(6m×5m×2.5m,20只蟹/格)中进行为期240d的养殖实验,对各网围养殖水体的水化学指标、浮游生物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营养供给模式显著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和浮游生物多样性,其中模式4(水草覆盖率为70%,螺蛳投放量为4500kg/ha,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0%,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其中5月底前为7.5%,6月开始为5%)的养殖水体中的DO、CODC r、TP、TN、NH4+-N、NO2--N等水质指标值均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水质标准,也显著优于网围外非养殖区(航道)的水质。浮游生物"指示群落"和"马加利夫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也显示,模式4的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非养殖区,水质属于寡污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子对水质影响作用的顺序为:水草覆盖率>投饵方式>螺蛳投放量>动物性饵料比例;将4个因子与主要水质指标CODC r、TP、TN、Chla、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水体水草覆盖率、投饵方式等因子与这些参数关系密切,筛选出有益于湖泊生态保护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适宜营养供给模式:水草覆盖率为66%—76%、投饵方式为全程投喂7.5%—5.0%、螺蛳投放量为9000kg/ha、动物性饵料比例为50%。
程建新宋学宏吴林坤杨彩根蔡春芳曹萍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水环境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白化症组织病理变化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患有肝胰腺白化症的中华绒螯蟹病变组织和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细胞中脂肪颗粒锐减,线粒体水肿、嵴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溶酶体解体成小泡。鳃组织增厚,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疏松、不规则,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出现膜性退化。坏死的肝细胞和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肌细胞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肌丝松驰、水肿、断裂、肌质网溶解形成小泡。中华绒螯蟹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肝胰腺、鳃组织发生了严重病变,使其功能损伤,不耐运输;而肌肉的松驰、肝胰腺脂肪的锐减影响了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同时,病变组织和细胞中未见病毒等生物病原,表明该病为非生物性疾病。
宋学宏朱茂晓王永玲李义曹萍沈振华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白化症的病因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2002年10月以来,通过逐户访问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01~2002年东太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区"白膏症"发病症状、扣蟹的来源、投饵模式、水草覆盖率、螺蛳投入量、底泥状况、回捕率、产量等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同时对病蟹进行寄生虫检查、病原微生物分离、回接攻毒及病变组织的电镜观察等病原学研究,结果未发现致病性生物。调查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白膏症"的发病率雄蟹显著高于雌蟹,其症状为甲壳发黄,头胸甲腹面下肝区发白色或青黑色,肝胰腺由正常的橘黄色变成淡黄或白色;症状严重的病蟹胸腔积水,肌肉松驰萎缩,肝胰腺呈糜烂状,鳃丝发黑。调查结果显示,"白膏症"的发生与饵料的投喂量、动植物饵料之比及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该病的主要症状及发病原因,认为该病应命名为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白化症。
宋学宏程建新朱茂晓蔡春芳杨彩根沈振华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病因
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简易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0
2007年
用乙醇、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3种不同有机溶剂分别萃取苏州环城河水样中的浮游植物细胞叶绿素a,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叶绿素a含量,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显示,乙醇法、DMF法的叶绿素a萃取率极显著高于丙酮(F=54.20>F0.01(2,18)(6.01))。另用这3种萃取方法分别测定无常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irregularis)纯培养液叶绿素a含量,通过直线回归,同样证明乙醇法、DMF法重复率较高,稳定性好,萃取率高。从安全、简便、重复性高等方面综合考虑,认为用乙醇萃取法是目前水域环境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简易测定的最佳方法。
杨彩根宋学宏孙丙耀
关键词:浮游植物叶绿素A有机溶剂萃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