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2B130003)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燕华武福华夏敏彭明星梁子安更多>>
相关机构:南阳师范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2篇超声波
  • 2篇超声波提取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丹参
  • 1篇多糖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脂质体
  • 1篇山茱萸
  • 1篇生物力学
  • 1篇迁移

机构

  • 5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王燕华
  • 4篇武福华
  • 2篇夏敏
  • 2篇彭明星
  • 1篇庞振凌
  • 1篇王小立
  • 1篇黄思良
  • 1篇张乃群
  • 1篇姜宗来
  • 1篇梁子安
  • 1篇杨建伟
  • 1篇李银河

传媒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响应面试验优化丹参中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被引量:15
2015年
以丹参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丹参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软件对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颗粒大小工艺条件进行分析与优化。同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内皮细胞内超氧岐化酶的能力评价超声波法提取丹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丹参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12 W、超声时间18 min、颗粒大小55目,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4.73%。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多糖有一定抗氧化活性。超声波浸提法相对单纯热水浸提法可以有效地缩短多糖提取时间,节约能源成本和时间,同时多糖活性更高。
王燕华武福华郭昭涵彭明星宋万华夏敏梁子安张乃群
关键词:丹参超声提取多糖响应面优化
山茱萸中防晒成分的提取及其稳定性被引量:1
2012年
以考察山茱萸吸收紫外线防晒能力为目的,以紫外吸收值为指标,研究了超声波提取山茱萸中防晒成分的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山茱萸药材中防晒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案为50%乙醇,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为30min;通过分析发现温度,光照对山茱萸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都不显著。山茱萸有较强紫外线吸收即防晒能力,是具有广谱防晒作用的天然植物。
王燕华武福华杨建伟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超声波提取山茱萸
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迁移对于维持血管功能和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从而使位于血管内层EC可以感受到切应力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EC迁移受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体内外因素的调控,而切应力作为力学因素对EC的迁移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对切应力如何影响EC迁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王燕华武福华黄思良王小立夏敏
关键词:切应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大鼠血管内皮细胞siRNA转染条件的优化
2015年
目的:旨在优化siRNA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转染条件.方法:将0.75μL和1.5μL的脂质体LipofectamineTM3000分别与20、40、60、80nmol带荧光标记的FAMsiRNA组合,转染6、12、18、24h后,用荧光显微镜计数阳性细胞率、MTT法检测各浓度条件下内皮细胞的存活率,筛选最优转染条件.结果:(1)转染12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20、40、60、80nmol各组,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2)siRNA浓度为60nmol/L,脂质体为1.5μL的组合转染效率最高,继续增加siRNA的浓度,转染效率提高不明显.(3)转染时间超过24h,各组细胞荧光减弱,细胞死亡率显著增加.结论:结果表明,以1.5μL LipofectamineTM3000与60nmol/L的siRNA浓度组成转染混合物转染12h可以实现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高效转染并保持较高的细胞活性.
郭昭涵李银河庞振凌彭明星黄冉涛王燕华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脂质体SIRNA转染
力-血管代谢组学与心血管疾病
2013年
血液在以心脏为中心的脉管系统中流动,对血管产生了压力、切应力和张应力等力学作用。血液动力学因素已被证明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是,血管如何感知这些力学因素的改变,并做出相应的适应性反应,其机制尚不清楚。伴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力学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血管细胞力学生物学研究正在蓬勃发展。然而,生命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需要从整体层次了解并阐明复杂的生物学现象与机制。机体的代谢活动处于生命活动调控的末端。因此,代谢组学研究作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延伸,在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诊断研究等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在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有关代谢组学的研究刚刚起步,而这些研究结果有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预警、诊断和治疗带来有应用价值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作者提出了"力-血管代谢组学"的概念,并就代谢组学、力-血管代谢组学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王燕华武福华姜宗来
关键词:生物力学力学生物学血管内皮细胞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